第178頁
等於是為朱瞻基這個太孫特設了一個職位。
朱瞻基有些想法還是有些超前了,因為如果只是海軍設司令,那麼五軍都督府是不是也要設司令一職呢?
如果連五軍都督府的官職都改名了,豈不是相當於整個大明的武官系統也要重組?
所以朱棣在深思熟慮以後,還是沒有給海軍標新立異,只是把海軍司令這個超品的官職,當做是給朱瞻基特設的,以後也不會是常設職位。
到了二月底,海軍的改制經過了初期的混亂,終於慢慢走上了正軌,瘦了足有十斤的劉江也終於能喘口氣了。
這個時候,朱瞻基除了監督一下程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工業區的籌建方面。
海軍的改制他只需要監督,但是工業區的建設卻需要他的完全引導。要不然,這樣的投資就會出現投資方向的錯誤,或者是重複投資現象。
不過,因為馬致才帶領著一個攻關小組,一直在測試長江水流可以帶動水車的最大功率,所以他才能不管不顧,將海軍的事情整頓的差不多。
這一個多月來,夾江上那一架架測試的水車,吸引了不少看熱鬧的民眾。
現在,各項測試數據都已經獲得的差不多了,而工部這邊,也要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初步的安裝測試了。
不過這個時候,卻沒人在成群結隊到夾江那裡看熱鬧了。因為有一個比這更大的新聞爆發,那就是大明軍中第一人,國之柱石,英國公張輔要回京了。
而且,他還抓住了後陳國的國主陳季擴,以及後陳國的大部分大臣。雖然陳季擴在被押送回京的途中跳水自盡,但是這也不能阻擋人們看熱鬧的激情。
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
英國公奉旨回朝,自太子以下,群臣皆出城至閱江樓碼頭歡迎。
三月初五這一天,身體剛恢復了一些的朱高熾乘坐馬車,在群臣的環侍下,一大早就趕往了閱江樓碼頭。
張輔這是從交趾坐船回來,要是從陸路回來,眾臣起碼要出城三十里,才能彰顯朱棣對張輔的重視。
在永樂一朝,不管是掌控神機營的柳升,還是備受朱棣恩寵的沐晟。他們在朱棣的心中,在大明萬民的心中,都比不上張輔。
朱瞻基也有五年沒有見過英國公張輔了,自交趾以降,又屢次起兵,英國公張輔就三征安南。
張輔在安南前後建置州縣以及增設驛傳遞運,規劃得很全面。交趾人所怕的只有張輔,張輔回來一年而黎利又反,朝廷多次遣其他將領征討,都無功。
武有張輔,文有黃福,整個大明只有這一文一武才能震住整個安南。
巳時正,在應天府外幕府山水師已經等了半夜的張輔座船,緩緩停在閱江樓碼頭。
鼓樂爭鳴,萬民齊呼,太子朱高熾雖然身體不好,但是在兩個內侍的攙扶下,依舊是長揖到底,恭迎張輔。
五年不見,今年已經四十歲的張輔變化並不大。
他身材高大健壯,不妄言笑,性格剛毅威嚴。在軍事方面,他治軍整肅,屹立如山。三次平定交趾,威名遠傳海外。
而在歷史當中,張輔歷事四朝,雖然連姻帝室,但仍小心謹慎,與蹇義、夏原吉和三楊同心輔政。
仁宣之治的二十餘年間,國家太平無事,張輔是有很大功勞的。
所以,不管是在這個時代了解的張輔,還是在從歷史裡面了解的張輔,都值得朱瞻基一拜。
張輔走下坐船,內心也是感嘆不已,身為臣子,走到今天的這一步,可謂是已經到頂了。
不過他自認還年輕,並不想從此養老,只是這次回來,不知道皇上還會不會再放他出去。
他也看到了在群臣之前的太子朱高熾,這個太子的身體依舊不見好轉。
比他更引人矚目的就是他身邊站著的太孫朱瞻基。
五年不見,張輔自己的形象並沒有大變。但是朱瞻基從十三歲到十八歲,卻正是一個年輕人形象變化最大的階段。
才十八歲的太孫身材比他還要高大,比一般人都要高出一個頭,在群臣裡面顯得格外顯眼。
雖然有些消瘦,不過這是年輕人正長身體的時候。從他鼓鼓囊囊的衣服下的肌肉,也能看出,他的身體要比太子好的多了。
再看看他跟皇上年輕時代相差無幾的臉,張輔自然就明白為什麼這個太孫如此受皇上寵愛。
年僅十八,現在皇上竟然把全國的水師都交於他掌管,這是多麼大的殊榮啊!
不過,從他的了解,這個太孫也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去歲北征,他雖然沒有參與,但是也從其他將領那裡了解到了太孫在戰場上的表現。善於納諫,英勇殺敵,更重要的是,在行軍途中不僅不嫌勞累,還能與各界將領相處和諧。
北征回師途中,他更是邀天之倖,在草原腹地找尋到了一座銅山。
光憑這座銅山,大明就能解決如今的錢荒。也讓大明有能力在草原腹心駐紮一直軍隊,從此將荒寂的草原變成了一座金山,各部將士再不把草原當做畏途。
而他們雖然再沒有見面,去年以來,他們之間卻也不是沒有交集。在交趾期間,他就收到了太孫的親筆信函和一份地圖。
而他憑藉這份地圖,在廣寧海邊,果然找到一座儲量驚人石炭礦。這片石炭礦綿延數百里,出產各種優質石炭,足夠大明用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