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4頁

    還有一個編外人士馬迪,也被押了進來。他是第一次進皇宮,戰戰兢兢,淚流不止,引人發笑。

    王彥站在門口的台階之上,大聲叫道:「爾等身為朝廷命官,護衛殿下,卻不能諄諄引導,置殿下於險境。每人重打二十大板。李亮,韓進,一清子,玄真四人,加倍。」

    一百多人在院子裡就被摁在地上,每個人有兩個內侍伺候。他們被拔下了褲子,露出了各式各樣的屁股,掄起了大板,就啪啪啪地打了起來。

    還別說,這場面也挺壯觀的。那些宮女一個個都羞的不敢出來,只聽見一聲聲的悶哼聲此起彼伏。

    沒有一個人敢哭叫,敢哭叫出聲,說不定還會加倍狠打。

    朱瞻基的心裡也有些後悔了,眼看滑翔翼做好了,他就有些得意忘形。要是只在農莊那邊飛一圈也沒事,偏偏要顯擺飛到皇宮這邊來。

    現在連累這一幫下屬,一個個都要受懲罰,實在有些過意不去。

    其他人倒還好,能進到皇宮的裡面來,這對他們就是一個殊榮。在這裡挨一頓打,說出去也是光榮。

    只有出家人玄真羞愧欲絕,身為出家人,現在被扒了褲子打四十大板,真是沒臉見人啊!  

    一幫人挨完了板子,就被架了出去。

    馬迪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罪,雖然只是二十大板,已經覺得下半身都不屬於自己了。

    身上太疼了,他有些委屈,眼淚嘩嘩地流著。

    他被兩個內侍架著,原本還跟著其他人一起,但是出了興慶宮,卻又被架著向三大殿行進。

    他這會兒雖然有些迷糊,但是也看出這不是出宮的路,忍不住低聲呢喃道:「這是要去哪兒?」

    一個內侍笑著說道:「恭喜小官人了,是陛下要見你,記住一會兒可千萬不要失態。」

    馬迪徹底懵了,原本還在流的眼淚也被嚇的收了回去。

    皇上啊,這可是皇上啊!前幾日父親在方山窯見了皇上一面,還受到了皇上的勉勵,回來就得意無比。

    自己也能見到皇上了嗎?還是單獨接見。

    不過,接見的地方讓馬迪有些失望,因為這不是哪座大殿,而只是興慶宮外面的一塊空地。

    重重人群圍著那個將太孫帶上天去的滑翔翼,卻沒有一個人敢靠近。

    朱棣這個時候就圍著這個兩米多高,像一個大翅膀的滑翔翼細細觀察,想要從這些構架上面看到能上天的秘密。  

    第一眼看到這個東西能載人上天,朱棣的心裡其實震撼不比任何人小。只是當時擔憂朱瞻基,所以掩飾住了這種情緒。

    待朱瞻基沒事,他也發泄了一番,這個時候,就覺得此物甚妙了。

    能夠把人帶上天,下面的人卻箭射不及,甚至連神機營的火銃都無法形成威脅。

    如果此物能遍布軍中,此後想要了解敵情,將易如反掌。

    所以,在了解到這個東西主要是馬迪做出來的時候,他就有心問問他。至於朱瞻基那邊,現在面子上還有點拉不下來啊!

    看到馬迪的第一眼,他也愣了一下,因為這個小傢伙年紀還小,身材不高,此時臉上還掛著淚珠,簡直跟個小姑娘似的。

    就是這麼一個孩子,弄出了如此神物?雖然這個滑翔翼能做出來主要是因為朱瞻基,但是卻被朱棣刻意給忽略了。

    馬迪被兩個內侍架著,如在雲裡霧裡,不管朱棣問什麼,都是一五一十地全部回答了出來。

    雖然因為害怕,說話難免顛三倒四,但是因為年紀小,朱棣倒沒有責怪他。

    知道此物能大批量複製,想要上天也只需要簡單培訓,朱棣的心情就更好了。  

    臨走之時朱棣還安慰他:「不可因今日責難就心懷不忿,今後用心做事,朕少不了你們馬家的富貴榮華。」

    馬迪雙臂被架著,完全沒有一點形象,不過還是記得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回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微臣定當以此為戒,今後用心做事。」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太孫並未開府,給你掛個王府教授的職銜不倫不類。不過你年紀尚幼,就敕命你為工部軍器局正九品大使。」

    馬迪因禍得福,朱瞻基則是徹底悲催了。

    孝經一共九千多字,十遍就是九萬多字。這可不是硬筆時代,用毛筆寫九萬多字,還要工工整整,這恐怕是一個月都完不成的任務啊!

    年幼時朱瞻基練字,一分鐘左右,也就寫三四個字。就當現在能寫六個字,一個小時也不過三四百字。

    而且寫毛筆字還累,寫一會還要停一會,一天寫十幾個小時,也不過三四千字。

    這是足足要往一個月上寫。

    考慮了一下這個工程量,朱瞻基還是決定把鉛筆拿出來。

    他前世曾經在馬德里看過一次歐洲古代文化展,那次也見識到了古法製作鵝毛筆的方法。  

    但是鵝毛筆跟鉛筆相比,如果字跡不是為了長久保存,根本毫無優勢。

    首先,鵝毛筆的製作麻煩,需要不時蘸墨水,筆尖容易損壞。

    而且歐洲的文字是字母,所以連貫起來寫速度比較快。可是東方使用的是方塊字,一筆一划,鵝毛筆寫這樣的字根本是災難。筆尖削不好,能把一張紙劃的全是洞,用起來比毛筆還費力。

    所以,真正實用的還是鉛筆,而且石墨也不難找,宋代時候中國古代的制墨技術就已經成熟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