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只有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從那有限的土地上轉移開來,整個社會的商業氛圍才能更好。
他可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認為天下的財富是有限的,你多一點,其他人就少一點。
全民商業氛圍的提升,才能促進大明國力的增長。
而且,當一個坐地收錢的裁決者,遠遠要比風裡來雨里去的商家賺的更多。
別的不說,等開放海禁,光是關稅,每年都不知道要收多少錢,何況還有商稅。
所以,如果能把朱高燧的興趣從奪嫡轉移到做生意,賺錢方面來,朱瞻基其實是高興的。
當然,他也不會一開始就表現的比朱高燧還積極,甚至還要故意為難一番,最起碼也要讓朱高燧承他的情。
雖然他還沒有考慮好以後該如何應付這些皇家的蛀蟲,但是絕對不會像原本的歷史一樣,讓大明朝承擔幾十萬朱家人的衣食住行。
他們這些人雖然比不上後來的幾百万旗人腐敗,但是清朝的時候已經有了紅薯,玉米,土豆,基本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
而明朝呢,恰逢小冰河時期,無數農民連自己都養活不了,還要養活幾十萬錦衣玉食的朱家人,這個負擔比清朝的時候更重。
能夠讓他們自己想到賺錢,那是最好的。
雖然朱元璋不允許這些藩王做生意,當官,但是在朱瞻基看來,那都是該推翻的錯誤政策。
宋代的王安石雖然手段有些激進和錯誤,但是這個人的見識在當時的時代是非常先進的。
他在宋代就已經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宣言。
來到這個時代十幾年,朱瞻基雖然覺得這個時代有許多觀念比較僵硬,但是也並不是電視上演的那樣,祖宗確定的法律就不能變。
建文帝上台就變了朱元璋的許多政策,朱棣上台更是將大明律幾乎重新修改了一遍。
那些天天喊著祖宗大於天的人,其實就是一些腐儒而已。
真正的文人,其實都一直在不停地研究歷史的得失,想要尋找一條更好的發展道路。
特別是現在還是明初,儒家還沒有完全占據發言權,所以變法的阻力其實並不大。
但是有些東西想要改變,卻比變法更難,比如觀念。
有了這樣的想法,朱瞻基在跟朱高燧的交談中,就能占據引導地位了。
寒暄了一陣,進行了一番沒有營養的對話,朱高燧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將話題轉移到了他感興趣的方面。「外界傳言,此次北征,瞻基拿出了近五百萬兩白銀,充當軍資?」
朱瞻基點了點頭。「確有此事。為了這次北征,我拿出了三百萬兩白銀,二十萬兩黃金。」
朱高燧根本沒有想到朱瞻基沒有絲毫隱瞞,直接就回答了他的問題。所以他也一時之間被驚呆了,倒吸了一口涼氣。
趙時春見朱高燧失態,連忙說道:「太孫殿下高義,如此巨額財富,實在駭人聽聞啊!」
朱高燧這才反應了過來,說道:「這麼多銀錢,我這一輩子還從未見過。」
朱瞻基笑道:「所謂銀錢,一不能吃二不能穿,我等出身皇家,不愁吃穿,再多銀錢又有何益?將這些銀錢交於皇祖父,能換來三軍將士歸心,奮勇殺敵,這才是正途。」
朱高燧一邊搖頭,一邊嘆道:「你如今尚未開府,不知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苦處。像我如今就經常入不敷出,為了銀錢愁白了頭髮。」
朱瞻基故意說道:「王叔乃是親王俸祿,趙王府一應耗費應該不至於緊張吧?」
親王儀仗,衛兵都是朝廷出錢,幾萬畝的土地,每年的產出也足以應付消耗。如果不是置辦軍械,即使有些緊張,但是也還過的去。
朱高燧卻欺朱瞻基沒有開府,不懂民間疾苦,好好地訴了一番苦。
直到看到朱瞻基已經聽的有些厭煩了,才小心翼翼地試探問道:「瞻基既然有來錢的渠道,王叔今日也想跟瞻基討教一二。我省吃儉用,也湊了五萬兩銀子,希望瞻基能顧念叔侄之情,給我指點一番門道,看看這些銀錢,做什麼好。」
朱瞻基愣了一下,才明白過來,這個時代的人還有些單純。他們雖然想要賺錢,但是首先還在考慮做什麼事,怎麼做。
而不是像某個時代一樣,只是依靠自己的身份,就能做空手套白狼的勾當。
朱高燧雖然是皇子,是親王,但是現在想到的還是做什麼生意能賺錢。
當然,這種單純只是因為他不懂,也許當他看到有更快,更簡單的賺錢方法,他會變得比任何人都貪婪,但是最起碼現在,他的心裡想的是踏踏實實做生意。
朱瞻基也不隱瞞,將他跟高麗和日本做的生意介紹了一番,當然,中間的銀錢兌換這道程序,朱瞻基不會說。
不僅僅是朱高燧,包括任何人,以後想要做海貿,只要老老實實繳稅,都可以。但是銀錢兌換這個業務,絕對要被皇帝本人控制。
第六十二章 控制
作為一個農耕社會發展起來的文明,東方這個古老的國家歷朝歷代最重視的就是農業生產。
在經歷了短暫的百花齊放時期之後,儒家學術因為符合統治者們的利益,成為了文明的主要思想路線。
儒家一個簡單的士農工商分級制度,就把人粗暴地分成了幾個階級,從而導致了工商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