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頁
正統三十四年,其母解禎芳在東洲總督府病逝,朱瞻基特賜楊致和丁憂,讓他在東洲陪了老父楊道一年。
正統三十五年,三十八歲的楊致和被朱瞻基擢升為直布羅陀總兵,與督管東洲的其父楊道一起,封鎖大西洋。
父子同時分別領兵,並且互為臂助,這在整個大明,也是獨一份,由此可見朱瞻基對他們父子的恩寵。
再加上目前大明的議長是楊致和的親舅舅解禎期,楊家的威勢,沒有幾個勛貴世家能比。
身為直布羅陀總兵官,楊致和很清楚自己身上的職責。
克里特島的總兵官,職責是為了大明拓展商業貿易,利用商業影響歐洲各國的發展。
而直布羅陀總兵官,則是利用武力遏制歐洲各國的海軍發展。
這些年來,歐洲的發展受到了大明的直接影響,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
但是楊致和早就發現了其中的危險兆頭。
歐洲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南歐的經濟受益於地中海的貿易,這些年來發展迅速,但是北歐的經濟卻舉步維艱。
北歐的礦產資源豐富,但是他們的礦產資源被大明利用貿易剝削,能夠發揮的經濟帶動作用,並沒有顯現出來。
北歐的百姓生活困苦,一直不平於這種被剝削,所以近些年來,漢莎聯盟的發展十分迅速。
而且,歐洲的北方人口眾多,他們的野蠻性格造成了武力要比南方更強。
特別是當火槍在歐洲出現以後,北歐人的武力越發強盛,但是在經濟上,他們受制於南方。
這種不平等造成了北歐對於大明人,有一種天然的敵對。
如今歐洲組成的聯軍,主要就是以北部的歐洲人為主。他們聯合起來,跟大明作對,目的不是為了跟大明爭雄,只是為了掠取更多的資源。
歐洲實在太窮了,他們在大明的經濟掠奪式的貿易過程當中,現在根本沒有什麼能讓大明感興趣的。
他們的人如果不賣苦力,賣命才能換取一些酬勞,大部分普通百姓衣食都沒有著落。
所以他們不怕死,英勇善戰,在有了火槍之後,成為了不少陰謀家手裡的棋子。
楊致和這些年一直在大力培養代理人,除了美第奇家族,他一直不遺餘力地拉攏各國權貴。
英,法,包括葡萄牙,教宗國這些國家裡面,許多人都成為大明的暗探,但是在北方,由於距離太遠,真正的貴族很難被拉攏,他們對大明人有一種天然的防備。
即便有一些細作,他們的地位也很低,很難直接影響到各成員國的上層。
如今蒙特願意為大明效力,楊致和是很開心的,他發覺自己過去走進了一個誤區。
他一直想要通過當地人來當細作,但是這些人對大明朝並沒有忠誠,所以成效不大。
但是像蒙特這樣已經歸化大明的這些歐洲人,因為對大明的忠誠,他們能夠發揮的作用更大。
就像蒙特,他是著名的大商人,在歐洲社會地位並不低。甚至因為他手裡的商品,更被歐洲的一些領主重視。
讓他出面,可以發揮的作用更大。
蒙特拿出了大筆的「賄賂」,費盡心思,終於得到了他的許可,能夠將商船直接開進歐洲大陸。
這樣的時候,他要在船上安排一批士兵保護商船,也是理所應當的。
當然,這只是那些歐洲人的見聞,實際上,商船上的百分之八十的水手,現在都是海軍士兵。
若是有人想要通過奪取這艘商船,獲取大明造船的秘密,駐紮在直布羅陀的軍隊,絕對不介意在歐洲掀起一片殺戮。
當蒙特抵達科隆這個漢莎聯盟中最繁華的城市,對大明士兵來說,這座歐洲最大的城市還不如一座普通的大明州府大小。
不到五萬人的城市,甚至比不上大明的一些縣城大小。
在大明已經逐漸工業化的時代,依舊依靠手工的歐洲城市更是無法跟大明相比。
在大明,幾乎大部分縣城都已經有了水泥廠,馬車廠,蒸汽機廠,各種農機廠。
但是歐洲只有少部分城市,依託資源,建立起來不大的鋼鐵廠和蒸汽機場。
科隆這個城市,唯一讓人感覺到他的繁華的,就只有城外的那個貿易市場。
十二世紀時,科隆內城的規模就已經奠定。半圓形的城垣總長六公里,開有十二座城門。
科隆有居民四萬五千人,是神聖羅馬王國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已經超過當時的巴黎和倫敦。
科隆的興盛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地處南北水路和東西大道的要衝,又是朝聖要道。
舟楫車馬都從這裡經過,八方貨物也在這裡集散。
因為漢薩同盟的興起,科隆還有一個特權,即所有途經科隆的貨物,都必須首先在該市展銷三天,才能繼續轉運。
這對於科隆的商業,無疑是一大促進。隨著經濟勢力的增強,科隆的富商和手工業行會在十四世紀初奪回了城市管理權,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統治者。
科隆成為自由市和漢薩同盟的重要城邦。
不過,這些年來,因為歐洲的經濟中心在南方,米蘭和羅馬的發展逐漸超過了科隆,就連熱內亞的人口已經超過了科隆。
但是,對占據了歐洲大部分國土的神聖羅馬王國來說,科隆的重要性依舊不是其他城市能夠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