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江尚宮笑著喊他:「世子殿下不是不喜歡正堂的嗎?怎麼跑那邊去了。快過來,皇后娘娘正盼著你呢!」
從東側第二個門進去,這裡應該是個小型的會客廳,徐皇后坐在一個像貴妃椅一樣的軟榻上,面前擺了一些布料和針線,正在挑挑選選。
看見朱瞻基立即眉開眼笑起來,放下了手中的絲線,向他招手。「基兒快來奶奶這裡,今日穿上了袞冕,還真像個小大人了。」
朱瞻基回憶了一下自己的記憶,來到了她的跟前,在她面前跪下,磕了三個頭。喊道:「長孫燕王世子瞻基,覲見祖母皇后殿下。」
徐皇后慌的連忙站起身來,將他扶了起來,摟在懷裡驚訝問道:「基兒何故行此大禮?」
朱瞻基雖然有些不習慣被一個中年女人摟住如此親密,但是也沒有反抗,而是裝作乖巧地說道:「今日是基兒生辰,沒有祖母就沒有父王,沒有父王就沒有我,所以我要心懷感恩。」
憑週遊在前世的霸道與冷酷,他是萬萬想不出這樣的話的。這句話是懂事的中軒有一次在教育調皮的中奧時候說的,讓週遊記住了。
徐皇后問道:「這話是誰教你的?」
「沒人教孩兒,孩兒自己想的。」
徐皇后卻是不信,眼睛看向了人群後面的付典衣和薛掌闈。兩人嚇的立刻上前跪下,卻不敢開口喊冤分辨。
「你們私下沒有跟世子嚼三說四吧?」
「奴婢不敢」兩人都連忙應道。
「那世子如何會說出這樣的話?這些道理還不到他知道的時候!一個六歲的孩子,要是讓你們教成阿諛奉承之輩,那是大罪過。」
這件事想要查清楚並不困難,因為他的身邊最少都有四個人照看,相互幫助,也相互監督。所以,分開一問,誰跟朱瞻基說了什麼話,都隱瞞不了。
好一會兒徐皇后才確定了的確沒有人教朱瞻基,如果是大人教唆,那就是心懷不軌。但是真的是一個五周歲的孩子就能如此懂事,只會讓徐皇后越發喜歡這個聰慧的孫子。
張氏又把朱瞻基早上跟她說的話跟徐皇后一說,越發惹得徐皇后心喜了,摟著朱瞻基問道:「基兒跟奶奶說說,你怎麼就想到了這些?」
朱瞻基卻故意裝作不開心地慪氣。「祖母都不信基……兒,本來就沒有人教……我,都是我自己想的。」
週遊越發覺得朱瞻基這個名字真的是太LOW了,基兒,基兒,誰天天把這東西掛在嘴邊啊!
第四章 誰家天下
明朝的皇宮太監多,宮女多,偏偏皇室人丁少。
除了朱元璋生了一大堆兒子,接下來的皇帝,孩子多的都很少。
朱棣娶了一大幫女人,也不過生了四個兒子,五個女兒。
三個兒子雖然都娶了老婆,現在也只有兩個孫子。五個女兒有三個已經出嫁了,剩下的兩個都已經被指婚,今年也要出嫁。
偌大的皇宮裡面,數萬人伺候的主人只有區區十幾個。即使加上那些后妃,皇宮裡面的主人也不超過百人。
朱元璋出身下層,他雖然是百年難遇的奇才,但是在管理國家方面,也有著天生的缺陷。
因為出身低,所以格外講究排場,搞的皇宮人滿為患,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歷史書上,將他描寫成一個殘暴不忍的皇帝,固然有他狡兔死走狗烹的惡行,主要還是因為他對儒教的打壓。
接下來的建文帝被一幫文人忽悠瘸了,又被跟朱元璋相差無幾的朱棣奪了江山。
朱棣對儒教是半利用,半打壓。雖然他七征草原,給漢人創造了一個和平的環境,但是在歷史上的評價仍然一般。
反倒是後來對儒教親切的朱高熾,朱瞻基,可以說是沒有半點歷史貢獻。他們只是守成之主,還丟了長城外的據點,丟了東北,卻被吹的天花亂墜,號稱仁宣之治。
週遊對這段歷史了解不多,卻也知道,明朝的衰落,就是從朱瞻基這裡開始的。
因為他丟掉了長城外面的據點,耗費全國之力修建長城,放棄東北,造成了草原勢力的大增。
封關鎖國,搞海禁,導致了商稅收不到。
然後又遇到一個蠢豬兒子,被王振忽悠瘸了,以優勢兵力創造了土木堡大敗,連自己都成了俘虜。
這一場大敗,導致了勛貴勢力的衰落,軍隊的完蛋,儒教的整體興起。
為了對抗儒教,皇室不得不利用閹黨來平衡朝堂,從此的大明朝陷入內鬥,就徹底走向了衰落。
朱瞻基坐在一個可以前後搖晃的木馬上面,輕輕地晃悠著,身邊還有一群宮女照看。
更遠一點的地方,徐皇后和張氏等一幫女眷一邊做著針線活,一邊閒聊,看到朱瞻基小大人一樣皺著眉頭,都覺得有些好笑。
「基兒,何故愁眉苦臉?」
朱瞻基一邊感嘆著大明朝的命運,想到自己還要充當十年的小孩子,就忍不住嘆氣。
「祖母,昨夜沒有睡好,所以有些精力不濟。」
徐皇后放下了手中的一個紅色霞帔,這應該是給某位公主的陪嫁,向他招手:「來祖母這裡,好好睡一會兒。等你皇爺爺下朝,晌午給你過生兒。」
與其在這裡裝小孩子,還真不如去假寐一會兒。
從一個縱橫四海的梟雄,突然變成一個小孩子,不習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也需要好好地想一想以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