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在立國之初,帖木兒對大明畏之如虎,從洪武二十年起,帖木爾曾多次遣使進貢,是西域各國第一個向大明臣服的外藩。但是隨著他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對我大明的態度也開始改變。」
「洪武28年,帖木爾扣押各國使節,包括我大明與奧斯曼帝國使節,開始第二階段的擴張,隨後占據藏南(印度北部)又於次年西征小亞細亞(土耳其)。」
「在小亞細亞,帖木兒大敗奧斯曼帝國,俘其蘇丹巴耶塞特一世,使其帝國成為了從帕米爾高原到小亞細亞、阿拉伯的大帝國。」
這一點朱瞻基倒是很清楚,因為前世歐洲人除了俄羅斯都對帖木兒很崇拜。他擊敗當時如日中天、擴張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相當於是間接地保存了基督宗教文化與整個歐洲。因為當時的奧斯曼帝國只差要滅了馬其頓了。
而後來雖然奧斯曼帝國滅了馬其頓,但是當時的歐洲已經發展起來了,有了火槍火炮,奧斯曼帝國也就無力西進了。
至於俄羅斯人,那是因為被帖木兒殺的太狠了,一直到後世,俄羅斯人還很帖木兒不已。
而帖木兒從小亞細亞帶回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留給撒馬爾罕無數無價的傳世建築,成為了中亞綠教文化的重心。
也就是說,是帖木兒的搶劫,才讓綠教發展到了中亞來。
「永樂二年,帖木兒妄圖來攻我大明,並且聚攏了二十萬大軍。但是出了撒馬爾罕不到千里,就一命嗚呼。帖木爾一生征戰四十餘年從無敗績,堪稱是一代梟雄。」
「帖木爾死時,他的國家危機四伏。四個兒子,長子、次子早逝,並且帖木爾沒有正式選定繼承人。三子在帖木爾逝世後不久也相繼去世;帖木爾兩侄子為爭奪王位互相廝殺。此時勇武有為的四子沙哈魯平定內訌,繼位為王。沙哈魯也一反帖木爾對明朝的敵視政策轉變為與明朝友好,在永樂十一年又向我大明進貢。」
陳誠的確有才,短短一番話就把中亞的局勢介紹的一清二楚。
朱瞻基問道:「那如今的帖木兒國與亦力把里等國,相互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我看了你寫的《西域番國志》,裡面雖然寫的比較詳細了,但是仍然讓人看的一頭霧水。」
陳誠搖頭嘆道:「西域各國的複雜性,遠不是臣能分清楚的。他們相互之間不是一個民族,各民族之間相互通婚,同民族之間有各自征戰。而且,今天和好,明日就又戰,打完之後又和好,並且如今的各國之間都還有些親戚關係,但是信仰有不同,文化有不同,實在不能以國家來論,更多的地像一個個部落。」
「那如今的帖木兒可汗沙哈魯其人如何,如今的帖木兒國對我大明還有無威脅?那個奧斯曼帝國如今又是什麼情況?」
「沙哈魯此人雖然文武雙全,但是卻不足為慮。如今的帖木兒國一分為四,已經遠不是十幾年前的帖木兒國了。」
從他的書上了解了大部分情況,現在又聽陳誠詳細將一些難以著述和難以確定的定論用語言解釋一遍,朱瞻基也是收穫眾多。
不過今日使團人數來的不少,並不是提出添加私貨的好時機,所以朱瞻基又跟陳誠說道:「明日午後我會讓人去接你,給你看一樣東西,屆時我還有話與你說。今日為爾等接風,自當把酒言歡。」
眾人紛紛艷羨不已,能夠被太孫私下邀約,那就等於是入了太孫的眼。眼見陳誠都五十歲了,這一次,終於算是熬出頭了。
陳誠卻煞風景地說道:「殿下有命,臣自當遵從。只是今日恕臣不能與眾共飲,金師仙逝,屍骨未寒……」
朱瞻基打斷了他的話說道:「我明白,不以為怪。諸卿,共飲……」
雖然陳誠這樣說,朱瞻基卻更欣賞他了,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能臣,不可多得啊!
他也查閱了一些陳誠的資料。他乃江西人,洪武二十六年中舉人,二十七年貢士,得殿試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洪武二十九年出使西域撤里畏兀兒(後世柴達木盆地西北地區),在那裡修建安定衛、曲先衛、阿端衛,保衛邊疆。
洪武三十年奉詔出使安南,升翰林院檢討,從七品。建文三年升廣東布政司左參議。
永樂四年到永樂九年入文淵閣修《永樂大典》。永樂十年升吏部驗封司員外郎。
從資歷上看,他這個人似乎並無多大才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從來沒有過擢升幾級的經歷。
但是這次出使西域,卻讓朱瞻基看到了此人的才華。他寫的兩本書,可以說是目前大明對西域最通透的介紹,光憑這個能力,就能將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
朱瞻基不知道的是,陳誠此人在歷史上五次出使西域帖木兒帝國、韃靼,所做的貢獻與航海家鄭和齊名。
而他還有一個長處就是活的夠長。他今年雖然已經五十歲了,但是在歷史上,他活了九十三歲,等於他還有四十三年好活。
一個人再有才華,活不長也不行。只有活著,才能做更多的事,做出更多的貢獻。
第二日午後,陳誠應邀來到了興慶宮,旋即被朱瞻基帶到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圖前面。
他比鄭和還有不如,看到那副巨大的地圖,再對比了一下大明的疆域,又對比了那個巨大的地球儀,雖然沒有崩潰,但是足足愣了一刻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