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207頁

    鄭英年幼之時,就已經來到應天府進學,他因為河中地區連年作戰,鄭宏常年作戰,所以不像其他地區的世子為質,而是他一直留在京城為質。

    今年他已經四十出頭了,但是總共只去過河中四次,每次的時間還很短。

    在情報里,他是一個為人敦厚,文勝於武的武將世家繼承人。

    這樣的性格,讓朱瞻基對接下來的試探有了更大的信心。

    鄭英率領子侄們進入了謹身殿,不敢上前,就跪倒在地:「罪臣鄭英攜鄭家子孫十七人,拜見陛下。除英兩個不懂事的孫兒,鄭家子孫皆在此處,恭請陛下聖裁。」

    朱瞻基搖了搖頭嘆道:「我大明如今國祚鼎盛,今日不意竟出現汝父此等愚魯之輩,朕心痛不可言。鄭家……你鄭家還真是讓朕難辦啊!」

    第十三章 震撼

    「陛下,還望陛下明鑑,我鄭家絕無反叛之心啊……」

    鄭英頭抵金磚,一聲聲悶響響起,不一會兒,肉眼可見血跡已經滲出。

    「縱使家父心術不正,以微臣想來,最多也就是有些自立之心,絕無背叛大明之意。」

    朱瞻基冷言問道:「這麼說來,汝父心思,你也是知道的?」  

    鄭英愣了一下,如何敢承認,立即泣道:「微臣六歲就在應天府長大,這四十年來,僅去過康居四次,在微臣的心裡,這應天府才是微臣的家。」

    撒馬爾罕在前唐時期被稱作康居,雖然以前叫撒馬爾罕,但是在被大明收服以後又被叫回了原來的名字。

    對鄭英的話,朱瞻基是相信的。他將各地勛貴的嫡系子弟留在應天府,目的也就是這個。

    他們從六歲開始就在應天府長大,只有成年以後,才有機會離開應天府。但是如果從世孫變成世子,就又會來到應天府為質。

    這個過程中,他們跟自己父祖接觸的時間有限,不會受到對方太多的影響。

    而在應天府長大,生活,他們對應天府的認同感,自然比封地的認同感更足。

    而且,在應天府如此多的權貴家族都雲集此地,也讓所有人明白,自己一家的勢力,相對整個大明來說,不值一提。

    更重要的是,從小的愛國主義教育,民族主義教育,也會讓他們對整個國家和民族有強烈的認同感。

    像鄭宏這樣的井底之蛙,認不清自己能力的人不能說沒有,但是很少。

    而且,鄭宏主要也是沒有在應天府李良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糊塗之舉。  

    他想要逆反,可是命令出不了門,就被兩個兒子軟禁了起來,這也說明了朱瞻基這樣做是有成效的。

    鄭芳和鄭薄的行為,朱瞻基是很欣慰的,給他們加分不少。而鄭英雖然是嫡長子,卻沒有經過這層考驗,所以朱瞻基要測試一番。

    畢竟,他才是鄭家的合法繼承人。為了保持勛貴制度的穩定,朱瞻基是絕對不會亂了繼承制度。

    「四十年了,你鄭家是第一個有反叛之心的,雖然並未成事,但是此舉不可不防。以你看來,朕該如何處置你們鄭家?」

    鄭英頭抵金磚,不敢抬起。「陛下心意,臣不敢妄自揣測,還望陛下看在鄭家三代替大明鎮守西域的情分上,寬宏大量。」

    朱瞻基笑道:「自永樂年間以來,我大明六十年都未曾有過大臣謀逆之舉。朕若不嚴懲何以震懾天下!汝父不識大局,朕奈何也……」

    鄭英明白了過來,自己的父親是絕對落不了好,想保住一條命不可能的。

    對這個父親,鄭英的心裡不無惱怒,因為他有這個心思,說明他就根本沒有把應天府的子孫放在心裡。

    如他真的成事,自己這些人,肯定是率先人頭落地。  

    但是,他的父親可以絕情,他卻不能露出怨憤。

    朱瞻基又說道:「鄭芳和鄭薄,還是識大體的。他們能大義滅親,也是朕很欣慰的。不過你父如今惹出滔天大禍,不可不懲,你弟立下如此大功,又不可不賞。以你所見,朕該如何是好?」

    跪在高台下的鄭英很清楚,自己的回答關係到自己的命運。若是回答的不合陛下心意,恐怕自己是沒有機會繼承爵位。

    陛下不會亂了嫡庶,肯定會立自己的兒子,然後將鄭家大權交給家族長老會,也就是交到兩個弟弟的手裡。

    他沉吟了一下說道:「臣父不念君恩,恣意妄為,不管陛下如何處置,臣都心甘情願。只是鄭家三代數十人,久歷軍陣。臣願戴罪立功,帶領鄭家三十二人,為陛下效命,為大明效力。」

    他不敢將話題扯到懲罰上去,因為不論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他作為罪臣,沒有做主的資格。

    所以他就只能表明自己的心意,先以保全家族其他人為主。

    朱瞻基對鄭英的了解不深,但是關於他的資料,卻是從六歲就開始建立檔案。所以這個人什麼性格,什麼長處,都記錄的一清二楚。

    然後再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加上這個時候對他的印象,朱瞻基的心裡就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龍椅之上,朱瞻基輕嗯了一聲說道:「將府內後輩約束在府,明日,你就隨同國防部和錦衣衛的人員搭乘火車,前往康居。到了康居,你要配合錦衣衛,通政司的人員查案,穩定鄭家諸人的心。待你父被押解到應天府,屆時會有旨意傳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20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