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95頁

    朱瞻基點頭說道:「所以孫兒以後將會把孔子和孔家分開,孔子要大力弘揚,但是孔家絕不能跟著後面沾光,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作威作福。」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掌握了這個分寸,這個案子朕也能放心地交給你來辦。既然一切都是因糧食而起,就從這方面著手。凡是牽涉其中之人,決不輕饒。但是不要擴大,給山東留一份元氣。」

    「孫兒明白!」

    朱棣今日讓這個心高氣傲的孫子服服帖帖,心裡格外開心。他擺了擺手說道:「今日已晚,回去歇息了吧。你以太孫令下傳旨意,名不正言不順,明日朕會讓內閣傳達聖旨!」

    「是!」

    從後宮出來,看到沉重的大門重新被關上,朱瞻基的心中滿是豪情。

    這大明,從此以後將會變成我的大明。

    來到了常奉儀的別殿,眾人自然是小心伺候著,朱瞻基毫無睡意,讓常奉儀拿來了紙筆,將朝中的大臣名字一個個寫了下來。

    他印象里朱棣是當了二十二年皇帝,今年已經是第十八年。也就是說,朱棣也就還有三年多好活。

    他這次西征,最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也就是說,等到朱棣回來,也當不了太久的皇帝了。  

    從現在開始,他可以隨意在大明這個畫卷上,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塗抹了。

    不過想到朱棣要是宣布讓朱高熾去嘉峪關,肯定會引起巨大的波瀾,他也要做好準備。

    還有輔佐的文臣……

    朱瞻基突然想到,朱棣這次西征,隨員還沒有完全確定。除了六部堂官,他會留下誰來輔佐自己呢?

    解縉、黃淮、胡儼、楊榮、金幼孜、楊士奇、楊溥、蹇義、劉觀、鄭賜、宋禮、金純、夏原吉、呂震……

    這一個個大臣的名字被朱瞻基寫在了紙上,朱瞻基決定不能繼續被動等待,應該主動向朱棣要求符合自己心意的大臣來輔佐自己。

    解縉不用說了,這位自己的老師肯定要進內閣,雖然他的性格不適合當官,只適合做學問,但是他是文臣的招牌。

    不論從哪方面來說,這個時候不適合讓他繼續編書,讓他直接入內閣,擔任首輔。

    另外,楊榮是朱瞻基真正想要重用之人,可是他這次要跟朱棣一起出征……

    朱瞻基突然想到,楊榮的特長是軍事謀劃,這樣的職責其他人也能擔任。

    比如黃淵,這是個真正的專業人才,只論為軍隊總管後勤,他這方面的能力還要超過楊榮。  

    但是楊榮在朝中的聲望,在處理政事方面的能力,是年輕的黃淵比不上的。

    如果將兩人互換一個位置,豈不是兩全其美!

    他將楊榮的名字做了一個記號,記了下來。

    至於楊士奇,一開始就被朱瞻基給排除了。

    他是詹士府左春坊大學士,是朱高熾的頭號輔臣,這個時候,自然是要跟朱高熾一起去嘉峪關的。

    朱瞻基也忍不住替他遺憾,如果朱高熾不能像歷史中那樣登基,他恐怕這輩子都很難登上內閣首輔的位置了。

    在原本的歷史中,他能以五品的左春坊大學士跟蹇義,夏元吉這樣的二品大臣平等相交,依靠的就是朱高熾。

    他成為內閣首輔以後,內閣也是在他的手中,從一個秘書機構,變成了一個國家的權力中樞。

    但是這輩子,這件事是不可能的了。他永遠不可能讓內閣學士們的職權,變的比六部堂官還要大,決策權和行政權,也永遠不可能控制在一個大臣的手中。

    但是在這些人裡面,他找不出一個完全可以信賴的大臣,不是人品信不過,而是能力信不過。

    不管是蹇義,夏元吉,他們都是一世能臣。  

    但是他們的思想偏老化,讓他們擔任堂官,穩定朝廷可以,想要進行大的改革不可能。

    想要有自己能值得信賴的大臣,恐怕還要等黃淵,解禎期他們新一代成長起來才行。

    李亮的聲音輕聲說道「殿下,該安歇了。」

    朱瞻基抬起頭來,看到旁邊伺候的常奉儀已經睏倦不堪,卻還堅持著。

    朱瞻基一兩個月才能到他這裡來一次,她相當珍惜今夜的機會。但是朱瞻基不去睡,她也不敢催促。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將紙條燒了,這就安歇。」

    看著李亮用火盆將他寫的紙條全部燒了,他才站起身來,向常奉儀伸出了手。「這幾日事務繁忙,疏忽愛妃,還請勿怪。」

    常奉儀連忙說道:「殿下忙著國家大事,妾身怎會因小事相擾,更受不起殿下的道歉。」

    朱瞻基哈哈笑道:「我的道歉就是給你種下一顆種子,愛妃要不要?」

    常奉儀大羞,垂下眼瞼,不敢看朱瞻基,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嗯!」

    第三十六章 質問

    正月二十四,在朱棣接見了來自西洋學者們之後,一個消息就在應天府傳播開來。  

    皇上打開內庫,以二十萬枚銀幣的造價,將會在清涼山下修建一座可以容納十萬人的競技場。

    這個競技場不僅以後會成為大明閱兵,出征的聚集地,而且還會舉辦高水平的蹴鞠大賽。

    朱瞻基一開始本來是不準備選址在清涼山的,應天府這些年隨著大發展,內城已經人滿為患。

    夾江工業區的發展,帶動了大量居民向城外遷徙,在清涼門外建立了大量的居民點。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9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