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頁
大明的武將也需要傳承,也需要鍛鍊,戰場才是最好的學校。
大浪淘沙,能在風浪中生存下來,表現優異的勛貴,才真正值得培養。
而留在京城的勛貴,現在已經能夠確定,不管還會不會讓太子繼位,朱瞻基註定會是未來的皇上,還是大權在握的皇上。
因為朱棣出征,大明的軍政,民政全部都交到朱瞻基的手中了。有這兩三年的時間過渡,朱瞻基就絕對不會讓大權旁落。
哪怕未來朱高熾能被朱瞻基念著父子之情,讓他在皇帝位置上過渡幾年,權力依舊會控制在朱瞻基的手中。
朱高熾,永遠只是個傀儡。
何況,按照現在朱高熾的身體狀況,他能不能活到朱棣西征回來,都還是一個問題。
朱棣不像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他只有三個成年皇子。
朱瞻基也絕對不是朱允炆,他與前兩任皇帝有著相同的認知和權謀,而且,甚至更加出色。
如今的大明勛貴幾乎都跟著朱瞻基的身後有了共同的利益,這個時候,誰能成為他的對手?
沒有!
朱高煦已經認輸了,他在過年的時候向朱瞻基低頭的消息,早就傳遍了京城。
而且這次他還要隨皇上西征,並且想去西洲看一看,以後就準備在西洲打下一片江山。
朱高燧更不行,他在軍中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常山衛指揮使孟賢,孟賢也是如今的保定候,亞聖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孫孟瑛的庶長兄。
如今孟瑛已經緊密地站在朱瞻基的身後,孟賢對朱高燧還有多少忠誠,也非常值得懷疑。
而且如今的朱高燧精力全部放在了賺錢上,早就擺明了姿態,要做一個富貴閒人。
所以,朱瞻基有很大可能成為第二個建文帝,直接以皇孫登基,但是絕對不會成為第二個被皇叔奪位的建文帝。
朱瞻基當然知道這些勛貴的心思,他也需要這些勛貴來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絕對不會拒絕他們的依附。
只是重用不重用,這就不是由他們的爵位和官職來決定,而是由他們的能力來決定。
「殿下,如今新募兵員之事,陛下已經託付臣,只是這次募集兵員,主要就是為填補殿下的幼軍營,這募兵只標準,還望殿下示下。」
說話的是成國公朱勇,他是靖難之役第二功臣朱能之子,僅僅比朱瞻基大七歲,今年剛好三十歲,如今是中軍都督府右都督。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護衛副千戶,隨朱棣征漠北,驍勇善戰。
他在靖難之役期間奪取北平九門,先後擊敗耿炳文、李景隆,在靈璧俘虜平安等南軍名將,收降十萬南軍,累功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
永樂四年,朱能擔任征夷將軍,征討安南,不幸病死於軍中,追封東平王,諡號武烈。
在朱瞻基前世的記憶中,此人也算忠誠,死於土木堡之變。
在這一世,他也早就將朱勇的事跡了解的清清楚楚。
他十五歲就死了父親,十六歲襲爵成國公,雖然如今年近而立,但是因為一直沒有征戰過,所以領軍能力如何,誰也不敢保證。
他如今雖然是中軍都督府右都督,但是並沒有掌府事,也就是沒有實權。
但是中軍都督府一直掌管京營,他不能掌領軍權,但是一些輔助的活還是會交給他辦。
朱瞻基的幼軍原本是兩萬兩千人,但是出海途中,在南洲留下一部分,在休達留下一部分,在克里特島留下大半個衛,在蘇伊士更是留下了近萬人。
以至於回到大明,如今四個衛的幼軍,如今只剩下了數千人,僅有一衛人馬多一點。
所以朱棣下令,從應天府,中都附近徵召勛貴子弟,烈士子弟,不僅要補足幼軍四衛人馬兩萬兩千多人,還要再增加兩衛人馬,湊足三萬五千精兵。
這三萬五千人是朱瞻基是親軍,也是他今後手裡的主要警衛力量,如何挑選,自然由朱瞻基做主。
但是實際上,雖然要挑選三萬五千人,實際上,要招收的兵員超過五萬。
足底這次帶走了大半京營,雖然現在有朱瞻基的海軍第一艦隊,近五萬人拱衛京城,人數還是略顯不足。
第一艦隊的人馬是四大艦隊中最多的,足有十五萬人。
但是第一艦隊負責的區域也是非常大,從長江到黃河,從洞庭湖到太湖,到青海湖,都是第一艦隊的管轄範圍。
特別是淮河一帶,如今治安不靖,水上盜賊橫生,第一艦隊也有各項任務。
能抽出五萬人來京城,已經是將各地的力量壓縮到極致了。
除了第一艦隊,如今朱瞻基手裡最大的力量就是羽林衛四衛一萬兩千人。但是這一萬兩千人是負責保護朱瞻基的,絕對不會外派。
如果遇到有人造反,朱瞻基的手中幾無可用之兵。
當然,如今京衛四十八衛,朱棣不會全部帶走,帶走的只是負責對外征戰的軍衛,比如神機營,三千營等等。
留下的是府軍衛,金吾衛這樣的護衛營,他們在京城擺擺儀仗沒有問題,但是真的上了戰場,戰鬥力堪憂。
所以,不管是為了現在,還是以後,幼軍營的擴充,必須早日提上議程。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如今幼軍被編入京衛上直衛,負責對外征戰,所挑選兵員也一定要以能英勇殺敵為主。此事我已有章略,成國公明日入宮,孤再與卿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