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頁
「是!」隨之而來的是他兼職顧命大臣的各種獎勵,這種獎勵是慣例,每個人都會有。
「茲命英國公張輔為監國輔佐大臣,主軍事。」
張輔長身跪立,抱拳道:「臣接旨。」
面對張輔,朱棣並沒有說太多的話,君臣兩人的視線相對了一剎那,朱棣說道:「起身吧。」
給張輔沒有任何的獎勵,張輔也沒有放在心上。過兩年張家封藩交趾的話,這個獎勵已經大的沒邊了。
「茲命文淵閣學士金幼孜為監國輔佐大臣。主防事。」
金幼孜也精於兵事,不過他是參謀型人才,排兵布陣,領軍打仗就不在行了。
「茲命翰林學士胡儼為監國輔佐大臣,主學事。」
胡儼本來就是國子監祭酒,今年就有秋闈,明年有春闈。這派出監考,考取學子,都要跟他,還有禮部尚書呂震一起來商議。
而且,到了明春春闈,這考題還要朱瞻基來圈定。
接下來,六部主官分別任命為監國輔佐大臣,並沒有漏掉任何一人,而被遷到左都御史的劉觀,同樣也變成了輔佐大臣。
他們七人都是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負責的也都是自己工作的範圍。
但是,開始的三人,加上他們七人,總共有十一個人。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接下來,還有一份聖旨。
「擢升解縉為文淵閣大學士,茲命為監國輔佐大臣。主文事。」
上次白跑了一趟,今日在殿外候著的解縉,依舊一副文士的裝扮,進了奉天殿。
從永樂十二年被朱棣關進大牢,他已經在朝堂消失了六年。
這六年來,他每日還能入宮,但是都是在古今經籍庫當他的圖書館管理員,遠離了朝政。
但是因為他教了一個好學生,哪怕已經被擱置了六年,仍然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蹇義對於這個任命還是很滿意的,解縉有些書生意氣,其實就是一個沒有心機的愣頭青。
但是他的文采的確冠絕當世,如今的大明,沒有任何人敢說自己的文采有他高。
這樣一個人來輔佐文事,充當殿下跟他們之間的聯絡人,比楊士奇那個老狐狸要好對付多了。
朱棣對解縉卻沒有太多好感,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在他看來,解縉這樣的人,最好就是去教書,去寫書,從政不是他該走的路。
但是他也知道朱瞻基的弱點是缺少文臣的支持,所以需要解縉這樣一個招牌,所以同意了朱瞻基的意見。
但是封了解縉,所有人反而更激動了起來,因為輔佐大臣不可能是雙數,只會是單數,現在有了十二個人,就還差一個人。
「茲命王彥為監國輔佐大臣,主宮廷事。」
許多人燃起的一絲希望迅速破滅,這次安排的顧命大臣,總體來說還是以穩為主。
除了一個解縉,其他人都是朝中內外大臣。
不過其他人也不心急,等到朱棣出征以後,再向朱瞻基投誠也不晚。
以朱瞻基的二十出頭的年紀,最少可以穩定執政四十年,這可是真正的一時投靠,受益一生。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在接見了解縉之後,今日的大朝會就到了尾聲。因為反對派被關進了大牢,今天的朝會舉行的非常順利。
文武百官依序離開奉天殿,但是十一位顧命大臣卻被留了下來。
眾人轉到了謹身殿,在大殿中坐下,旁邊還有幾位內閣大學士。他們都是朱棣要帶在身邊的。
朱棣雖然出征,但是並不是說就不理政事。每個月,朝廷還要派人將一個月之內發生的事務,都一一稟報上去,遇到朱瞻基處理的不算妥當的時候,他還要重新決定。
不過,這只是一道程序而已,他如果到了帖木兒國,來回要半年,就是想要改變朱瞻基的決定,也已經晚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把朱高煦帶在身邊,真要是因為朱高煦惹了朱瞻基,被朱瞻基幹掉,他也會心疼的。
在這場例會上,朱棣也開誠布公地與諸位大臣進行了溝通,要求他們精心輔佐朱瞻基。
而且從明日開始,每日早朝之後的午朝,就需要朱瞻基跟他一起來處理政事,其他大臣同樣也要作陪。
一直到快散會的時候,蹇義問道:「陛下,那太子殿下那邊如何安排呢?」
朱棣長嘆了口氣。「過幾日他身體康復一些,就轉到湯池別院去靜養。」
眾人明白了過來,這也徹底切斷了太子想要參政,議政的路。
哪怕太子依舊留在京城,他除了能用太子的身份私下來壓制朱瞻基,根本沒有他議政的機會。
大臣們聽了朱棣的安排,就不會受到朱高熾的影響,一切還是以朱瞻基的意見為重。
當朱瞻基的身影出現在了文華殿的門口,早就等在殿內的張氏和孫嫻他們全部迎了出來。
張氏的嘴唇輕顫,用關切的目光在朱瞻基的臉上尋找著答案。
朱瞻基看著她,笑了笑,輕輕點了點頭。
張氏登時吁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而她旁邊的孫嫻等人,卻不敢像她這樣露出笑容來,但是一個個精神一振。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的大朝會將要宣布一系列人事安排,重中之重就是朱瞻基的監國之位。
朱瞻基的位置穩了,她們的地位自然也就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