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72頁

    朱瞻基縱然有後世的經驗,許多問題也要考慮到能不能與現在的世情符合。

    他現在最關注的就是西域的局勢,聽解雲念到撒馬爾罕總督鄭宏察覺白人又在冬季開始集結,認為白人聯軍可能會在開春就開戰,向國防部求援的時候,他沉吟了起來。

    商輅更多在軍事方面建言,見朱瞻基沒有說話,就開口說道:「撒馬爾罕如今的兵力只有二十萬,加上北部唐林三城,也不過二十五萬,白人聯軍以海西(烏克蘭)為基地,每次能出動五十萬大軍以上。臣以為,如今我大明不應再放縱其屢屢犯邊,當嚴懲不貸。」

    朱瞻基道:「他們雖然人多勢眾,我們大明將士也不是孤立無援。奕力把里各族人馬加起來,也不弱於對方。奧斯曼那裡可有新的消息?」

    「他們在保加利亞與兀魯伯激戰不休,駙馬都尉黃申直這趟出使,成效不大。」

    朱瞻基原本是故意將兀魯伯勢力趕向烏克蘭,後來大明占領烏克蘭,將他們又驅趕到南方。

    兀魯伯雖然打不過大明,但是他的騎兵欺負歐洲人還是很牛皮的。

    但不曾想,因為火槍的出現,人多勢眾的歐洲人現在根本不怕兀魯伯的輕騎兵了。

    雖然後來兀魯伯也得到了火槍的製造技術,但是人數比不上歐洲人,也就只能龜縮到後世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之間兩個山脈之間的平原地帶,大致也就是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周邊。  

    這個地盤,還是兀魯伯從奧斯曼的手裡搶過來的。

    保加利亞這個時候已經被奧斯曼滅亡,他們不敢向東,就向西和向北拓展。

    火槍出現引發的蝴蝶效應,讓奧斯曼無法成為原本歷史上的強大帝國。他們原本面對歐洲人的優勢,在火槍泛濫以後,變成了劣勢。

    現在奧斯曼不敢向西進軍,他們這一個信仰的人顧不得跟歐洲人開戰,自己打的不亦樂乎。

    不過,朱瞻基懷疑他們是在假打,目的就是為了不成為大明手裡的棋子,對付歐洲人。

    他派自己的女婿黃挺前去奧斯曼,就是給對方施加壓力,查清楚情況。

    朱瞻基還在考慮,李賢說道:「陛下,奕力把里各族如今要援助勤快,打仗就不行了。他們人數雖然多,卻缺少火槍,這次一張嘴,就是要援助十萬火槍,五千桶火藥。」

    朱瞻基看了看一直沉默不語的內閣大學士徐有貞道:「朕還一直猶豫,看來給軍隊換裝,已經勢在必行了。」

    徐有貞一直負責工部與內務府方面的事務,聞言說道:「白尚書那邊已經調試好了機器,全力生產,一月可出兩百萬子彈,兩萬新式火槍。」  

    九月從西域回來,朱瞻基就召見了工部尚書白圭,讓他安排工匠生產兩條子彈生產線,兩條新式火槍生產線。

    永樂十八年,朱瞻基就研發出了槍彈分離的新式火槍,可是如今四十二年過去了,新式火槍一直沒有普及。

    主要是沒有必要,因為原本大明的填裝火槍,就已經是無敵的。

    但是現在,差距被歐洲人拉近,如果想要在區域性的一些地方占據優勢,就要靠人口來填補。

    這四十年過去了,整個大明的人口已經發展到將近兩億,但是相對大明廣袤的土地來說,這兩億人,是遠遠不夠的。

    在南洲和東洲,依舊有大片的土地無人耕種。

    河中地區,雖然鄭亨,鄭能,鄭宏祖孫三代都忠心耿耿,那是建立在四周都有強敵,他們才不敢自立。

    而且為了防止鄭氏家族做大,當地的兵額一直控制在十萬。

    當初的十萬將士,加上他們的家人,差不多三十萬漢人。

    四十年過去了,由於那邊氣候不好,物產也少一些,他們的人口發展不如中南地區。

    大明中南地區這四十年,人口增加了將近三倍,東洲也差不多,而南洲的人口增加也在兩倍以上。  

    但是在北方和河中地區,人口增加的只有一倍多。如今河中地區的漢人只有六十多萬,即便是抽調民壯,最多也就二十萬兵源。

    要是從內地調兵,那耗費可就大了。

    那些白人聯軍看似勢大,其實他們根本不敢直接攻擊撒馬爾罕,只敢占據一些牧場和良田。

    他們火藥不足是一個方面,惹怒了大明,大明的一百六十萬海軍,一百萬陸軍可不是吃素的。

    對大明來說,他們只是皮毛之癬,不值得大動干戈而已。

    派人耗費大,那麼將早就技術成熟的連擊槍拿出來,時機剛好。

    這些年,新式火槍雖然一直沒有生產,但是生產火槍的技術,不僅沒有被擱置,還有一支專門的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改進。

    在下馬橋農莊裡面,一直有一條生產線,在小規模的生產,調試,朱瞻基的衛隊,使用的就是新式火槍。

    所以想要生產新式火槍,只需要趕製出幾條生產線就可以了。

    只有手槍的生產,是真正被封存了,先全世界僅有的兩把新式手槍,在朱棣正統三年去世以後,全部回到了他的手裡。

    朱棣比原本歷史上多活了兩年,他在禪讓之後的第一年,沒等改元,就跟艦隊去了南洲。

    去南洲的時候,他將自己的后妃全部帶走,都住在了那條永樂號上。

    正統元年,他在南洲轉了一大圈,正統二年,他從海龜島沿著赤道線,一路向東,勇闖東洲。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7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