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93頁

    這個上府的知府,是名正言順的四品官員。從一介白身到四品知府,如果是在大明境內,肯定會遭到百官反對,吏部肯定不定不會用印。

    但是現在是在海外蠻夷之地,那些官員把到交趾任官都視為流放,更別說這跟大明並無陸地相連的孤島了。

    朱瞻基這次帶出來了這麼多的文人,目的就是想要讓他們躲在海外進行一番歷練,所以不怕沒有地方安置他們。

    等他下西洋回來,這些文人也都歷練一年多了,是不是人才,已經能夠看出來了。

    跟著黃淵來到了他的公房,許柴佬看到他的房裡那幾十個文書,還有堆積如山的公文,就知道這個守備雖然官職不顯,但是絕對是殿下重用之人。

    黃淵將他請到了自己的桌前坐下,然後拿出了一疊文稿問道:「許總督,我這裡有一些呂宋的調查,想先與你交流一下,看看數據是否有偏差……」

    面對黃淵,許柴佬就自在的多了,不像在朱瞻基面前進退失措,有了一方大豪的氣勢。

    「黃守備請說,鄙人知無不言。」

    「自永樂五年,許總督第一次返回福建,這十年來共從福建遷移過來民眾約四千五百人,過半都是青年民壯。」  

    許柴佬點了點頭說道:「海禁之後,東番民眾遷移回了泉州,漳州等地,人多地少,總要給鄉民找一條活路。」

    黃淵笑著說道:「我不是要跟你清算舊帳,殿下對許總督的所作所為是支持的,所以不必憂慮。」

    許柴佬點了點頭說道:「數量差不多,不過這些年鄉民成家立業,繁衍後代,又多了數百孩子。」

    黃淵問道:「是否大多都是與土人婦女成婚?」

    「是!」

    黃淵嘆了口氣說道:「背井離鄉,都不容易啊。」感嘆了一番之後,黃淵又問道:「許總督現在名下有十二艘兩千石以上大船,如今具有戰鬥力的民壯,加上從土人僱傭的民壯,押運,自保的民壯大約是三千人,可對?」

    許柴佬最開始的勢力不敢擴張,但是從獲得鄭和的「封官」之後,以總督的名義,將暗處的力量擺上了台面,也有威懾當地土人的意思。

    所以他對朝廷知道他的實力並不驚慌,承認了下來。

    黃淵又詢問一番他如今控制的區域大小等問題,遞給他一張紙說道:「這是殿下吩咐給你準備的物資,這些物資全部都不要銀子,但是你要儘快將呂宋島上的所有人進行登記,並且要給所有人起中文名字,還要讓他們學會說大明官話而不是閩南話。」  

    「這如何做的到,鄙人名下會說大明官話的也不到兩百人。」

    黃淵笑著說道:「你先看看清單,其他問題我們稍後再談。」

    許柴佬一看到清單的第一列,五百支火槍,就徹底震驚住了……

    ……

    ……

    與此同時,鄭和與朱真率領右軍,沿著大明南海一路西行,向著交趾的方向行進。

    雖然交趾與大明接壤,但是從泉州出發,距離呂宋的距離更近一些。加上此時正是正北的信風期間,南下的船隊速度更快,朱瞻基他們抵達呂宋的時候,右軍才行駛到儋州海域。

    鄭和這些時日一直在後悔自己低估了朱瞻基的控制力,自己原本以為微不足道的小事,現在卻導致了兩人之間有了巨大隔閡。

    他的權力就來自於皇室的信任,當缺少了信任,他的權力自然就變小了許多。原本許多可以一言決斷的事情,現在都有些畏手畏腳了。

    最明顯的例子,如今艦隊的海軍總兵,第三艦隊的總兵官朱真,就因為朱瞻基對他的態度,娛樂一絲提防。

    這段時間,他一直喜歡跟最近備受皇上和太孫重視的中和子閒聊,這個醫術出眾的道長,在為人處世方面,也有著非常吸引人的魅力。  

    每次跟他聊天,總能讓鄭和覺得很舒心,一切煩惱在他這裡似乎都能找到答案。

    鄭和知道,他是一個真正的高人,更是擁有讓人敬佩的濟世情懷。以七十三歲的年紀,遠赴萬里到交趾,就是為了尋找解決瘴氣的方法。

    鄭和也與他就宗教信仰,進行了一番探討,可是關於這方面,中和子也沒有答案。

    鄭和對綠綠和佛教都有深入的研究,甚至因為明朝將道教列為國教,對道教也有一些研究。

    他一直在思考宗教之間的差異,並且對各種宗教的教義進行研究,想要尋找出一條相同的出路。

    不論什麼宗教,在正義、愛人、施捨、愛仇敵、禁食、禱告、光明、勿愛錢財、毋論斷人、真誠無欺、聽道行道等方面,都有相同之處。

    在各種道德標準上,所有的宗教也都大同小異,可是為什麼,這種普世,慈愛在面對不同的信仰的時候,卻會變的暴力,殘忍呢?

    他去過很多小國家,在不同的信仰之間,似乎根本就沒有和平相處的道路。

    部落與部落之間的廝殺,鬥爭,百年不絕。耶路撒冷幾千年來征戰不休,印度教派在南亞將佛教幾乎滅絕。  

    全世界唯有大明,在強權的統治下,讓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合一。

    但是大明只有一個,在其他地區,沒有任何一個政權能夠統一各方勢力,甚至強權還成為宗教的打手,而不是能控制宗教。

    所以鄭和一直期望大明的勢力能夠統一世界,讓所有的地區人們都能和平相處,這是他認為能夠得到和平的方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9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