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頁
「三姐,你一個女人,殿下會接見你嗎?不如……直接去五軍都督府辦事吧……」
被稱作三姐的女人就是三年前背井離鄉,遠赴萬里,在極西落腳的唐賽兒。
他們第一年去了五千青壯,只剩下了四千,在那個冬季,還差點被斯拉夫人給圍剿了。但是後來陳誠的到來緩和了那裡的危機,讓他們安定了下來。
第二年,大批的家眷遠赴萬里,在入冬之前抵達了唐林城。那個時候,大明已經消滅了帖木兒國,其他各族都人心惶惶,根本不敢再針對他們。
他們不吝金錢,與撒馬爾罕總督鄭亨拉上了關係,有了河中駐軍的協助,又休養生息了一年,本應勢力大增。
但是,如今卻因為高羊兒和郝雲中的勢力分裂,讓他們如今還不如以前。
人前人數雖然少,卻都是青壯,人心也齊。
現在穩定了,高羊兒和郝雲中也就都開始自立門戶。
唐賽兒他們的勢力如今青壯不足三千,老弱婦孺卻有八千多。而河中軍胃口太大,他們如今辛辛苦苦,大半都落入了他們的口袋。
唐賽兒想著當初朱瞻基的承諾,借著回來運送一批火槍的機會,想再問一問太孫殿下,當初的承諾還有效嗎?
他當初可是承諾過,即便朝廷派兵過去,也只會要他們三成收穫,加上三成稅,他們自己還能落下四成。
當初還以為這個份額高,但是現在知道錯了。他們這麼多人,現在連兩成都落不到,只能勉強度日,也就是面子上看的光堂了一些。
而在皇宮內,朱瞻基的面前坐著的就是已經去了西域三年多的陳誠,他在圓滿完成了朱瞻基交給他的任務之後,回來復命了。
第一四五章 安排
生於大明建國之前的陳誠今年也已經五十六歲,他是二十七年貢士,殿試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但是因為常年出使各地,他的身體比一般人要強壯的多,今年五十六歲的他,看起來比許多四十多歲的人還要強壯。
在西北的三年,鄭亨在明,他在暗,鄭亨在上,他在下。但是他立下的功勞卻一點也不遜色於鄭亨,甚至在串聯,拉攏各方面,他的貢獻還要大於鄭亨。
出使之前,他替朱瞻基管著下馬橋農莊,幾年的時間,將大明皇家醫院辦的有聲有色,各大研究院都能正常運行發展。
即便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次出使西域各國,拉攏各族歸附大明,更是苦勞與功勞兼備。
所以他這次回來,朱瞻基是要重用他了。
位置朱瞻基也替他想好了,那就是通政司通政使。
通政司,是明代才開始設立的衙門掌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
宋代有通進銀台司(後改承進司),俗稱「銀台」。
這個部門有點像情報局和信訪辦的綜合體,不過因為大明有錦衣衛,有都察院管轄的提刑按察司,有刑部的各大清吏司。朱瞻基又建立了內監的咨情司,所以這個衙門,權力並沒有那麼大。
不過,通政使的級別還是挺高的,是正三品,是明朝的大九卿之一。
陳誠原本是正五品的工部郎中,出使西域的時候,被朱瞻基掛名了正四品應天府丞。在西北苦了三年,擢升為三品的通政使並不算躍遷。
聽到朱瞻基的安排,陳誠立即拜倒叩謝,但是朱瞻基從他的席位表情,還是看出了他的情緒有些失落。
陳誠是個閒不住,喜歡幹事的人,通政使則是清貴之職。雖然級別上去了,但是等於被高高掛起,閒置了。
朱瞻基笑道:「如今朝廷各部職能混亂,待九月孤登基之後,將會逐漸對朝廷各部職能進行整合。今後,通政司將會從刑部與都察院,將世情監督渠道掌管起來,形成朝廷的三大情報機構之一。所以愛卿可不要用以往的眼光來看通政司。」
陳誠有些疑惑地看了朱瞻基一眼,他很清楚,錦衣衛是皇家監督百官的情報機構,咨情司則是太孫操辦起來,主要負責監察民生。
錦衣衛因此跟都察院是誰也不服誰,因為兩者的職能一致,經常斗的不可開交。
咨情司則很少往裡面插,他們更多的像一個寄生在內監商業系統上面的情報網,偏重了解民生民情。
外朝這邊,名義上是通政司負責情報,掌控申述渠道,但是,通政司的手裡沒有權。
刑部查案有自己的清吏司,都察院也有監督百官的大權,還跟刑部監交叉管著各地的提刑按察司,在這樣的時候,有誰會在乎幾乎沒有任何約束力的通政司呢?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在孤的計劃里,通政司將會在以後的朝廷里,占據一個主要位置。除了大明境內的各種情報,通政司還將在世界各地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也就是說,通政司以後將主要偏向大明境外。」
這一下,陳誠聽明白了,他沉吟了一下說道:「夷人無廉恥,上進之心,只有利誘才能讓他們聽話,如果想要建立這樣一個完善的渠道,需要一大筆金銀。」
朱瞻基笑道:「金銀不是問題,哪怕每年要花五十萬,一百萬,孤也不會短了你的經費,只要你能將這件事操辦起來。」
情報工作,本來就是花錢的事,想要建立一個大明的中央情報局,就不能吝嗇。
至於資金,朱瞻基也已經想好了,一部分用朝廷撥款,另一部分,用海外貿易的盈餘來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