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馬迪自以為自己很聰明,但是太孫提出來的這些問題,他卻一個也不知道為什麼。
這也勾起了他內心的強烈疑惑,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搞清楚這些事,他的人生意義仿佛都是為了這些。
而在幼軍這個封閉又寬鬆的環境裡,他一邊接受著嚴格的教育,一邊又能為所欲為地跟著伯父進行各種研究和試驗。
在這個環境裡,他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生活的無比充實。
他對朱瞻基的命令執行不誤,而馬致德就更沒有半點質疑了。
如果一開始他還有些擔心,但是現在太孫殿下已經明言要娶了自己的女兒,他就寧願為太孫拋頭顱灑熱血。
不提成為貴戚之後的名望了,有了這個身份,他們馬家最少要興旺三代以上。
這個時候,不管朱瞻基要他做什麼,他都會用心來做。
二月底,在工匠們夜以繼日的開工下,八座窯洞一併排地興建於方山北麓。
這八座窯洞形狀功能各有不同,只有兩座是為了燒制琉璃的,其他的窯洞,將會分別燒制青磚,煉焦,燒瓷,還有一座是按照朱瞻基的指示建造成的豎窯。
這種豎窯跟煉鐵的窯差不多,有一條專門的通風管道,可以向裡面通過水排鼓風。
據說這是太孫在古書看到的燒制釩土的窯,用耐火土建好窯洞之後,能將火溫升高到可以煉鐵的程度。
用這種高溫,任何石頭都能燒成粉末。
即便有人不以為然,但是這是太孫的命令,所以所有人還是按照工部建窯的嚴格要求,修建了這樣一座窯洞。
在現代,有了先進的工業設備,有了迴轉窯,燒制水泥非常簡單了。
但是這個時代,沒有碎石機,只能靠人力粉碎。所以兩磨一燒的水泥製造程序,必須要多加上一道燒制的程序,才能節省更多的人力。
二月底窯洞建成,但是還要等陰乾和烘乾,加上春季多雨,所以一直到三月初十,這座石窯才算能進行第一次的試驗。
一窯被敲的半碎的石頭足有數萬斤,在被高溫烘烤一天以後,就變得脆了許多。
這個時候,窯洞熄火,這些石頭又被運了出來,用人力和石磨將它們研磨成粉。
這個時候,再按照朱瞻基拿出來的燒制方略,加入少量黏土和石灰粉後,再放進窯洞高溫燒制。
再次出窯,冷卻後將這些灰粉再次研磨,這些石粉就變的細膩無比了。
眾人都滿懷期待,將這些泥粉裡面摻進了一半河沙,然後加入些許碎石,加水攪勻,然後鋪在路面上。
幾個砌牆的工匠一塊抿子將這些還在軟和的泥漿表面抹平,然後就靜靜地期待著奇蹟的發生。
馬迪趁著眾人不注意,偷偷用手試了一下,可是還沒有用力,手指就陷了進去。
他連忙抽回了手指,心裡有些懷疑,這真的可以變回堅硬的石頭嗎?
長安大街,海軍司令部。大殿內,朱瞻基和劉江會見了跟隨張輔一同回京述職的水師將領。
「殿下,大喜……殿下,大喜……」
大殿外傳來的聲音來自奉御王通,其他人不敢攔他,任由他直接衝進了殿內。劉江他們也都停止了討論。
不等朱瞻基說話,李亮就大聲斥道:「殿下討論軍務,如此大呼小叫,成何體統!」
這話當然不是罵給朱瞻基聽的,而是讓幾位將軍知道,朱瞻基的身邊人,並不是不懂規矩之人。
王通打了一圈長揖,才喘著粗氣說道:「殿下,方山窯奉旨試製水泥,今日成了!」
朱瞻基看到他就想到應該是這件事,他的任務就是在方山窯協調工部,民壯,還有幼軍之間的關係。如果水泥沒有研製成功,他恐怕也不敢就這麼回來。
不過聽到他確定了這個消息,仍然覺得很高興,騰地站起身子,向劉江說道:「都督,今日議題暫且押後,我們先去看看水泥……」
劉江看了看幾位從交趾返回的守備和都指揮使,有些為難的地說:「殿下……這水泥很重要嗎?」
朱瞻基登時清醒了過來,笑著向那幾位將軍長揖了一圈說道:「獲知此國之重器研製成功,孤有些失態了,請諸位恕罪。」
「豈敢,豈敢……」幾位指揮使和守備連忙回禮。
開玩笑,太孫這些說只是謙遜,要是誰敢當真,那才是笑話。
劉江聽到朱瞻基這樣說也有了一絲好奇,問道:「不知這水泥是何物,竟能被殿下稱為國之重器!」
跟朱瞻基已經接觸了一個多月,劉江也知道朱瞻基這個人年紀雖然小,但是老成持重,能被他稱為國之重器,就絕對不是一般事物。
朱瞻基笑道:「有了此物,天塹可變通途,大明萬里將能連成一片。天下再無水患之憂,邊城再無被破之憂,民眾房屋將百年不損。」
一幫人聽的目瞪口呆,雖然不曾明說,但是表情都是覺得朱瞻基在吹牛。天下怎麼會有如此器物,若真是如此,被稱作國之重器可一點也不誇張。
今日覲見的一眾將領之中,職位最低的是一位叫黃淵黃潛九的千戶。
大明官職非常混亂,特別是水師,因為大明的艦隊並無對手,也就從來沒有形成過有效的指揮體系,許多官職都與陸軍一樣,但是帶軍性質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