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3頁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李定國的奏章
科舉變法雖然事關重大,但是終究還有著一年半的準備時間,再不行,甚至還可以順延一年,高弘圖以及孫傳庭等人有的是時間準備、籌措,高弘圖閱歷深沉,已經年過花甲,在仕途上,基本上已經到了頂點,如果想要真的彪炳史冊的話,那可以說這是唯一的機會,也是最後的機會。
不用朱傑督促,高弘圖都會玩命的去做好,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名聲可比小命金貴多了。
眨眼間,就是兩個月過去。
關內倒是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務,但是,滿洲與漠南卻是喜訊傳來。
首先是李定國傳來奏章,擬從滿洲旗民之中招募精壯,補充天威軍兵力,畢竟,滿洲旗民生活在酷寒之地,身體強壯,精通騎射,是天生的騎兵料子,這是中原民眾無法比擬的優勢,而且想要經略好整個滿洲,單單靠著從關內調入的天威軍,只怕還力有不逮,單單遼東與吉林境內倒是還好說,可是再向北,到了黑龍江流域,甚至黑龍江以北,常年冰天雪地,中原的將士到了這種地方,對氣候極不適應,戰力大減,對於邊疆防務而言,可不是什麼好事。
是以,李定國上奏朝廷,請求以旗民與蒙古牧民為主,招募兵員,籌建一鎮兵力,全部都是騎兵,以天威軍第四鎮駐守遼東,以擬組建的滿蒙鎮騎兵攻略北方,駐守黑龍江流域,不過,很明顯,想要駕馭住滿蒙騎兵,不是什麼人都能夠勝任的,一旦滿蒙騎兵起了二心,可是麻煩的很。
「白谷,一帆,你們都看看吧,寧宇發來的奏章,你們兩位認為如何?」
孫傳庭與徐一帆看了一遍奏章,互相對望了一眼。
徐一帆沉聲道:「啟奏皇上,臣以為寧宇大人奏章中籌建滿蒙騎兵一事頗為中肯,以遼人守遼地,這是百年來大明的國策,現在滿洲既然已經滅國,那我們的疆域就會向北繼續推進上千里不止,到了北方苦寒之地,關內的將士駐防極為不便,無法忍受住其中的嚴寒,這已經與戰力無關了,完全就是對人體極限的考驗,臣同意李定國大人的意見,籌建滿蒙騎兵,經略滿洲,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將天威軍全數撤出,畢竟,如今滿洲全境已經沒有成規模的戰力了,根本無法對我們造成巨大的威脅……」
孫傳庭附和道:「一帆說的不錯,不過,唯一擔心的就是滿洲旗民與蒙古牧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我們不能不加以防範,臣以為,即便是組建滿蒙騎兵,也必定要抽調一支精銳作為骨幹力量,同時委任一位上將擔任總兵官,節制滿蒙騎兵,方才可行……」
朱傑點點頭,沉聲道:「既然如此,就讓段暄去吧,傳旨,情報部侍郎段暄出任北滿洲巡撫,兼任北滿鎮總兵,統轄松花江以北所有軍政事務,籌建北滿滿蒙騎兵鎮,巡防諸處!駐地建州衛。」
徐一帆想了想,低聲道:「皇上,其實想要真正將滿洲納入大明的版圖,最好的辦法,就是徠民!」
「哦?」
朱傑饒有興趣的看了徐一帆一眼,問道:「說說看,怎麼徠民?」
徐一帆沉聲道:「現在整個滿洲所有的人加在一起,甚至連原始部落的野人女真算上,都不會超過一百五十萬人了,而且其中還要不少漢人與蒙古人,滿洲地域遼闊,土壤肥沃,有的是良田,我們只需要從關內向著滿洲遷移人口,不需要多了,哪怕是僅僅遷移兩三百萬人,那那些滿洲人用不了幾十年的時間,就會被大明的先進文明給同化,到時候,就是要他們造反,他們也沒有那個野心跟膽量了。」
「哈哈!」
孫傳庭大笑道:「皇上,後生可畏啊,一帆現在不光是武略,連庶政都是行家了,徠民,絕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啊,現在在直隸、山東、河南有的是流離失所的老百姓,只要我們給這些人開出足夠優厚的條件,這些人會搶破了頭跑過去的,到了滿洲之後,開墾良田,不用十年的時間,就可以將滿洲人給教化了,甚至滿洲兵力的糧餉都可以實現就地解決了,給朝廷可是解決了大難題!」
朱傑跟著笑了,說道:「這個,朕可是從來沒有懷疑過,要知道他的恩師可是盧象升大人,那絕對是大明開國以來最優秀的儒帥了,白谷,可以擬旨了,從京畿三省,還有陝西省招募流民,前往滿洲,只要答應前往滿洲,他們開墾的土地,全部歸個人所有,十年內,免徵任何稅賦,同時,連續五年,每年每人賜糧五十斤,一旦落戶,朝廷賜落戶銀一兩,具體的安置,著李定國與段暄自行處置,五月,留天威軍第四鎮繼續坐鎮盛京,其餘各鎮盡皆調回關內,另行安置!」
不愧是皇上,一出手就是大手筆,不管是徐一帆還是孫傳庭,哪裡敢有這樣的想法?免徵十年稅賦啊,也就是說十年之內,關外的流民所有的收穫都是自己的,不管你掙了十兩銀子,還是一百兩銀子,都是自己的,非但如此朝廷還要賜下落戶銀,還要連續五年賜糧,哪裡找這樣的好事去?哪怕是向來待遇優厚的天威軍士兵,也不過如此了吧?可以想見,聖旨一旦頒發下去,招徠兩三百萬流民,對於朝廷來說,絕非難事,最多三年時間,滿洲增加兩百萬漢民,絕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再加上本身生活在遼東的漢人以及被漢人同化的蒙古人,人口接近三百萬,而滿洲人口撐死了都不會超過百萬,人口對比,三比一,滿洲人即便是想要鬧事,也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