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頁
剩下的他們選擇餘地就不大了,無非是在英法之間做出選擇,顯然現在法國人是沒有精力管他們了,約翰牛這個四處伸手攪屎棍就成了他們救命的稻草了,不抓住都不行!
只能說大家都不是省油的燈,南斯拉夫民族和保加利亞攪和在了一起,匈牙利人又和英國人摻和在了一起,本來俄國人也拉了一票小弟的,只不過人家被他們的胃口給嚇跑了。
……
自線戰場,戰況變得越發激烈了起來,興登堡政府發現指望南線會戰勝利然後和奧匈帝國聯對付英法,是不可能實現了,還是早點兒幹掉英法,再回頭去南線擦屁股更加合適一些。
1916年12月底,興發起了索姆河攻勢,和歷史上不一樣,這一次雙方的損失都要大的多,德軍獲得了這次會戰的勝利。
可惜,這並不能改變大局,德國人雖然贏得了勝利,但是因為自身的傷亡太大,無力繼續發起進攻。
等了一天後,德國人的援兵趕來時,英法的援兵也抵達了前線,決戰的最佳時間已經錯過了。
接著在1917年1月份,興登堡政府發起了利斯河攻勢,結局依舊,最終因為後勁不足,德國人的攻勢被英法聯軍給擋住了。
光這兩次戰役,英法聯軍就付出了近百萬軍隊的傷亡,德國人也付出了超過五十萬人員傷亡的慘痛代價,雙方的傷亡比達到了驚人的18~19,在這方面德國人取得完勝!
可惜戰術上的勝利,無法改變戰略上的失敗,興登堡政府制定的計劃都只完成了一半,就無疾而終了。
英法聯軍總司令官福煦元帥現在的日子不好過了,雖然他粉碎了同盟國的戰略,但是光挨打不還手可不行。
政府都已經把牛皮吹出去了,要在1917年結束戰爭,就算到時候無法讓德國人投降,至少也要打到德國本土,才能給國人一個交代吧?
政客們可不管什麼前線的實際情況,他們只是想要看到勝利,不管前線的傷亡有多大都無所謂,必須要發起反攻,反正他們有的是炮灰!
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下,英法聯軍不得不採用最呆板的戰術,向德國人發起反擊,目的非常的簡單,就是為了在聲勢上壓倒德國人。
雖然在軍事上著種做法並不可取,但是在政治上這種做法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尤其是對英國人來說,他們才剛剛改募兵制為徵兵制,這個時候持續傳來不利的消息,倫敦政府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搞不好,民眾還會抵制徵兵制,那麼對協約國來說都是一個災難。戰爭進行到了現在,大家已經發現利用殖民地部隊和德國人打消耗戰,直接耗死德國人是不現實的!
沒辦法,殖民地部隊的死活大家雖然不在乎,但是將他們招募起來,訓練完成再送到歐洲大陸,這也是需要成本的!
最關鍵的是現在從殖民地徵調一個師的部隊,所花費的成本並不比訓練一個本土師低多少;而從戰鬥力上而言,殖民地部隊還比不上本土部隊的一半,這個在經濟上就很不合算了。
戰爭初起,英法是財大氣粗不在乎這點兒消耗,不過戰爭打到了現在,大家的家底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法國人東北部已經丟掉了十個省了,國內的工業已經遭到了重創,不得不揮淚大甩賣海外資產籌集資金,即便是如此財政上還是不得不依耐於財團和國際貸款。
英國人也好不了多少,不要忘了除了自身的戰爭花費外,他們還在向保俄兩國提供貸款。
戰爭初起法國人也幹過,不過隨著國土的淪陷,他們不得不退出,將高利貸事業讓給約翰牛來完成。
不過約翰牛的家底厚實,現在戰爭才開始兩年,他們的底蘊還沒有耗光,不過節省開支也是必然的。
通貨膨脹已經開始快速蔓延,現在各大參戰國的貨幣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貶值,雖然表面上大家的工資都上漲了,但是物價漲得更快。
由於大量工人應徵入伍,廣大婦女兒童被迫進入了工廠從事繁重的勞動,加班加到令人崩潰,但是收入卻很微薄。
各種生活必需品實行了嚴格的配給制,使普通民眾大都生活在半飢餓狀態下,這種情況在同盟國表現的尤為突出。
本質上來說,協約國有海外貿易而來的物資補充,如果不是國內資本家們勾結官僚進行囤積居奇,他們的糧食還是夠用的。
但是同盟國就不一樣了,就算是他們能夠集中所有的糧食,也依然無法滿足民眾們的基本生活所需。
這種背景下,政治家自然想要儘快結束戰爭了,於是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速戰速決。
2月16日,籌備已久的協約國聯軍從義大利地區向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地區發起了進攻,繼西線、東線、南線之後,雙方又開闢了一條新的戰線。
毫無疑問,同盟國面臨的軍事壓力已經更大,尤其是奧匈帝國他們已經快要撐不住了。
從1916年冬季會戰結束開始,遊行示威已經成為了維也納的一部分了,在東線會戰獲勝後曾一度中止,不過隨著南線戰局的不樂觀,這一活動再次被發揚光大了。
維也納市長在給內閣的報告中寫道:「民眾正在被憤怒和絕望的情緒所支配,我不知道他們還能忍耐多久。我感覺我們現在發生在匈牙利的慘劇,即將要在奧地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