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頁
但是遙遙無期的投入,哪個還是算了吧!等我們先發展好了經濟,國家有錢了再來吧!
軍方的發言結束,就輪到工業部了,工業大臣勞倫-霍爾曼激動的說:「我們工業部計劃,在未來的一年將我們的重工業產能提高百分之五十,輕工業產能提高百分之十。
大家都知道這次我們從德國收穫了不少好東西,這些機械設備都是急需要進行安裝的,我們必須要給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條件,現在索非亞城外都還堆放的有機械設備,但是因為後續條件跟不上,企業無法進行投產。
如果繼續拖延下去,恐怕這些寶貴的機械設備就要廢掉了,為了避免浪費,工業部決定在巴爾幹半島興建兩個輕工業基地和一個重工業基地,在小亞細亞半島興建新三個重工業基地,在最短的時間讓這些工廠能夠投產。
因此,1918年工業部的財政預算是10億列弗,這筆費用將全部投入到這些基礎設施上來,解決企業的核心問題!」
沒錯,保加利亞現任的工業大臣,就是修鐵路出身的德國工程師。他能成為工業大臣,完全是他當保加利亞鐵路總工程師的時候管得太寬了一點兒,然後被斐迪南給發覺了。
至於他出身根本就不是問題,斐迪南這個國王都是德國貴族出身,在保加利亞敢拿這個問題說事的,都被閉嘴了!
打造新的工業基地,這個又是一個大家不能拒絕的誘惑,雖然前期投資大,但是後期回報也大啊!
再加上還有廉價的機械就等著組裝了,完全就不能夠拖啊!每耽擱一天,那都是在浪費錢!從這方面來說,實際上保加利亞的政府比斐迪南這個企業的幕後老闆都要著急!
發展重工業不同於輕工業,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根本就不能夠建廠,現在的保加利亞已經過了當初那個虧本打基礎的年代了,也要考慮經濟效益了。
比如巴勒斯坦地區,擁有天然氣4920億立方米、石油184億桶、煤1850億噸、鐵43億噸、鋁土7400萬噸,還有大量的鉻礦、大理石等。
就具備發展重工業的基本條件,同樣這裡也有一個弱點,就是缺水只有在沿海平原地區才有足夠的水源,那麼工廠的選址就非常的重要了。
這也是工業部為什麼要將保加利亞的重工業東一個西一個的放了,實在是受原材料出產地所限。
有的地方適合煉鋼,有的地方適合煉鐵,根本就不能把這些企業湊到一起。
比如巴勒斯坦地區養活一家大型鋼鐵企業,後面都必須要從外面運鐵礦石進來,當地的鐵礦石資源僅夠初起消耗。
當然短時間之內不用考慮,以20世紀初的生產力,年產鋼鐵百萬噸就是大型企業,夠用好些年了,後面大不了從利比亞海運過去。
由於資源的不集中,未來保加利亞的重工業想要集中起來,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礦產資源上來說,保加利亞開發非洲是早晚的事情!
工業部完了,就輪到了教科部,在預算分配的時候教育和科研綁在了一起,這個也分不開,總不能讓高校旗下的科研機構上面有兩個老大吧?
實際上保加利亞的教育部和科技部已經是一個部門了,連辦公大樓都在一起,只不過掛了兩個牌子,合併只是時間的問題。
反正他們的經費是少不了的,契科夫淡定的說:「教育部決定1918年再擴建一所大學,仍然是以理工科為主,屆時我們全國的高校就達到了五所,每年可以招收大約四千名大學生,這將大大緩解我們高級人才的不足!
同時,我們還要擴建十五所高職院校,包括三所醫專,屆時我們的高職內院校就將突破五十所大關,每年可招收學生十萬人」
好吧,為了節省開支,斐迪南不得不在保加利亞搞精英化教育,後果就是保加利亞的大學生是鳳毛麟角。
實際上現在保加利亞就連建立一所大學,都必須要經過國會討論通過,才可以實施。而建立高職院校,這個只要教育部自己批准就可以建立了。
兩者之間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別的,最明顯的就是建立一所大學,投入的資金是都是以億為單位的,每年的財政撥款也是以億為單位的!
而建立一所高職院校僅僅只需要上千萬,每年的運營費用僅僅只需要幾百萬列弗,雙方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要培養科研人才,怎麼可能不砸錢呢?所以現在保加利亞全國的在校大學生總人數還不超過15萬,就要花費高達5億列弗的經費,人均教育成本已經超過了333萬列弗。
當然,這筆費用也包含教授們的科研費,還占據了一大半,否則保加利亞政府還真的開銷不起。
到了現在這些投入也開始回血了,憑藉高校研發出來的技術,每年勉強可以在國內收回一億列弗的專利使用費,這已經令斐迪南喜出望外了,終於看到了收益!
相比之下,處於義務教育體系之下的小學生們就要便宜的多了,三四百萬小學生的教育開支,實際上還比不上這幾所大學的開銷大!
只能夠說,在這個年代搞高層次教育真的很費錢,尤其是理工科類,做實驗怎麼可能少錢呢?想要留下這些專家教授們,沒有科研經費可不行!
教育界也不是沒有人提議大學擴招,只不過看到這個經費後,一個都乖乖的閉嘴了,這個真不是普通國家能夠玩的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