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頁
斐迪南點了點頭,果然如此,歷史上這次經濟危機,持續的時間就長達數年之久,根本就不符合市場規律。
現在他明白了,完全是各國同時採用貨幣貶值的辦法刺激經濟,削弱了經濟危機的規模,同時又加速了經濟危機的時間。
本來該快速完成優勝略汰,淘汰大量的落後或者是超前產能,讓市場恢復正常化,結果在政府人為給這些企業續命的情況下,經濟危機被拖延了數年之久。
知道根源,斐迪南當然是假裝沒有看見了,經濟危機持續下去,大家的利益都在收損,但損失最慘重的肯定是大英帝國。
這個時空,和歷史上已經不一樣了,光靠殖民地已經無法笑話英國人的工業產能。
在這種背景下,除非讓北美三國削減工業產能外,實際上他們能夠做的已經不多了。
從產業技術來看,北美三國的工業產能也落後於英倫三島,沒有能夠吸收歐洲精英,美洲大陸的工業實際上還遠遠落後於歐洲大陸。
這樣的競爭中,北美三國肯定是要吃虧了,這些北美財團們能甘心認輸麼?
論起破壞力來,這些美洲資本家們,可比歐洲同行強的不是一星半點兒,他們可是真正的資本無國界信徒。
為了利益,什麼事情他們干不出來?
不要看他們似乎和英國資本已經交匯在了一起,就認為雙方沒有矛盾了?
實際上,只要是利益足夠的話,他們不介意直接吞併英國資本,他們這是有前科的。
在企業生死存亡面前,資本家們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要擊垮別的同行,資本家們之間的矛盾肯定會加劇。
舉個例子,你在英國本土和北美三國,各自投資了五家企業,正常情況下這些企業任何一家受損,你都不願意看到。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為了搶奪市場,這些企業至少要死掉一半,那麼你就要做出選擇了。
你的選擇並不等於你合伙人的選擇,他們不一定同時投資了這些企業,股權分布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基本盤在英國本土,那麼你肯定要選擇犧牲北美的產業,但是北美的合伙人肯定不同意,那麼大家就只能分道揚鑣了。
那怕是資本真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市場不是無限的,在經濟危機中,最後為了活下來,還是要刺刀見紅。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只能夠選擇利益最大化,當你做出選擇過後,矛盾自然也就產生了。
在北美資本家和英國本土的資本家們爆發衝突過後,倫敦政府會站在那邊?這個問題還用想麼?
「現在來自德國的移民,每年還要向國內寄多少錢?」斐迪南關心的問道
「陛下,德國移民往國內寄的錢,在1923年到達了巔峰高達86億列弗,然後就開始逐年遞減,截止到1929年底,已經銳減到了38億列弗。
在取得保加利亞國籍之後,很多人都選擇了將家人接過來,所以德國政府的這筆外匯收入,在未來會慢慢消失!」財政大臣甘迺迪回答道
斐迪南微微一笑,這是必然的,人都是趨於厲害的,長期不求回報的付出,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堅持的。
從1917年開始,保加利亞開始在德國挖人,剛開始這些確實只是打算外出務工,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有錢就往家中寄。
可是時間長了,他們慢慢的習慣了保加利亞的生活,國內的局勢又遲遲不見好轉,最初的合同又到期了,這個時候他們再次面臨著抉擇。
要麼繼續留在保加利亞,過著優渥的生活;要麼回國,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看不到任何前途,天天在代工廠裡面混日子。
不少人先懷著滿腔熱血回國尋求發展,結果要不了多久,就被現實給擊垮了。
理想是需要麵包支撐的,在保加利亞拿著高薪,搞技術、搞科研,回國之後卻只能去代工廠干苦力,拿著都不一樣能填飽肚子的薪水,這樣的落差,不是誰都能夠堅持的。
為了家人,為了麵包,為了自己,他們不得不懷著失望的心情,再次來到保加利亞,這一次通常就會選擇全家移民了。
這種情況,德國政府不知道麼?
顯然是不可能的!
他們比誰都清楚人才流失的危害性,可是知道歸知道,面對的巨額的外債,政府已經無力花費大代價挽流這些人了。
全家都搬走了,還能指望人家繼續寄錢麼?
沒有這一筆外匯進項,德國政府的日子自然是更加難過了,這個時候連購買糧食都成為了困難。
「德國人有抵押麼?或者說德國人現在還有什麼是我們需要的?」斐迪南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問道
「陛下,我想除了人力資源之外,這個時候德國沒有任何值得我們出手的了,在科學技術創新上面,德國人已經十年沒有進步了。
除了那一批高素質的基礎產業工人外,實際上他們現在是什麼也沒有了,高層次的人才已經被各國瓜分的差不多了!」首相康斯坦丁想了想說道
「高素質的基礎產業工人?這些人我們現在可不缺,那麼拒絕德國人的貸款申請吧,他們的債務償還能力實在是令人擔憂!」斐迪南嘆了一口氣說道
除非政府替德國人擔保,這個時候德國財政都破產了,哪家銀行肯貸款給德國人,這分明是肉包子打狗又去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