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頁
不要說妻子是荷蘭王儲,就算她是荷蘭女王,一樣也改變不了保加利亞的立場。
一旦戰爭爆發,小斐迪南就尷尬了,毫無疑問,作為王儲的皇后肯定是堅定的反德派。
到時候她為荷蘭王國搖旗吶喊,小斐迪南又該如何自處?
跟著吆喝?
他還是保加利亞皇帝呢?
這會給國民傳遞一個錯誤的信息,保加利亞要參戰了,以保加利亞民眾的好戰屬性,距離戰爭就不遠了。
後遺症就是他在國民心目中的印象直線下降,沒有人喜歡一個衝動的國王。
他只是斐迪南二世而不是斐迪南,沒有那麼高的威望,民眾不會自己幫他找理由,認為他的決定就是正確的。
要是保持沉默呢?
初起沒有問題,等荷蘭流亡政府過來了,小斐迪南的麻煩就來了,不天天被騷擾才怪!
關鍵是這種騷擾,他還避不開,這也是政治需要。
流亡的荷蘭女王,必須要為復國而努力,倒霉的小斐迪南就是被攻關的對象,再加上旁邊的妻子也需要為此而作秀。
隔三差五,就要例行公事的進行一次外交會晤,還要聊著千篇一律的話題,夠他受的了。
這是要做給荷蘭民眾看的,不管怎麼說,他都必須要無條件配合,要給她們當經驗寶寶,一次一次的刷下去,直到保加利亞下場為止。
對於皇帝頭疼的問題,大家都是愛莫能助,在法國人沒有元氣大傷前,保加利亞是不會參戰的。
沒有人敢小看法國人,萬一他們的民族主義繼續爆棚,再誕生一個拿破崙怎麼辦?
保加利亞可不想給他們做嫁衣,打垮了英國人,又來一個歐陸霸主,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麼?
「提醒一下荷蘭人,讓他們加強防備,剩下的就讓上帝決定他們的命運吧,我們是鞭長莫及!」小斐迪南嘆了一口氣說道
荷蘭人的悲劇,在於實力不足,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靠中立躲過了一劫,這一次不一樣了。
不管他們和德國人的關係多好,國家利益面前,這些都是浮雲。
萊茵河防線,最薄弱的環節在就在荷蘭,德國人不從這裡進攻,他們從哪裡進攻?
難道荷蘭王國還可以借道給德國不成?真要是這麼做了,他們也不是中立國了,而是附庸國了。
儘管,歷史上荷蘭王國也曾是德意志的一部分,已經獨立了的他們,可不想再回到那個大家庭中了。
荷蘭王國能不能擋得住,這個問題都不用考慮。在小斐迪南看來,荷蘭人能夠堅持一個星期,就算不錯了。
如果提前幾年做準備的話,沒準還可以常識著防禦一波,現在戰爭都要爆發了,荷蘭人還不自知,悲劇已經註定了。
當然了,那幫政客肯定是知道德國會入侵荷蘭的,只不過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選擇了裝聾作啞。
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反正都打不贏,輸了也沒有人會怪他們,現在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
一旦提前備戰,未來還有一堆蠢貨出來將戰爭的責任推到他們的身上,這樣的事情已經不只是發生過一次了。
現在的倫敦政府不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麼?
從國家利益上出發,他們的戰略並沒有錯。但是未來他們肯定會被扣上戰爭犯的帽子,政敵是不會放過他們的。
反正黑鍋都得有人去背,不是自己背,就是別人背。
倫敦政府同樣也在挖坑,比如他們就是不參戰,明顯是要把參戰的時間拖到大選過後。
暗中挑起歐洲大陸各國的戰爭,和讓大英帝國直接參戰,這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大英帝國都幹了幾百年了,正所謂法不責眾,幾乎前面每一屆政府都跑不掉,英國民眾還沒有那麼聖母,報怨幾句也就完了。
後者,直接將大英帝國拖入戰爭中,打贏了還好,後面還可以洗白,打輸了那就真的要遺臭萬年了。
保加利亞旁觀的態度,無疑給德國人發動戰爭提供了信心,只要東歐聯盟不參合,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1939年9月12日,德國人突然向荷蘭政府提出借道要求,責令24小時內給予回復。
荷蘭政府瞬間傻眼了,急忙找大英帝國干預,很遺憾在這次戰爭中,英國人是支持德國人的。
再找保加利亞,可惜這個時候已經晚了,東歐聯盟建立的時候,他們拒絕了加入,所以現在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
在德國人下達戰爭通牒後,威廉明娜女王立即下令進行全國動員。
可惜,已經太平了數十年的荷蘭王國,戰爭動員機制早已腐朽了,剛剛動員了五萬青壯參軍,還沒有來的及趕到軍營,戰爭就爆發了。
1939年9月13日,五十萬德軍跨過邊界線,向荷蘭王國發起了進攻,世界大戰開始蔓延。
……
[628.第二十三章、流亡政府]
荷蘭戰場上,德國人閃電戰的威力,令世界為之震驚。
1939年9月13日,天剛開始放亮,數百架德軍轟炸機突襲了荷蘭的軍營和機場。
從天而降的突然襲擊,荷蘭人並沒有感到意外,早在德荷談判失敗後,他們就知道戰爭要爆發了。
可惜,荷蘭政府依然對英國人抱有幻想,期望英國出面干預德國人的行動,沒有第一時間進行全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