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07頁

    原本就已經士氣低落的張楚軍,猛見老巢被抄,士氣頓時到了最低點,誰都想儘快脫離這個鬼地方。正在此時,一直沒有動作的白雲起出手了,以連環馬為屏障,三百輛霹靂車同時朝負責斷後的張楚騎兵射擊,速度不快的霹靂車及時的跟上了,對張楚軍最後的打擊開始了。

    軍心以亂的張楚軍,猛然間遭遇猛烈的打擊,負責斷後的重騎兵頓時亂作一團,而白雲起作為奇兵出現的連環馬,在得到恢復後又開始了最後的衝擊。十來萬張楚軍在葫蘆口內亂成一團,人人爭先恐後的朝外跑,遭到破壞地道路又如何能順暢的通過,一時間相互踐踏致死者無數。

    明知大勢以去,寧遠在手下試圖拉著他逃跑時並沒有慌亂,這仗打成這樣,他還有什麼臉面回去。交代副將儘量恢復葫蘆口中的秩序,自己帶著手下一千親兵來到斷後的騎兵部隊中。由於寧遠的及時來到,斷後的騎兵部隊總算沒有徹底亂掉,張楚鐵騎不愧天下勁旅,如此危局卻能死死頂住聯軍的衝擊,寧遠的帥旗始終在騎兵部隊後面飄揚,寧遠不退,騎兵也無一人後退,任憑白雲起的連環馬如何衝擊,這些騎兵都拼死不退。

    弩射不穿就等連環馬靠近,長矛捅不動士兵就跳到連環馬上,此時的霹靂車已經不敢再發射,兩軍亂戰成一團,白雲起預料中的張楚軍全面潰退並沒有出現。  

    “我還是小看他了,智者千慮終有一失,命令全軍,停止進攻,只用霹靂車射擊。”白雲起的臉上也泛起幾分無奈。

    張楚軍終於全部撤退完了,寧遠仰天長嘆道:“大家棄馬,逃命去吧。”說完這話,寧遠猛的抽出寶劍便要自戕,好在手下早有防備,一把抱住。

    “張楚軍從來就沒有過主帥戰死的時候,大帥儘管先走,我帶兄弟們給您斷後。”騎兵主將牛將軍大聲喊道。

    寧遠終於撤下去了,六萬重騎兵竟然沒有一人投降,全部戰死。戰鬥終於在黃昏來到時結束了,是役張楚聯軍損失十六萬之多,十萬重騎兵全軍覆沒。

    滴嗒的馬蹄聲中,白雲起來到張楚騎兵抵抗的最後戰場,硝煙未散,一匹戰馬在主人身邊不肯離開,不斷的用舌頭舔著主人的臉,只可惜他的主人再也不會醒來了。

    白雲起來到馬前,但見一位張楚將領倒在血泊中,胸口被一塊霹靂彈的彈片劃開一個口子,從他的裝扮上來看,這人應該是張楚騎兵主將。

    “這些人都是勇士,厚葬他們。”

    得知張楚軍在決戰中失禮後,齊州外圍的寧大先生也連忙撤軍,齊州守軍想趁勢追殺,結果被寧大先生設伏擊退,損了兩萬餘眾,張楚軍退回定州。  

    至此,聯軍在與張楚軍的作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消滅對手盡二十萬的同時,自身傷亡也高達八萬,當然這裡面也有齊州軍追擊失誤的一份。

    解州,匈奴與張楚的聯軍得知齊州慘敗後,不得不放棄圍攻。

    中華二年九月,白雲起班師都梁,也一戰確立了中國軍中原霸主的地位。在慶祝酒宴上,白雲帆問及國主,“為何張楚軍初退時不追。”

    白雲起答:“當時張楚軍主力仍在,追當然也能大勝,但是付出的代價就大的多了,戰前派吳銘率本部兩千人馬偷襲葫蘆口守軍,然後又奔襲張楚大營。葫蘆口壞其歸路,燒其大營亂其軍心,可就是這樣,張楚六萬重騎兵還是完成了斷後的任務,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

    十月,北秦使者來訪,會同後魏使者,三國簽訂了盟約,同月,張楚與匈奴簽訂攻守同盟。

    此戰雙方消耗過大,都無餘力再戰,暫時的和平來到。

    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各方都在利用這短暫的時間,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白雲起的政策在中華三年的夏天得到了回報,中華二年風調雨順,二年秋,稅收恢復,各州收糧無數,新的稅收政策也大大的鼓勵工商業的發展,都梁城成為了中原商業中心,所生產的白酒和玻璃製品,遍布中原不說,就連那遙遠的大漠都有商人前來採購。  

    有了經濟實力的保證,中國軍對開始了新一輪的改編,最終成里了一支擁有五萬騎兵,十萬重步兵的,五萬強弩,還有一隻由兩萬人兩千輛霹靂車組成的部隊。改編後的部隊人數上少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戰鬥力的下降,白雲起一貫是提倡精兵政策的,所以部隊少了,戰鬥力反而得到了提高。

    改變軍隊的同時,白雲起又推出一項新的政策,這就是預備役部隊政策,舉國上下,所有十八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除了在朝為官者,其他一律都要編寫入冊,每月都由地方政府組織起來進行軍訓,用白雲起的話來說,這叫藏兵於民,有了這一條政策的出台,一旦爆發戰爭,白雲起可以立刻從民間動員起八十萬經常軍訓的部隊。

    中華三年夏,對峙了數十年的匈奴和後金,出人預料的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中華四年春,北秦突然宣布,退出與中國後魏的聯盟,但宣布保持中立,天下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第四部(35)見面

    淅淅瀝瀝的春雨如約而來,大地在春雨中開始泛出一片綠色,道路兩旁的田野中,到處可以看見農人在冒雨忙碌著。一年之計在於春,對農家來說,耽誤了春耕就意味著一家人一年的肚子得挨餓了。春雨中的農家女孩頭上帶著頭巾,嘴裡唱著叫不上名字的民謠,擔著一擔擔的秧苗,將喜悅融入到著生命力孜孜不倦的生長季節中。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0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