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77頁

    但是對民眾來說,自己的命是最重要的。國家沒了又如何?換個人來統治,只要自己聽話,對方也不可能斬盡殺絕。畢竟沒有人的國土,毫無價值與意義。因此,當國家決定犧牲民眾以換取國家存亡的時候,百姓們更多的選擇是先保存自己。必要時,他們會投降,會反叛,甚至會主動帶著敵人進攻自己的國家。

    因此,當一個敵對國入侵某個國家時,最多遭遇的情況就是——被入侵的一方,拼盡一切手段,通過搜刮糧食,愛國宣傳,藏兵於民等種種方式,發動民眾反抗。而入侵方在最初,則會儘可能的表現出愛民如子的態度。而當他們發現自己糧食不濟,被迫需要與民爭糧,又有少量民眾開始攻擊自己,導致一定程度傷亡時,憤怒就會讓他們失去理智,從而採取大屠殺的手段。

    當民眾發現,一昧軟弱並不能換取自己所渴望的安全時,心中那份愛國的熱情就會被立刻點燃。

    這個時候,一樣是死,他們會選擇死得象一個烈士了。

    因此,民心在衛國大戰里,從來都是重中之重,雙方都渴望利用,又渴望不被對方利用。而在這裡,被攻擊的一方在爭取民心方面,總是有著天然優勢的。

    歷史學家們評價,屠城令是建立在一個將軍們臆想的基礎上的,他們自以為是的認為屠殺可以讓對手膽寒,而實際效果卻是反而進一步激怒對手。  

    因此,屠城令除了對鼓舞己方士氣有好處外,對滅敵士氣是起著截然相反的作用的。

    因此,屠城令的弊遠大於利,這也正是為什麼後來敢於搞屠城的將軍越來越少的原因。

    但是淺水清不這麼看。

    回顧中國歷史,幾乎每一次面對外敵入侵的亡國之戰,幾乎都有屠城現象的出現,甚至少數內部王朝爭奪的現象,都有屠城的事跡存在。包括最後的封建王朝,清朝,也有過大規模屠城的歷史,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皆在此例。

    為什麼從古到今,戰必屠城的事件屢見不鮮,難道那些將軍們真是白痴嗎?

    不,那是因為它的確對攻城下國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

    它在戰術上完全可以壓制住對手,令民眾害怕,並產生大量的投降行為。

    歷史上的滅國之戰數不勝數,之所以很多時候屠城令起不到足夠的效果,甚至使大量地區產生同仇敵愾的心理,奮起反抗,這完全是因為在歷史上的每一次屠城中,稍微有點頭腦的守城方,都會在宣傳上對己方民眾起著極大的誤導作用。

    簡單的說法就是:他們會告訴每一個人,屠城僅僅是因為對手的殘暴。凡被敵人占領的地方,必定血流成河。守方永遠不會告訴民眾,攻方屠城的前提是守城方拼死反抗。他們會告訴自己的士兵與百姓,無論什麼情況下,只要敵人占領了我們的城市,就會大肆屠殺我們的子民,從而大大激起己國兵民的反抗心理。  

    在這樣的前提下,兔死狐悲的心理和家國不滅的教育就會起到重要作用,從而催生民眾愛國熱情,鼓勵其積極反抗,保家衛國。

    因此,與其說屠城令沒有震懾作用,到不如說是防禦方有效利用輿論渠道,充分藉此機會發揮其弊,削弱其利的結果。

    而淺水清,他之所以敢屠城,就在於他看穿了這一點。

    而這,才是血香祭大旗的真正目的。

    血香祭大旗,其目的,就在於將血香這種看得見的東西,和屠城緊密聯繫在一起。通過它,準確無誤地向所有人傳達這樣一個訊號:降,城可保,人可活,不動分毫。戰,滿城盡屠,不留一人。

    血香祭大旗,其目的,不在於屠城,而在於強化投降的意義。因此,淺水清的屠城,是以驅逐,恐嚇,震懾敵人為主,而非真正的殺光所有人。

    通過血香這個信號的傳遞,它等於是在時時刻刻提醒被攻擊方的民眾這樣一個消息:凡順我者,皆可活命。逆我者,惟死路一條。

    而這一點,由於血香的存在,是對手無論如何都無法隱瞞和遮蔽的。

    血香取代屠城令,已經成為一個活動的標誌。它淡化愛國精神,反過來卻將城市安危與百姓安危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捆綁在一起,重點突出順昌逆亡的觀念,這對止水人的抵抗熱情,是一個極為嚴重的打擊。通過那一點血香的燃起,熄滅,來催化人們內心中的恐懼,消弭一切潛在的可能抵抗。  

    當然,在此基礎上,淺水清還有兩招用來摧毀民眾反抗意識的殺手鐧。

    其一:就是反過來利用民眾來守衛大壩。他以毀壩為最好的突破點,指出止水國家無視民眾苦難,天風人過來是解黎民於倒懸。無論民眾是否接受,但至少他們明白一點:大壩絕不可毀。無論毀壩方是止水官軍,還是天風敵軍。因此,易星寒不得不接受淺水清的安排,包括接過殺死驚風展這個罪名。沒有這個罪名,他就沒有在止水號召民眾的基礎。

    所以,淺水清根本就不用考慮李官堰的安全,因為自有易星寒來頭痛這件事。同樣的,由於易星寒勢必要進行的保壩之舉,它會讓很多人對國家失去信心。

    這也就是淺水清所說的事物的利弊兩面。當每個人都只看到抱飛雪決堤頃國的無畏勇氣時,淺水清看到的,則是此事對止水民眾帶來的惡劣影響。通過有效的宣傳,它會成為打擊這個國家民心士氣的最好武器。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7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