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2頁
再一次遇到義大利,雙方都做了一些調整,義大利改踢四四二,西班牙則是安排了卡瓦哈爾取代阿韋洛亞首發,結果中國城的魔鬼雙翼再一次大放異彩。
上半場僅僅十四分鐘,哈維·阿隆索對角線斜傳,卡瓦哈爾速度奇快,一路追到了禁區右側,卸下皮球後,轉移到了中路,由法布雷加斯助攻大衛·席爾瓦首開紀錄。
但卡瓦哈爾在右路的突襲,卻給所有人都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
而在上半場臨近結束前,阿爾巴左路突擊,為西班牙再下一城,將比分改寫為二比零。
兩名邊後衛出色的表現,造就了西班牙上半場的領先優勢,而且在防守端,卡瓦哈爾跟阿爾巴也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尤其是卡瓦哈爾,多次回追馳援皮克,堵截卡薩諾。
可以說,上半場的兩個進球就基本奠定了西班牙的勝利,歐洲杯的王冠幾乎已經可以說是提前戴在了西班牙的頭上。
下半場易邊再戰後,西班牙繼續保持著場上的優勢,替補上場的托雷斯一傳一射,幫助西班牙再下兩球,最終四比零大破義大利,捧走了歐洲杯的冠軍。
連續兩屆歐洲杯都奪冠,西班牙的鼎盛與強勢可見一斑,但對於博斯克這一屆杯賽上的排兵布陣,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最主要還是集中在鋒線和右後衛。
托雷斯是否應該首發?卡瓦哈爾為何得不到信任?
這兩個問題成為了歐洲杯後西班牙國內議論最為熱烈的話題。
尤其是在歐洲杯剛剛落下帷幕後開始的獎項評選,更是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股熱議。
第987章 一戰成名
歐洲杯收官階段,全世界媒體議論最多的球隊當屬勒夫的德國。
這支球隊不管是預選賽還是小組賽,都表現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實力,尤其是整個踢球風格變得很華麗流暢,叫人不得不嘆為觀止。
但勒夫明顯還是在磨合球隊陣容,致力於改革球隊的打法,所以整個歐洲杯踢下來,德國隊的陣容並不穩定,而且在關鍵場次如半決賽打義大利時,德國隊還是沒能承受住壓力,最終一比二被義大利淘汰。
這一場比賽之後,勒夫的德國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評與指責,無數德國球迷都認為,勒夫的改革純屬邯鄲學步,打法固然靈巧優美,進攻和組織看似華麗流暢,但卻失去了德國傳統的硬氣和意志,更不用說三駕馬車、埃芬博格和巴拉克時期的鐵血霸氣了。
對於這樣的說法,高寒在自己的專欄里也給出了點評,他認為德國是一支非常年輕,充滿了潛力和希望的球隊,勒夫不應該受到指責。
「勒夫有沒有錯?」
「有,當然有,否則的話,德國怎麼會被淘汰?」
「但每一個人每一支球隊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摸索與磨合的過程。」
「很多抨擊勒夫的人都覺得,是技術化改革讓德國國家隊失去了傳統的精神力量,他們認為細膩的腳下技術跟鐵血霸氣是不能兼容的,但這本身就是一種很狹隘的說法。」
「我執教過拜仁慕尼黑,所以我知道,在德國青訓改革這些年來,湧現出了一批出類拔萃的年輕天才,如托尼·克羅斯、格策、羅伊斯、托馬斯·穆勒、胡梅爾斯……」
「在擁有這樣一群出色球員的情況下,如何圍繞著這一群球員,打造出最適合,也最能夠發揮出他們技戰術特點的戰術,那無疑才是最適合德國隊的戰術,勒夫正走在這樣的一條道路上。」
「我了解德國隊,諾伊爾、巴德施圖貝爾、博阿滕、胡梅爾斯、拉姆、托尼·克羅斯、赫迪拉、托馬斯·穆勒、施魏因斯泰格、羅伊斯、克洛澤,他們都是我在拜仁慕尼黑時期的球員,所以我很清楚,也很了解他們的實力。」
「我認為,勒夫不應該受到指責,相反的,他應該得到支持,他的球隊無疑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就好像當年阿拉貢內斯所經歷過的二零零六年一樣。」
「改革是需要陣痛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我由始至終都堅信,勒夫一定會帶領德國走向成功,因為他有這樣的實力。」
高寒在專欄中對勒夫的力挺,被轉載到了全世界各大媒體報紙的版面上,贏得了許許多多球迷和媒體人的支持,但也引來了不少質疑聲。
貝肯鮑爾也在隨後的專欄中轉載了高寒的評論,表示高寒在拜仁慕尼黑執教期間,為德國足球培養出了一批出類拔萃的年輕新秀,同時也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勒夫目前的努力方向是正確的。
而在歐洲杯決賽之後,西班牙成功捧杯,歐足聯公布的各大獎項則開始引發熱議。
在歐洲杯期間,以霍利爾和卡佩羅為首的十一名歐洲名帥組成的技術委員會,專門負責評估參賽球員在大賽上的表現,並在賽後各大獎項的評選當中給出建議。
最終,伊涅斯塔當選為歐洲杯最佳球員,他雖然沒能進球,但表現卻得到了歐足聯技術委員會的一致認可與肯定,認為他是西班牙奪冠的關鍵性角色。
而最佳二十三人名單裡面,成功衛冕了歐洲杯,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支連奪歐洲杯和世界盃三座冠軍的球隊,西班牙總共有十一人入選了這一份名單,分別是卡西利亞斯、皮克、拉莫斯、阿爾巴、卡瓦哈爾、伊涅斯塔、哈維、布斯克茨、哈維·阿隆索、法布雷加斯和大衛·席爾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