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頁

    土地廟之後的山路高陡不明,通往層層疊疊的大山裡面。山上除了我們兩個,也沒有其他人。外祖父背著籮筐,在路上沒有說過一句話。他的大半生交付給土地和勞動,是沉默的男子。我盡力支撐體力,以便能跟上他的腳步,只覺得那條山路十分漫長。此時已完全遠離村莊和田野。

    幽深高山森林,樹木夾道的山間小徑鋪滿厚厚松針。午後陽光蒸騰起松脂辛辣氣味,鳥聲偶爾清脆響起,如影相隨。不知道走了多久,外祖父停下來,把水壺遞給我,讓我在原地等候。他順延沒有路跡的灌木叢往底處爬。用手抓著雜草,小心挪動腳步,一點一點下退。茂密綠草在風中擺動。他很快消失了身影。

    坐在山頂樹蔭下,陽光從松針縫隙里灑到眼皮上,點點金光閃爍。滿山蒼翠里,只聽松濤在大風中起伏,如同潮水此起彼伏。好大的風。格外湛藍的天色蔓延在群山之間,白雲朵朵。那一刻時間和天地似乎是停頓的,凝滯的。卻又格外寂靜豁然。

    等了很久,外祖父從山谷底處爬上來。他的短鋤沾了泥土,背後竹筐里裝著剛掘下來的蘭花。粗白根須裹著新鮮泥巴,細長綠葉如同樸素草莖,花苞隱藏其中,難以被分辨。他漸行漸遠,尋找蘭花的蹤跡,又只採摘六七捆,內心清朗,一點都不粘著。采完就迴轉。

    外祖母把這些蘭花草種在陶土盆里點綴庭院,餘下的分給鄰居。頂端稍帶紫色的生澀花萼翹立,不用曬很多太陽,放在陰涼走廊下,過幾天花苞就綻放。淺綠色花朵不顯眼,湊近細嗅,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令人心裡通透。它們是這樣的香,氣味清雅,不令人帶有一絲雜念。只生長在難以抵達的幽深山谷,與世隔絕,難以採摘,卻又絲毫無驕矜。  

    家裡的人都愛蘭。蘭花真實的天性不會被複製和變異,也不與這個世間做交易。空谷幽蘭,何其貼切。外祖父知道它們在哪裡,年年春天,心懷愛慕走過遠路,去故地拜訪它們。這在我的心裡留下印象。

    第10節:世間,情分。相持。(9)

    2童年

    外祖父在地里種番薯多。收下來的番薯曬乾切成白色絲狀小條,上面有細碎粉末。收集起來,可以吃很長時間。番薯葉用來餵豬,外婆用番薯葉南瓜和米糠餵養那隻大豬。乾柴燒完之後的爐灰還有著熱力,把裝了番薯干和紅小豆的陶罐深埋進爐灰堆里,焐一個晚上,早上把陶罐拿出來,裡面的粥溫熱但爛熟,放一勺白糖進去,把粥搗亂,經過咽喉落入胃裡,綿密妥帖。他們都愛吃得甜。

    外祖母總是早起。大概五點多天未亮,她就起身在廚房和房間之間來回穿梭。她和那個年代的每一個農婦一樣,勤勞周轉,有做不完的家事。快過年的時候,尤其忙碌,把糯米磨成粉,做年糕,炒瓜子花生和米花糖,所有的點心都自己來做,一屜一屜蒸熟。在春節常做的兩種點心,一種是豆沙餡的糯米糰,豆沙加了白糖和桂花,很是甜膩,糰子表面灑著紅色米粒,中心處染了紅色,叫它紅團團。還有一種是蘿蔔絲鹹菜豆乾餡,糯米層略有些硬,嚼起來更有清香。  

    臨近春節的冬天早晨,外祖母早起格外忙碌。廚房裡的火灶,乾柴塞進去,火苗閃耀,松枝和灌木發出劈啪脆裂聲音。由庭院裡天井打水,倒進水缸的聲音。雞鴨和豬發出的聲音。碗盤的聲音。忙碌而迅疾的腳步聲……種種聲響,驚動一個尋常的清晨。棉花被子是有些重量的,但很暖和,只有露在外面的臉龐冰涼。即使醒來也不願意馬上起身穿衣,躺在微亮的凌晨藍光里,看著暗中火焰跳動的光亮,耳邊交織這些熱鬧卻不喧雜的聲音,心裡只覺得非常寂靜。又只覺得自己會失去這樣的時刻,幼小時心裡已有惆悵。

    春天,種在庭院裡的杏樹開出花來,粉色花瓣灑落一地。夏初,梔子花一開上百朵,到了盛期,把花採下來分送給鄰居。擺在房間裡,別在衣服邊,戴在頭髮上,都是那麼香。噴噴的香。陽光劇烈酷暑午後,從院子裡悄悄走出來,來到大溪澗邊上,踩著清涼溪水底下的鵝卵石,小魚小蝦盲目地撞到腳背上,用紗網捕捉它們。秋深天空藍得格外高遠,空氣也清冽。而冬天夜晚的大雪總是來得沒有聲息,清晨推開窗,才驚覺天地已經白莽莽一片。

    大自然的美,從來都是豐盛端莊的。鄭重自持。如同一種秩序,一種道理。

    童年的我,有時躺在屋頂平台遠眺高山,凝望遙不可及高高在上的山頂邊緣,對它們心懷嚮往,渴望能夠攀登到山頂,探索山的深處,知道那裡到底有些什麼。可當站在山頂的時候,看到的依舊是這種深不可測的神秘。自然給予的威懾,它的寓意從無窮盡。  

    一個孩子擁有在鄉村度過的童年,是幸會的際遇。無拘無束生活在天地之中,如同蓬勃生長的野草,生命力格外旺盛。高山,田野,天地之間的這份坦然自若,與人世的動盪變更沒有關聯。一個人對土地和大自然懷有的感情,使他與世間保持微小而超脫的距離。會與別人不同。

    第11節:世間,情分。相持。(10)

    3清風橋

    母親出生的地方,是靠近海邊的一個村莊。她在那裡度過童年、少年,以及出嫁之前大部分身為年輕女孩的時光。

    我和母親,有數次清明回去村莊。春天的山野,空氣清新,陽光明亮,氣候略帶寒意。山上的杜鵑、梨花、杏花、桃花,正值大片盛開。母親帶我去看以前的房子,順著窄小鵝卵石街道,走到陳舊木樓前面。內部已面目全非,被新的主人當成儲藏屋,堆滿乾柴和農用工具。但是母親記得房子以前的結構,彼時她的祖母開小旅館,她與弟妹們住在閣樓上,日子一樣歡喜深濃。

    《蓮花》裡面,內河的故鄉儒雅,那些颱風,集市,大海,渡船,洪水漫過街道的描寫,來自母親斷斷續續並不完整的回憶。她的口吻始終是愉快的,帶著天真,自動過濾掉世間的動亂和貧困,只有一種充沛濃烈的情意。  

    村莊最主要的大街道,新鋪過水泥,顯得平整寬大。街道上空空蕩蕩。一家綢布店,裡面賣舊式被面和緞料。一個老人在街邊做餅,守著煤爐窩。黃狗慢慢跑向街頭另一端。這是一條平淡無奇的被修整過的街。母親說,這裡以前是一條大河。水從大海分流出來,穿過村莊的中央。河岸兩邊住滿人家,打開後門,就在河邊洗衣服取水。真是熱鬧極了。這條大河,就是整個村莊的命脈。河上有一座石橋連著兩邊人家。那座石橋歷史悠久,圓拱形,大塊大塊方正的青石鋪壘。夏天,橋上涼風習習,人們鋪張涼蓆就在橋上乘涼過夜。

    後來鄉政府決定圍塘,把這個海邊村莊徹底改造。他們沿海填田,鋪平大河,拆掉石橋。於是,這個曾經熱鬧繁華的海船靠岸產品交易的村莊,隨即冷寂下來。再沒有大船停靠,沒有人來交換物品,沒有規模盛大的集市。沒有了河。沒有了橋。只有兩個大橋墩還在。旁邊立著一塊石碑,記錄這座橋被拆的歷史。填河拆橋,被當作一個功績在紀念。

    母親站在水泥地面上,看著白茫茫前端,仿佛眺望她童年時帶來無限樂趣和生機的河。我的眼前浮現出那無限喜樂喧囂與天地一體的河邊生活,只是再沒有人會知道那座大石橋的形狀。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