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因為一時貪嘴,做的菜有些多了,他們家三口人根本吃不完,姚亦昕讓毛毛去喊了黃阿婆和花娘子一起過來吃飯,黃阿婆還帶了些自己做好曬乾的掛麵,姚亦昕乾脆連米飯都沒有煮,直接下了些掛麵,用紅燒魚段做了幾大碗蓋澆面,就著滿桌子的魚蝦盛宴,五個人差點吃撐了。
“昕少爺,你,你在那府里一定吃了許多的苦吧?”吃完飯,黃阿婆突然想到了什麼,頓時和花娘子一副痛惜的樣子看著姚亦昕,仿佛他受了多大的委屈似得。
可不是嗎?姚亦昕從小到大就是兩位爹爹的掌上珍寶,別說下廚了,只怕連廚房長得什麼樣子都不清楚呢,可是嫁出去這短短兩年,卻做得一手好菜,想想都知道,一定是在那戶人家府里吃了大苦頭了!
姚亦昕哪裡知道自己瞬間被腦補成了一棵沒爹沒媽的小白菜?看到兩人一臉同情的樣子,還以為她們是擔心自己在外面吃不飽、所以吃飯才這麼快呢,當下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那個,這魚太好吃了,一時沒忍住……嘿嘿!”
他不說還好,這一說,對面兩位多愁善感的女士瞬間又腦補了姚亦昕在國師府上被虐待的場景,連最尋常的魚蝦都吃不到,國師到底對他們家昕少爺做了什麼?
老實說,雖然國師大人依然是國民男神,但是,不得不說,黃阿婆和花娘子已經開始粉轉黑了……男神再好,姚亦昕才是她們“自己人”啊。
不過,今天燒魚的時候,姚亦昕倒是發現家裡還真缺了不少東西,比如說可以磨豆漿做豆腐的石磨和一些工具之類的,還有一些做菜用的調味料,他們路上帶回來的米麵也不多了,姚亦昕想了想,決定帶著牛二叔和毛毛去趕集採購去。
姚家村附近的集市,姚亦昕從小到大去過很多次,怎麼走都爛熟於心了,不過,想到黃阿婆腿腳不靈光,花娘子又是個死宅,姚亦昕趁著她倆還沒回去的時候,順口問了問要不要幫忙帶些東西回來。
“那就麻煩昕少爺,幫阿婆帶一袋黃米、一袋粗面,還有三斤鹽回來吧,買鹽的簿子回頭我送來。”黃阿婆想了想說道。
買鹽還需要憑證購買?姚亦昕目瞪口呆,差點以為自己穿越到了計劃經濟時代。
“昕少爺你這兩年一定沒有自己出來買東西吧?”花娘子笑盈盈地解釋道,“這道法令是國師親自下的,不過大家都覺得這法令下得好!韃靼族吃著咱們的鹽還要和咱們打仗,有了這道法令,那些韃靼族的蠻子們可再也沒辦法私下來買鹽啦!”
姚亦昕頓時黑線,這麼陰損的主意,果然是那個小心眼的國師想得出來的。
可不是嗎?北方遊牧民族向來缺鹽,吃的鹽巴都是從南邊兒採買的,扼住了鹽巴採買的渠道,等於是去了他們半條命啊。沒糧食吃還可以湊合著吃肉,經常缺鹽可是會死人的。
“我要買的東西多,乾脆明天和你們一起去鎮上吧。”花娘子想了想補充道。
想到花娘子可能是要買一些女人用的東西,不方便讓他們代買,姚亦昕並沒有多問,約好了第二天早上卯時一刻出發,到了鎮上再買些早點吃,姚亦昕可是很想念鎮上的小吃呢,記得街尾有一對老夫夫做的鮮肉餛飩特別好吃,還有他們家獨有的蘇脆芝麻餅,想想都要流口水了。
姚家村距離鎮上,乘馬車要走半個時辰左右,因為這個鎮子靠近碼頭,所以雖然不是縣城,商業卻也算繁榮,牛二花了三文錢,將車子寄存在鎮上的車馬行,一行人先去了街尾,那對賣餛飩的老夫夫果然還在。
姚亦昕興高采烈地招呼眾人找了張桌子坐下來,一行四個人,恰好占了人家一張方桌。
“老闆,要四碗餛飩,外加八個芝麻餅,兩碟蒸肉。”
“哎呀!這不是姚家少爺嗎?餛飩還是不加蔥花加辣油?”
“嗯!辣油要兩勺!”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國師一家的輩分問題,在這裡解釋一下:
小皇帝的娘親是先皇,爹爹是國師的表弟,因為是嫁入皇室,按照嫁入一方排輩分的話,所以小皇帝叫國師表舅,這個沒毛病,我們這邊都是這麼排輩分的,小皇帝男扮女裝,後面會有他和小皇夫的番外。(所以,你們猜皇夫和小皇帝誰是攻?)
按照輩分的話,小皇帝叫國師的兩位爹爹應該叫舅公,我們這裡是這麼叫的,不知道別的地方怎麼叫,好像有的地方也叫舅姥爺,原諒我沒有用這個,因為總是跳戲到七舅姥爺o(╥﹏╥)o
感謝指出這一點的寶寶,一開始沒想到各地稱呼可能會不一樣,我不會畫圖,手殘,只能在這裡文字解釋一下咯,謝謝大家!
第8章 和離第8天
熟悉的鄉音,熟悉的嘈雜街市,熟悉的農家手工辣椒油的香味,吃完一大碗加了辣油的餛飩,姚亦昕終於覺得自己真的是腳踏實地地回到了他在這個時空的故鄉!
鎮子喚作清江鎮,靠近清江,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碼頭,可供沿途船隻停歇補給,這個時辰正是碼頭上人的時候,碼頭那邊的早餐點人特別多,本地人都習慣避開這個高峰期,買早點的都自覺跑到街尾這邊來,這邊還有條小巷子是給鄉下來的菜農擺攤用的,鎮上的居民買完早點,順路還能帶點新鮮的蔬菜雞鴨回去。
吃完早飯,花娘子和他們分開了,說要去採買些東西,讓他們走的時候,順路去鎮口的雜貨鋪子接她。
姚亦昕則帶著毛毛和牛二叔,按照他昨晚寫的採購清單,一家一家的開始買東西。
家裡的米麵雜糧,還有黃阿婆要的黃米和粗糧先買好,然後拿著家裡的戶籍本做憑證去買鹽,得知每個人每月最多只能買三斤粗鹽之後,姚亦昕忍不住在心裡詛咒了一下他那個陰險毒辣的前夫,這樣一來,他們家三口人,豈不是每個月都要跑來買一次鹽了?
“這樣的話,那些靠醃漬食品賺錢的鋪子和作坊怎麼辦啊?”姚亦昕忍不住問道。
“那得拿著作坊和鋪子的地契和房契,去官府開具證明,每個月做多少醃漬食品都有數的。”旁邊一個買鹽的人熱心幫忙解答道。
“……韃靼人一定不知道還可以在海邊開鹽田曬鹽。”姚亦昕都忍不住有些同情那些韃靼人了,沒有糧食就夠慘了,還不給人家買鹽,人幹事?
不過,這種事情怎麼說呢?國與國之間的矛盾糾紛,對於他們這種小老百姓來說,沒有對錯,只有立場,韃靼族對他們有敵意,為了自保,也難怪老百姓寧可多跑幾趟,也支持官府限制官鹽買賣了,老百姓可不怕麻煩,但是大家都怕打仗啊。
買好了大宗物品,讓牛二叔先去將馬車趕過來裝東西,姚亦昕帶著毛毛,熟門熟路地鑽進了旁邊的小巷子裡。
大概所有時空都差不多,繁華地段別說商鋪了,連在路邊擺個攤都要收管理費,也只有那些外地來的才會在外面的街上買,像他們本地人,都會鑽到巷子裡,那裡不收攤位費,大多都是本地一些菜農在裡面挑著擔子賣東西,便宜不說,東西也新鮮,運氣好的話,還能淘到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