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頁
唐一仙瞧見表哥,連忙放了手,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可是想想不甘心,趁正德不注意,又狠狠跺了他一腳,這才滿臉笑容地向崔鶯兒奔了過來。
……
皇帝的儀仗要回京了,朴縣令和縣治中一班士紳趕來府前,站在花大人身畔恭送皇上。
皇帝儀仗徐徐駛出,大隊儀仗過去,府門前卻還停有一輛馬車,伍漢超帶著十幾個侍衛遠遠候著,楊凌牽馬立在車前,對面是崔鶯兒,兩人相對無語。
過了半晌,楊凌返身從鞍橋上取下一個褡褳,放到車轅上道:「這裡邊,一半赤金、一半白銀,是送給姑娘的診金。」
他又從袖中取出兩卷畫軸道:「這兩幅畫已經裱糊過了,畫中女子,雖是一樣相貌,卻是截然兩人,還盼姑娘從中有所感悟,能夠英姿颯爽,風采依然。昨日的話,請姑娘記住,楊虎絕無成事的可能,崔家老寨既然在北綠林有偌大影響,我還希望姑娘你能夠利用這份影響勸他懸崖勒馬!」
崔鶯兒自知老父年紀大了,性格極是執拗,恐怕他的熱忱不在楊虎之下,要勸他回頭談何容易,可她有苦難言,只好輕嘆道:「我自會盡力……」
她彎睫微顫,眸中似有波光流動,輕輕打量楊凌片刻,才柔聲道:「你是個好官,祝你大事得成,天下百姓人人富足,到那時……到那時便不會再有我們這樣的人想要造反了……」
她的語氣輕柔裡帶著些惆悵。
楊凌回頭看看遠去的車仗,低聲道:「畫收下吧,我要上路了。」
崔鶯兒緩緩垂眉眼,伸手接畫,二人的手指倏地一碰,微微接觸,剎那間如閃電交迸,兩人在那一刻都似觸到了對方心中的一縷苦澀。
崔鶯兒偏過了頭去,低聲道:「從此一別,但願……從此不見!」她不願再見,自是不願與楊凌刀兵相見。
心若有靈犀一點。楊凌頭也不回,翻身上馬,馬鞭揮下,亦急急說道:「但願今日一別,從此相見無期!」
馬蹄聲疾,十幾個侍衛縱馬揚鞭,亦隨楊凌而去,崔鶯兒遙望片刻,眉尖一揚,忽地重現了幾分久違的豪氣:「無論如何,我總要回老寨一試,不能讓爹爹中了楊虎的奸計!」
馬車,亦離開花府,向遠處駛去……
第222章 信口雌黃
皇帝的車仗到了京師近郊,魏彬、邱聚率宮中儀仗前來迎駕,為皇帝換裝。
正德此次大同之行,與朵顏三衛和女真各部成功結盟,在他們的配合和牽制下,遼東將牢牢控制在大明手中。同時白登山下力退伯顏、挑起韃靼內部紛爭,大有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效,遠勝數十萬大軍耗費無數錢糧出兵討伐。
這份功績令剛剛承繼大統的小皇帝躊躇滿志,自忖一回京就要受到文武百官的讚美頌揚,所以儘管一向討厭繁文縟節,正德皇帝還是沾沾自喜、耐性十足地配合著太監、宮女著衣。
皇帝袍服里三層、外三層的,白紗中單外,冠、衣、裳、蔽膝等一一穿戴停當,罩上大紅的十二團龍袞冕袍服,穿上高雙底的靴子,小校尉立即變成了英氣勃勃頗具威嚴的少年天子。
楊凌已先一步將唐一仙送進京去,自在龍輦外等候皇帝著衣。一切準備停當,車駕啟程。遠遠的就見城門下彩棚高搭,李東陽、焦芳、楊廷和率領文武百官,備著羊羔美酒站在彩棚外恭候。
全副鑾駕,整隊行來,一對對龍旌鳳旗,一排排黃鉞白旌,中官太監、宮娥彩女、大漢將軍過後,黃羅寶蓋出現在眼前,正德竟未坐轎,而是騎著一匹紅鬃駿馬。
文武百官伏地叩頭、山呼萬歲,正德皇帝心情甚好,笑吟吟地下了馬,向百官點頭示意,徐徐步入彩幄中搭的臨時寶座。
趁這機會,焦芳輕輕扯了扯楊凌衣襟,急急說了句:「楊大人小心些,門下探知文武百官對皇上微服出宮、大同遇險頗為不滿,你沒見百官未著梁冠麼?若有詰難還請謹慎應付。」
他是內閣三公之一,不能在人後久待,一語話畢,趕緊越眾而出,趕到百官前面率眾朝謁皇帝。
楊凌聽了焦芳提醒,不由一怔,他早就預料朝中官員對於皇帝私訪大同極為不滿,光看當初三公氣急敗壞追出百里的情形就知道。只是此次大同大獲全勝、戰果非凡,難道百官對皇帝此行的成就視而不見,會在迎接皇上凱旋時予以詰難?
他看看文武百官,今日在得勝門前迎候的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員,清一色朱紅的官袍,官帽也沒有絲毫異樣,焦芳說的梁冠是什麼意思?
楊凌疑惑地向伍漢超招招手,待他走到面前低聲問道:「本官對官場褥節最是不耐煩,你知道梁冠是怎麼回事嗎?」
四周都是文武官員,楊凌實權雖大,但品秩只是三品,在這一大堆的四品以上級高官中不算顯山露水,原本應該居於後邊,但他穿著隆重的四爪蟒袍,這是皇帝特賜,可不只是一件袍子而已,這樣有特殊恩遇的臣子是可以與三公並列行禮的,所以也站在前列。
伍漢超見身後百官雲集,他一個小小侍衛不敢在官列中久站,忙低聲答道:「大人,文武百官慶祝皇帝大功時,按禮皆應去烏紗,頭戴梁冠,此冠式樣相同,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線的多寡來區分,今日……百官戴的只是尋常上朝晉見時的烏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