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頁
窺一斑而知全豹,這個种放如果不是個只會誇誇其談的趙擴,那麼他的才識學問、胸中韜略,應該比徐鉉、蕭儼那樣的治世能臣還要高明幾分,尤其難得的是,此人與徐鉉蕭儼比起來,那可是文武全才。
楊浩如今手下不乏能征善戰的將領,雖說比起宋國的名將如雲還稍遜一籌,可是有了楊繼業和張浦,手下至少有了兩位帥才。但是文治方面,只靠大哥丁承宗和徐鉉、蕭儼撐著,這三人中,丁承宗雖然心思縝密,智計百出,但是格局氣量還是太小。
而徐鉉和蕭儼,經過這麼段時間的起用,楊浩已經開始發覺,他們兩人可算是守成之臣,若是江山已定,讓他們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地治理天下,他們可以如魚得水,然而打江山闖天下,他們終究還是差了一籌,在自己的文臣之中,始終缺少一個能佐主公、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的宰相人才。
如今見了這种放,楊浩不禁如獲至寶,頓時起了招攬之心。种放倒也不是不想做官,只是想起父親要他棄官歸鄉深研學問的遺囑,不禁又有些猶豫,楊浩便道:「學問,就算窮一生時間,那也是學之不完的,學當致用,才有學的意義。先生如今正當壯年,難道要學到滿頭白髮,才來經邦治世麼?
出家人苦苦修行,目的都是為了出世,即便如此,也有入世修行之途,何況先生所學本就是為了入世。古之大儒,哪個不是將一身所學用之於天下,這才成就他的青史留名?先生如果做了官,難道就不能研究學問了?依我看,閉門造車,所研習的學問是否能夠應用,終究難以印證。不如治理一方,事業有成,學業麼,自然也會精進。」
狗兒見楊浩對她救回來的這個書生如此器重,自然也要幫腔說話,种放便有些動了心思。楊浩又趁熱打鐵,再三招攬,种放終於答應下來。楊浩又得一個人才,自然喜不自勝。接下來幾天常常與种放一起喝茶聊天,他的學問自然是比不上种放這種博學大儒的,然而許多新奇的觀點,總能發前人所未想,令得种放暗暗稱奇,對這位楊大元帥,种放卻也不敢等閒視之了。
這時卻有兩個消息接踵而至,第一個消息是綏州刺史李丕祿和投奔綏州的李繼筠同時遇刺身亡,綏州士卒在叢林中找到幾具屍體,身上俱都攜帶著楊浩軍中特有的一品弓。李丕祿幼子李十二受三軍擁戴,繼承刺史之位,同時與靜州刺史、宥州刺史上書朝廷,自陳清白,撇清與李光睿的關係。
楊浩聽了正覺驚訝不已,第二個消息又到了,這個消息卻是他的義父李光岑病情逾加嚴重,要他馬上趕往夏州主持大局。楊浩得了消息不敢怠慢,馬上便與折御勛上路啟程,披星戴月地趕往夏州。
馬蹄聲疾,過了已經落入楊浩之手的石州關隘,仍然一路疾馳向西,折御勛喘著粗氣道:「李繼筠、李丕祿同時喪命在一品弓下,我思來想去,總覺得這事兒太過蹊蹺,可惜李老爺子這邊拖不得了,要不然真該去查個明白。」
楊浩一邊快馬加鞭,一邊說道:「這事兒,我也想過了。既然你我已打定主意先修根本,那綏州就且由他鬧去,咱們以不變應萬變。」
他冷冷一笑,又道:「那李十二今年十一了吧?嘿!這孩子的名字起的好,依我看,恐怕他這輩子,只能活到十二歲了。」
折御勛神色一動,追問道:「你是說?」
楊浩不答,卻焦慮地看了一眼前方的茫茫夜色,憂心忡忡地道:「我現在最擔心的是……恐怕義父這一遭真是撐不過去了……」
第491章 初履夏州
過了石州,一路西去,先是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原,牛羊成群,氈帳朵朵。時而又是阡陌縱橫,麥苗青青,道道河流蜿蜒其間,又有許多不大不小的村莊城鎮。
這裡比起石州外面党項七氏的地方,生存環境還要好些,遊牧與農耕參差其間,雖然夏州剛剛經歷了一場奪權之戰,但是這個地方的百姓卻未受到戰爭波及,如今正是草綠馬肥的季節,百姓們還是要努力放牧、耕種,以保證今年的收成的。
綏州在石州外面,如今自顧不暇,而宥州、靜州都在夏州更西面,雖說他們路途遙遠,而且如今又已上書朝廷,撇清他們和李光睿之間的關係,未必就敢明目張胆地出兵截殺,但是為防萬一,石州方面還是派出了大隊人馬一路護送,等到進入夏州地境,艾義海率著他的五千鐵騎接到了楊浩,石州守軍才折返回去。
由此再往前去,戈壁沙灘,開始漸漸有了沙漠的氣象,縱目所及,到處是綿延起伏的戈壁雖說這裡距毛烏素沙漠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已經充滿了西域大漠的情調。
統萬城,就矗立在這片土地上。
從統萬城往東,這裡與宋國共有三道防線,最外面的一道防線是麟府兩州,第二道防線是橫山,第三道防線是依託古長城的石州,只要西域內部不亂,據此而東望,可謂是穩如泰山。從統萬城繼續往西去,則擁鹽州而據靈州,自靈州向北,是沿賀蘭山和黃河流域的大片廣袤、肥沃的土地,自靈州往西,則是甘涼二州,河西走廊。夏州地理位置之優越由此可見一斑。
如今楊浩奪了夏州,又得到了党項八氏中拓拔氏大部分部落和其餘七氏的擁戴,隱然已有西北王的氣概,雖說宥州、靜州都在夏州腹心,也控制著大片領土和一些城池,而甘涼二州及河西走廊的一部分還在吐蕃、回紇的掌控之下,各方勢力犬牙交錯,但是楊浩的實力穩居第一,這一點已是毫無疑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