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3頁
由於瀛、莫、涿三州已落入宋軍手中,又大量啟用雪撬冰撬運輸,糧草供給不成問題,嚴寒的天氣雖然難耐,但是宋軍主力是由河南兵、河北兵及河西兵組成,也能耐得寒冷,而且宋軍日夜攻城,城中守軍只能時刻堅守在城頭上,並不比宋軍舒服,彼此都很艱苦,倒還耐得住。
新年,宋國國君楊浩是在前敵大營中度過的,圍城兩月有餘,過了「放偷節」,楊浩便開始分兵攻打順州(今北京順義)和檀州(北京密雲)、薊州(河北薊縣),步卒攻城,騎兵截襲援軍,歷時一月有餘,順州、檀州和薊州相繼易手,落入宋國手中,至此,分布在太行山東西兩側的燕雲十六州中,地勢最為險要最具戰略價值的東七州,已有六州落入楊浩手中,楊浩卡住太行山口,幽州城已成一座孤城。
「西路軍已攻至蔚州,耶律斜軫集結宮衛軍、族帳軍、皮室軍、京州兵、屬國軍全面反撲,曹將軍遵官家囑咐,已收斂攻勢,不過北朝南院兵馬已盡數被吸引力在雁門關外,是無力東援幽州的。」
「太行八徑通往東線的幾處重要關隘,已掌握在我們手中,如今遼軍唯一的外援,唯有來自北路,眼下的戰局對我方有利。不過,當年李世民可以兵困洛陽達一年之久,而我們……不能這麼做。」
潘美苦笑道:「趙相和盧相來信中希望官家能儘快結束北疆戰事,實是出於各個方面的考慮。李世民時候,天下無主,諸侯林立,李世民所據者關中,又有李淵坐鎮後方,隋時所遺米糧數量巨大,倉府盈滿,直至貞觀末年都用不完。
而我們現在還不成,偌大的宋國上千萬的子民,國事繁雜,底子較之隋末還要差的很遠。隴右新附,需要潛心經營;巴蜀義幟數年,政經糜爛,還需恢復元氣;朝中地方各處官吏,需要政局穩定的情況下才好對吏治進行梳理。可以說,現在看似江山穩定,但是許多的問題,都只是因為這一場大戰而暫時得到了壓制,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一旦有一處出了問題,所有的隱患都會爆發。」
楊浩緩緩點頭,趙普和盧多遜的意見,代表的不僅僅是他二人的意見,那是兩個傑出的宰相綜合分析了整個天下的情況,兼收並蓄了很多方面的意見才得出的結論。這場北伐如果勝利了,這許多需要長時間、耗費大量精力才能解決的問題,都可以因為軍事上的重大勝利而順利解決,一旦出現差遲,那麼就會急劇加強這些矛盾,等到這些矛盾自然爆發的時候,一切便已不可收拾了。
眼下,他的戰略目標馬上就要達到了,對幽州的進攻目前還沒有任何進展,幽州是遼國南京,又是在漢人區,是農耕地區,幽州的存糧用上三年也沒有問題,而且這裡是遼國的地盤,民心所向乃在遼國,不要說普通遼國漢人對宋軍並無好感,就是中原的普通百姓,同樣對北伐毫無興趣。
現在還好些,戰爭如果變成長期作戰,消耗大量的財力、物力和軍力,大量的死傷將士,而見不到馬上見效的實際利益時,國內的百姓們負擔越來越重,親人越死越多,他們首先就會厭戰、反戰,從而一層層帶動整個社會各個階層對戰爭進行消極抵抗。
什麼王師北定中原日,什麼北國漢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翹首企盼王師解救,親歷這個時代,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一切,使得楊浩早已了解了百姓們真正的心聲:普通百姓們不在乎你的十全武功,不在乎你的江山一統,不在乎你的疆域擴張,他們想要的,僅僅是平安的生活、富足的生活,這才是他們心目中最好的皇帝,才不枉他們用自己的血汗來奉養你。
楊浩並不希望窮兵黷武,最後鬧到遼國的百姓紛紛建立義軍大舉抗宋,宋國的百姓用種種方法消極抵抗朝廷發動的這場戰爭,甚至再度烽煙四起,義旗高張。
在他最初的策劃中,也壓根沒有想過消滅遼國。殺人一千,自損八百,如果大傷元氣之餘真能消滅遼國也罷了,但是實際上這個目標是辦不到的,遼國的實力並不容人忽視,遼國之所以遭此大敗,一是宋夏合併,聲勢大盛,使得遼國措手不及,在戰爭初期完全陷於被動。
其二是在具體的戰術上,宋軍仍舊以閃電戰奇襲幽州,集中優勢兵力,五指成拳,直搗要害,而遼軍反應遲緩,戰線拖沓,兵源分散。
其三是宋軍情報工作發達,做到了知已知彼,百戰百勝。無論是遼軍的動向還是作戰地形,宋軍皆事先成竹在胸,反觀遼軍,連間諜、探馬偵知的情報都無法詳盡具體,不敗才怪。
然而這些方面,只要蕭綽能堅守住幽州,是可以利用時間來慢慢扭轉的,尤其是遼國的軍心士氣,會慢慢凝聚起來,楊浩已有心要在此之前進行和談了。時機未至時的和談,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那只是浪費時間,並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遼國是不會在那時做出任何讓步的,而現在……
現在,室韋和女真是否已經依約出兵?我的海軍是否已經出現在敵後?這些,可是我和談的最關鍵因素啊。
楊浩負手望向遠方,輕輕地吁了口氣,白色的霧氣氤氳於面前,將他的神色掩映於其間。
宋國的海軍自三山浦(今大連)登岸,開始向遼國東京遼陽進發了,遼陽的主力部隊此時已赴援幽州,在東北和正北方,則是蠢蠢欲動的女真人和室韋人,契丹人聞訊不禁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