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頁
進了書房,卻見正廳中貼牆放著一張卷耳書案,兩旁盛著花瓶瓜果,中間卻是供置一面銅鏡,那銅鏡鑲金嵌玉,倒是一件佳物,只是若論貴重,怎麼也不值得宰相人家如此珍視。趙匡胤不覺一怔,趙普見狀,忽有警覺,趕緊示意夫人移走。
趙匡胤更是疑心大起,面上卻不動聲色,笑吟吟道:「這面銅鏡,可是極貴重的古物麼,怎麼竟然供奉在這裡?」說著已舉步走去,趙普阻攔不及,只得隨在身後。
趙匡胤拿起銅鏡,仔細端詳一番,不見有什麼殊異之處,翻過來再看,卻見背面鑄有乾德四年的字樣,他隱約有點面熟,不覺沉吟道:「這面銅鏡,唔……朕好象見過?」
趙普訕然道:「這個……,是的,這面銅鏡,官家見過的,臣因這面『乾德四年』的銅鏡,受了官家的訓斥,此後方知發憤圖強,努力讀書,以不負官家的厚德仁愛。這面鏡子,臣置於書房之中,就是用來時時自省的。」
趙匡胤聽他這麼一說,忽然想起一樁往事,不禁哈哈大笑。
原來前幾年滅了蜀國,許多蜀國宮中財物俱都搬來了開封用於宋國宮中,有一次趙匡胤發現一面鑄有『乾德四年』字樣的銅鏡,不禁好生奇怪,因為當時正是大宋乾德三年,怎麼提前出現了乾德四年的字樣?
那時候可沒有提前印製生產日期的商品,再說一面銅鏡沒有保質期,也用不著做假呀,趙老大以為是奇物,問了好多大臣,才有翰林學士陶谷和竇儀回答,因為乾德這個年號蜀國是用過的,這是蜀國乾德四年鑄的銅鏡,已經有些年頭了。
趙匡胤一聽大怒,這國號不但是人家用過的,而且還是已經滅亡的國家,也太不吉利了,選擇國號是多麼重要的大事,滿朝文武竟連這種事都不知道,大宋乾德這個年號居然用了好幾年了,怕不早讓蜀人笑掉了大牙?
趙老大一生氣,拿起毛筆在身為宰相的趙普臉上就是一通塗抹,把銅鏡砸到他身上一通亂罵,罵得趙普抱著銅鏡逃之夭夭,第二天早朝一站班,趙普臉上的墨跡居然沒有洗去,還紋絲沒動的掛在他的臉上,趙匡胤見了氣才消了。
氣消之後,趙匡胤才想起趙普是乾德二年才做的宰相,年號選擇錯誤這事不是趙普的責任,儘管……很明顯,趙普也確實不知道蜀國用過乾德這個年號,所以對自己無緣無故發他脾氣又有些內疚起來。
如今見趙普竟將那面銅鏡供在家裡,以做警示提醒,趙匡胤不免有些感動。趙普身為宰相,權高位重,自然是中外權貴交結的對象,吳越就算送他十壇黃金又怎麼樣?就算送他一座金山,他也不敢、也不會愚蠢到損害大宋亦或背叛大宋,不過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予吳越國一些方便,謀取一些私人利益罷了。
一念至此,趙匡胤心中的恚怒便減輕了許多,待到炭火燃起,肉香四溢的時候,趙匡胤已將此事放下,轉而與趙普議起了國事。
「則平啊,閩南戰事順利,依朕看,漢國已是朕的囊中之物,跑也跑不掉了。南漢到手,大軍稍做休整,朕就準備討伐唐國了。唐國這次遣使來朝,恐怕也正是由於這個擔心,南唐,朕是志在必得,不知則平對朕有什麼建議沒有?」
趙匡胤雖然把這事兒放下了,趙普卻沒有放下,君臣之道,猶如夫妻之道,彼此恩愛的時候什麼都好說,一些嫌隙摩擦彼此都不會放在心上,但是一到彼此交惡的時候,就會算舊帳了,你當初怎樣怎樣,我當初怎樣怎樣,都會一筆筆算個清楚。
是以一聽趙匡胤問計,趙普趕緊抖擻精神,斟酌說道:「唐國無論是疆域還是實力,都在我宋國之上。自官家稱帝以來,有官家英明之主,我大宋如日東升,此消彼長,如今唐國已非我大宋之敵。
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唐國如今尚有雄兵數十萬,遠非蜀國、漢國可比,官家欲取唐國,應先明其國情、諳其地理、疏其君臣、間其文武,如此,方可一舉而奪之。否則,戰事拖延日久,恐荊湖、閩粵、巴蜀等新降之地會有人生起異心,而西北之蠢動,北國之強兵,亦是後患無窮。」
趙匡胤頷首稱是,二人議論良久,趙普每每能切中時弊,搔及趙匡胤癢處,趙匡胤龍顏大悅,心中僅餘的些許不快也蕩然而去,他丟下一隻烤串,捋須笑道:「不錯,則平所言正合朕意,明其國情、諳其地理、疏其君臣、間其文武,此上兵伐謀之道,朕意,讓鴻臚少卿楊浩出使江南,執此重任,則平以為如何?」
第339章 唐使
慕容求醉、方正南、程羽和程德玄一行人趕回京城了。
南衙清心樓,程羽和程德玄坐在下首,聽趙光義將近來京中發生的一切向他們敘說一遍,程羽不禁擔心起來:「千歲,趙普違禁盜售秦隴大木,官家沒有懲罰他,反而把秉公執法的左監門衛大將軍趙玭指個誣告大臣的名義貶為汝州一個小小的牙校。吳越國秘送黃金給趙普,官家還是沒有問他的罪,反而問計於他,可見官家對趙普眷愛之心不減,趙普聖眷仍隆,卑職覺得,咱們現在不易出手啊。」
趙光義莞爾笑道:「那也未必,對一個人的嫌惡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若是只因這兩件事就能把當朝宰執扳倒,那反而奇怪了。這些事,只是佐餐的小菜,在官家心中埋下一些嫌隙,讓官家對趙普漸生嫌惡之感罷了。官家最忌憚的,是臣子駕空主上,觸犯天子權威,官家待人仁厚,這是他唯一的逆鱗。這些日子,本王在開封秘密部署,尋找趙普的把柄,接下來,就要從這方面著手,對他連續進行打擊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個個小蟻穴挖下去,趙普這道長堤,也有被沖毀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