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216頁

    大戰在即、風雲密布的時候,楊浩卻把自己的兩個結義兄弟秘密地派往了他處,穿越關中,直趨西蜀。蜀地,如今正有一支號稱有十萬之眾的義軍,正與朝廷官兵對抗。

    直到小六兒一行人消失在地平線上,楊浩才翻身上馬,反向而行。到了蘆州城左十餘里的山巒一側,他的親軍正在那裡等候,楊浩匆匆一瞥,訝然道:「竹韻姑娘呢?她不是也要回銀州麼,人呢?」

    穆羽忍笑應道:「竹韻姑娘聽說咱們還要去府州,然後才回銀州,已經自行上路了,並不與咱們同途。屬下也不曉得怎麼回事,本來還勸她等大人回來道一聲別再走,竹韻姑娘卻臊眉搭眼的,單騎獨馬,跑得卻快。」

    楊浩想起竹韻的好酒品,不禁哈哈大笑,振聲道:「咱們也走,去府州!」

    ※※※

    府州,百花塢。

    對楊浩的到來,折御勛同楊崇訓一樣,感到十分的驚訝。這一回伐漢,宋國勢在必得,錦上添花的事,折御勛也打算親自領兵去走一遭了,所以正將府州事宜向兄弟折御卿做著交待,不想楊浩卻突然來訪。兩兄弟把楊浩接進府來,待聽得楊浩說明來意,請求府州方面一俟夏州兵來,協助蘆州疏散百姓,並且予以庇護,折御勛立即答應下來。  

    折御勛拒絕夏州求婚結盟的消息,已經通過非正式渠道巧妙地通知了楊浩,所以對於折家的立場楊浩早已心中瞭然,折家做出這樣爽快的反應也就在他意料之中了。待得這件事安排完畢,楊浩便與折御勛兄弟倆鑽進了書房,有些重要的消息,除了這兩位折家的頭面人物,旁人卻是不便與聞的。

    楊浩方才拜託折家接應蘆州百姓,只是一種必要的防範,哪怕李光睿仍與吐蕃、回紇開戰,利用這個機會打一下蘆州也不是不可能,並不涉及楊浩的核心機密,到了書房之中,楊浩才把自己的全部計劃合盤托出。

    饒是折家兄弟縱橫西北三十年,聽了楊浩這個大膽的計劃,也是咋舌不已。這個楊浩的膽子真的是太大了,這個計劃固然可能予夏州李氏以致命一擊,但是同時也把他自己置之了絕境,這是破釜沉舟之計,如果夏州沒打下來,銀州又丟了,那楊浩苦心經營的基業就是一朝盡喪了。

    如果真到了山窮水盡之境,行此偏鋒,奮力一搏卻也未嘗不可,但是楊浩的勢力發展勢頭極其良好,就算滅不了夏州,他也具備了與夏州平分西域,劃地而治的資本,那樣的話,對摺楊兩藩來說,便也達到了他們的預定目的,所以對楊浩這番行險,兩兄弟從心底里是反對的,自然要不遺餘力地予以勸說,希望他打消這個冒險的念頭,把用來奇襲夏州的兵馬留駐銀州,確保銀州不失,再徐圖後計。  

    楊浩暢笑道:「兩位仁兄,此時相勸已經晚了,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只希望我們在漢國和西域這兩條戰線上配合默契,希望此舉,有驚無險,終獲成功,到那時,夏州李氏這個龐然大物,就再也構不成致命的威脅了。」

    兩兄弟眼見楊浩心意已決,只得搖頭不語,對他如此行險,心中仍不以為然。

    折家的基業傳承比夏州李氏還早,兩三百年的基業,如果要他們成則一統西域,敗則根基盡失,他們也是不肯如此行險的,將心比心,自然覺得楊浩有失穩重,不過楊浩並不是府州所屬,做為盟友,楊浩出兵用的是他自己的人馬,需要折家做出的幫助有限,他們也不好多做置喙,如今只能希望楊浩不至於一敗塗地,把他的大好局面輸個精光了。

    其實在楊浩看來,經過充分的準備,再加上內外形勢,他的處境還談不上一旦失敗就再無翻身之力的地步。如果夏州打不下來,銀州未必就能失去,他曾攻打銀州數月之久,可是深深曉得楊繼業對銀州城進行翻天覆地的改造之後,這座城池的防禦力是何等驚人了。

    說起攻城,夏州李氏的軍隊同樣不擅長,而且他們遠程奔襲,也不可能攜帶大型的攻城器械。楊浩將沒有十分把握的軍隊都帶去了漢國,城中留守的都是他從蘆州一手帶不來的嫡系精銳,只要沒有內應,銀州短時間內絕不會被攻陷,那時他已率兵從漢國回來了。  

    況且,他奉詔出兵攻打漢國,自己的領地卻被夏州攻擊,趙光義私底下再如何偏袒夏州,面子功夫也得做回來。至少那時他是絕不會再對楊浩掣手掣腳了,楊浩自己手中有兵,與城中守軍裡應外合,再聯絡折楊兩藩和被李光睿衝散的党項七氏所部,何愁不能解銀州之圍。

    再退一萬步想,就算銀州丟了,他已在道義上站住了腳,而且手中所保留的一半兵力也比當初打銀州前要強大的多,所缺的也只是一塊根據地罷了,那時趙光義無論如何總得給他一個交待,如果真就撕破了臉皮,那他只好領兵入契丹,沿明堂川一線暫時落腳。與公與私,蕭綽都會給他這個面子,就算僅從擾亂西北戰局,培植一個代理這個理由上,蕭綽也會儘可能地予以支持。

    李光睿如今知己不知彼,內部又是人心不穩的時候,在善於抓住機會的冒險家來說,的確值得冒險一搏,成則可以省卻今後可能幾十年、上百年的征戰,一舉鼎定西北,敗了不過是打回原形,恢復攻銀州前的自保局面,楊浩縱然不是賭徒,這場賭局,也值得他拼下去。

    當然,這只是楊浩自以為很理智地權衡了一番利益得失之後所做的結論,他並不認為自己在冒險,而實際上他此舉確實有著相當大的冒險成份。楊浩本不是這種性格,他的個性是隨波逐流,迫不得已時也要儘可能地先求穩妥,後求進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21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