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頁
前面,赫然出現一方碧幽幽的水潭,潭中有一塊大石獨出水面,高約兩丈,寬有丈余,一人身著寬袍,盤坐於上,正低頭看著一張紙,似乎是一封信件,微風徐徐拂動著他的衣袂,如同人在畫中。
「啊!是楊將軍!」
張昌宗看了一眼,訝然道:「這大石距岸甚遠,他如何登上去的?」轉眼便看到水中巨石下有一具竹筏,由繩索系在石上,張昌宗便笑起來:「唬我一跳,我還以為楊將軍能登萍渡水呢。」
武則天也笑微微地站住,納罕地道:「他在看什麼呢,這般入神?」
張易之聽了便喚道:「楊將軍,聖人來了。」
楊帆在石上似乎看的入神,聽見張易之呼喚,扭頭一看,哎呀一聲,趕緊揣好信件,跳到竹筏上,撐起竹篙三下兩下到了岸邊,閃過幾方大石,向武則天長揖道:「臣楊帆見過聖人。」
如今楊帆是千騎將軍,天子近衛,便也跟著宮裡人稱武則天為聖人了,這是宮裡親近人對天子的稱呼,外臣和關係遠一些的人見了皇帝就只能稱她為陛下或皇帝,雖然只是一個稱呼,也顯出了親疏之別。
武則天微笑道:「楊帆吶,你倒悠閒,在這兒做什麼呢?」
楊帆躬身答道:「臣正在看家書,未曾注意聖人駕臨,還請聖人恕罪。」
武則天笑微微地擺了擺手,道:「無妨,你的家人可還好麼?」
楊帆道:「承蒙聖人關懷,家裡人都好!臣隨御駕來三陽宮時,已囑咐妻兒避到龍門去了。信上說,如今雨水少了,娘子打算再看兩天便回洛陽。家裡開著生意呢,從隴右購回的皮貨,因為大雨在路上耽擱了,臣離京間才冒雨運到,這些日子怕都返潮了,水若退了,得趕緊曬曬,去去潮氣,要不然怕有毀壞。呵呵,挺大一筆開銷,不親自看著點兒,娘子不放心。」
御前奏答,很少有楊帆這麼囉嗦的,旁人生怕說錯了話,皇帝問一答一,問二答二,絕不多言,可楊帆卻像是在跟皇帝嘮家常。而一輩子求索權術的武則天老邁之後偏就喜歡聽這些家長里短,笑眯眯的只是點頭,並無不耐煩的意思。
「小蠻那丫頭,是挺能幹的。朕給你指的婚,這妻子還差得了?」武則天就做過這麼一回媒人,心裡很是得意:「你家有人去隴右購買皮貨?怎麼樣,一路行來,可曾見到別處受災?」
楊帆道:「沒有。聖人聖明,四海昇平。如今驟下大雨,遭災的也只是洛河上下一帶城鎮,其他地區都安然無恙。家人回來說,從隴右過來,一路經過朔方、延州、丹州,俱都是繁華富庶,百姓安居樂業呢……」
第0910章 張楊行
哪個天子不希望自己治下四海昇平安居樂業?
武則天聽了楊帆的話很是歡喜,不過等楊帆說完,她還是笑指楊帆道:「你呀,也只揀好聽的話來哄朕。旁處也就罷了,延州那地方山貧水窮,年年旱災,百姓若能有個溫飽日子過朕就知足了,富庶繁華可跟那兒沾不上邊兒。」
楊帆聽了臉騰地一下就紅了,急忙辯解道:「聖人面前,臣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豈敢有所欺瞞。延州之富庶,是臣的家人親眼所見,那地方雨水充沛、阡陌縱橫,臣那家人故鄉就在延州,幼時離開故里,如今家鄉尚有幾位親人,那裡年年豐收,是其親友親口所說,看他們家境,過的當真不錯,安能有假。」
武則天輕輕「喔」了一聲,道:「那麼……或許是朕記錯了吧。」
她的臉色陰晴不定,顯然有些言不由衷。延州的賑災糧都是她批示發放的,怎麼會記錯地方?
延州其實就是延安,不要以為那裡一直就是窮荒僻壤,實際上隋朝及初唐時期,正處於中國歷史上第三個溫暖期,雨水充足,氣候溫暖,北方和西北地區的植被也遠沒有後世破壞的那麼嚴重,所以那裡非常適宜農耕。
大唐建國後大力興修水利、民間發明了各種新式農耕工具、農作物品種隨著中西方交流不斷增加,朝廷政策上也向農業大力傾斜,如此種種,使得北方和西北地區都成了重要的糧食產區。
直到中唐以後,天氣漸趨寒冷,北方遊牧地區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而中原帝國也經過了蓬勃發展的上升期,國力開始趨弱,這種情況下,北方和西北遊牧民族開始改變以往搶一把就跑的政策,持續穩定地向中原拓張生存空間。
結果許多隋唐時期已然變成重要糧食產區的地區,反而因為戰爭和遊牧民族的占領而退化了,重新變成遊牧區,而且這種情況從此持續下去,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現在則不然,很多後世人眼中荒涼貧瘠的地區如今都是「小關中」呢。
然而這種狀況,武則天並不清楚。隋末大亂,突厥東侵,延州地區開始變得人口稀少,貧窮不堪。大唐建國後,又經過多年的臥薪嘗膽,直到突厥內亂,東西突厥分裂,朝廷才抓住機會重挫突厥,重新把這一地區掌握在手中。
此後又經過多年的人口繁衍,開荒墾田,延州地區才漸漸恢復元氣。而在此很久以前,武則天就進宮了,那時她才十四歲,在宮裡生活多年,等她掌握政權時,延州地區才重新變成農業發達地區。
可這些事如果地方官有意隱瞞,居於深宮的武則天又如何能知道?
本來是很輕鬆的聽楊帆講些家長里短,最後這句話卻像是一根刺,深深地插進了武則天的心。武則天無心散步了,她馬上迴轉宮殿,召來婉兒,叫她整理卷宗,取閱所有延州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