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926頁

    武則天聽到「二逆伏誅」四個字,不由得心中一慘,呼吸也頓時急促起來,她連吸了幾口氣,強抑心頭的激動,將凌厲的目光投向李顯,冷冷地道:「顯兒,你好!你真是長大了,翅膀硬了!」

    李顯身子一顫,雙膝一軟便跪在地上,顫聲道:「孩兒知罪!」

    武則天冷哼一聲,喝道:「張氏兄弟既已伏誅,你還站在這兒幹什麼?還不速回東宮!」

    李顯慌忙道:「是!孩兒這就……」

    「且慢!」

    張柬之一聲大喝,打斷了李顯的話,拱手道:「陛下!太子不可再返東宮了!天皇陛下將愛子托於陛下已二十餘年矣。臣等不忘太宗、天皇厚恩,捨身忘家奉太子討賊,今願陛下傳位於太子,上應天心,下順民意!」

    此言一出,眾皆愕然。所謂眾皆愕然,是連崔玄暉、李多祚、敬暉、王同皎、楊帆等人都為之愕然,因為這並不是他們本來商定的計劃。楊帆心道:「張柬之果然是頭老狐狸,我也著了他的道了!」

    桓彥范大聲道:「張相公所言有理,今太子年齒已長,天意人心久歸太子。請陛下傳位太子,上應天下,下合民意!」

    方才張柬之一番話,眾皆愕然,只有桓彥范泰然自若,面不改色,這時又是他搶先響應,楊帆心中電閃:「這個決定,應該是他二人事先籌劃的了!」  

    這時眾人才猛然明白過來:張柬之這是要讓這班擁太子闖宮的大臣占據從龍之功的最大份額啊!

    按照他們事先的籌劃,今夜要先將皇帝軟禁起來,由今夜參與兵變的將士嚴密看管,明日公開宣布奉天子詔誅殺二張,然後利用天子的名義清洗二張的死黨。過一兩個月,再讓天子禪位於太子。

    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朝堂上的震盪,而各派勢力也能利用這段時間充分協調好彼此的關係,說直白些就是分配好政治利益。可眼下張柬之卻突然義正辭嚴地迫令武則天交權,這樣一來,最大的一份功勞自然就由他們這群人享有了。

    維持九城治安的相王和正在與上官婉兒一同維持安撫宮內秩序的太平公主自然也有功勞,可是比起他們這些直接護持太子登基的人畢竟要差著一層,至於武氏家族那就更不用說了,這是要排擠外戚、皇親,樹立臣權啊!

    一俟想明白這一點,眾文武立即紛紛搶前,異口同聲道:「願陛下傳位太子,上應天心,下合民意!」

    武則天冷冷地看著他們,看到李湛時,武則天有些意外:「李湛,朕待你父子可不薄啊,想不到你竟做出這種事來。」

    李湛愧然低下頭,武則天又望向崔玄暉,道:「旁的宰相都是有人舉存,朕才提拔的,唯有你是朕親手選拔,沒想到今天你也會出現在這裡。」  

    宰相就是宰相,不管是應變能力還是心理素質都不是李湛所能比的,崔玄暉大義凜然地回答道:「正因為陛下對臣有賞識提拔之恩,臣才不惜性命家族以報天子!臣以為,誅奸佞、保太子,就是報答天子、報效朝廷的最好手段!」

    武則天被他氣得一股急火上升,登時有些頭暈目眩,急忙一手撐床,一手扶額,這才定住心神,免於暈倒。張柬之見此情形,立即俯身跪倒,朗聲道:「謝陛下恩准!」

    「你……,咳咳咳……」

    武則天怒指張柬之,一陣劇咳,臉龐脹紅,說不出話來。

    崔玄暉、李多祚等人見狀,立即一股腦兒跪下,齊聲道:「謝陛下恩准!」

    楊帆也隨著眾人跪下了,望著憤怒、無奈、憔悴、絕望的武則天,他忽然想起了第一次見到女皇的時候,那一年、那一天、那個時候……,仿若一夢!

    第1099章 漫長一日11

    直到走出天子寢殿,李顯的臉色才緩和過來。張柬之則始終保持著冷靜,離開天子寢殿之後,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勒令迎仙宮監交出天子十寶和那十二塊調兵虎符。

    李顯聽了張柬之的話,突然身子一震,一種異樣的衝動從他的後腰眼兒一直衝到了天靈蓋,他的整個身子都有一種麻酥酥的感覺,這種感覺,以前似乎只有和韋妃剛剛成親那些日子,在床笫之間他才感覺過。  

    他忽然意識到,他成功了,從現在起,他將成為皇帝!

    是的,他曾經當過皇帝,僅僅當了一個月,就被廢為廬陵王,從此幽禁於房州黃竹嶺。但是那次即便登基為帝,他也不曾有過太多興奮,因為那時的他僅僅擁有了皇帝的稱號,一切權力都掌握在他的母親手中,而這一次不同了。

    這一次,還有誰能夠挾制他?

    他是皇帝!

    高高在上的皇帝!

    九五至尊的皇帝!

    唯我獨尊的皇帝!

    李顯陶醉了,暈陶陶中,李湛、王同皎率領一班衛士,押著迎仙宮監,從二張的住處把天子九寶和十二虎符搜出來,畢恭畢敬地奉到他的面前。

    天子之印本來名為「璽」,但是武則天覺得璽與息同音,不吉利,所以改璽為寶了。

    張柬之和崔玄暉一絲不苟地檢查著每一方玉璽,「受命寶」、「定命寶」……

    秦一統天下,始皇帝定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共六璽,再加上一方最重要的傳國璽,實為七璽。漢代又加兩枚寶璽,後世皆沿續漢制,便有傳國璽與八寶璽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92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