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71頁

    他慢慢的將心中之計說出。

    楚翰冠怒道:「我楚某人,怎能與那不孝之女一般,對朝廷卑躬屈膝?」

    刁紀銘道:「形勢如此,不得不為。況且,也許如此才是唯一正確之道,現在想來,我軍原本應該比紅巾軍早一步做才是。」他心知,不管楚翰冠如何發怒,最終都會聽從他的意見,是以面對著楚翰冠的怒火,絲毫不急。

    楚翰冠道:「怎麼說?」

    刁紀銘道:「我們與紅巾軍打得太久了,照這般下去,誰也吞不了誰。非等我們兩方分出勝負的話,天下局勢已經不知變了多少。況且,如今天下的大義是什麼?是勤王,是驅逐蠻夷。若繼續為『盜』,我方只能死困於一地,若加入大義,可供騰挪的地方,一下子便多了許多。楚帥,時局不同,我們已不可再著眼於西南一處。我猜鳴山的鬼軍師,也是這般說服紅娘子的,雖然不甘,但或許,這才是久遠之計。」

    斷稼山上,一片死寂,唯有刁紀銘一人的話語,在滔滔不絕的說著。

    最終,楚翰冠的眉頭,慢慢的舒展了開來……

    ※※※

    臨安城,皇宮。

    新帝宋弘立於陛階之上,意氣風發。他環視群臣,負手道:「斷稼山賊首楚翰冠,緊跟著鳴山紅巾軍獻上降表,意欲接受招安,眾卿以為如何?」  

    自宋弘登基之後,一改舊制,取消了樞密院,重用武將,建立御營司,徹底改變了以文統武的作風。以往只是形同於虛設的「三衙十御」制,也成為了新朝的主要軍制。

    也正因此,此刻在他的階下,武將居多,其中不少,亦是從軍中中層提拔而起。

    在宋弘的詢問下,一名文官道:「恭喜陛下,此乃陛下洪福,天佑大周。鳴山、斷稼山盡皆歸服,朝廷不發一兵一卒,平定西南,此全賴天子威儀,陛下聖恩……」

    宋弘冷冷的道:「不要跟朕說這些虛的,若真是天佑大周,則西南不會亂,蠻夷不會來。如今眾寇雖受招安,朝廷卻也無力分他們兵馬,收他們土地。中原未復,巴蜀未定,朕哪來的威儀,何來的聖恩?」

    那文官馬屁拍在馬腿上,訕訕的退了下去。

    殿前司指揮使車健宇上前道:「陛下,斷稼山欲受招安,歸順朝廷,不知威遠軍是何態度?」

    宋弘手中持一奏章,道:「鳴山上表請降,神武左軍護軍居志榮連番上表,力言鳴山賊寇不可信,鳴山賊首紅娘子的義父,乃是混世魔王宗相,宗相最終為朝廷所殺,她怎肯真心歸降?其後,朕派葉鵬程葉卿親往鳴山一探,葉卿傳回消息,說鳴山的確是有歸順朝廷之心,況且以鳴山所在之地,即便它誓與朝廷為敵,朝廷目前也無力剿滅。如無此心,他們又何必獻上降表?朕一想,也的確是這個理。況且,以如今之局勢,只要他們名義上歸順朝廷,肯接受朝廷調令,縱然留兵占地,對朝廷也是有利的。因此,朕並未採納居卿的意見,直接便讓葉卿代朕宣旨,招安鳴山,其後居卿也未再發言。」  

    繼續道:「鳴山接受朕的招安之後,朕便令他們配合神武左軍,攻打斷稼軍。緊跟著,斷稼山賊寇同樣獻上降表,欲歸順朝廷。這降表,是經由神武左軍呈上來的,神武左軍護軍居卿的奏章也跟著送了上來,然則對於是否該接受斷稼軍投誠一事,居卿並未表態,只是略為分析了一下其中利弊。」

    一名官員道:「敢問陛下,居將軍所言之利為何?弊又為何?」

    宋弘道:「弊者,若說鳴山一方,多少還可算是主動歸順,斷稼山賊寇,此次分明是在鳴山軍與神武左軍的兩面夾擊下,迫於形勢,為了自保被迫歸降,難保日後不反。利者,一來,朝廷既已經接受了鳴山歸降,再招安斷稼山,正可為天下表率,同時也可振作士氣。二來,紅娘子之義父雖為朝廷剿滅,但宗相謀反,朝廷派兵鎮壓乃是天經地義,真正讓紅娘子痛恨的,反倒是當年分裂了紅巾軍,使得宗相兵敗的斷稼山賊首楚翰冠。楚翰冠本是宗相之副手,臨陣反目,弟兄相殘,紅巾軍與斷稼軍交戰多年,水火難容。」

    繼續道:「居卿認為,紅巾軍有歸順朝廷的可能,但絕無可能與斷稼軍談和。朝廷既接受了紅巾軍的歸順,那不如亦接受斷稼軍的投降。若是剿滅了斷稼軍,萬一紅巾軍一反,朝廷等於是反幫紅巾軍除一大敵,使得紅巾軍坐大。接受斷稼軍的投誠,反可讓這兩家彼此牽制,任何一方若有反覆,朝廷都可助一方圍剿另一方,在這種顧忌之下,倒可讓他們任何一方,都不敢輕易再反。」

    群臣彼此對望,車健宇道:「居將軍此言有理。以臣看來,雖說是有利有弊,但終究還是利大於弊。只是,斷稼軍此番乃是被迫降服,為示朝廷恩威,可讓楚翰冠將其子送入臨安,一來,朝廷將其子封官,以示恩德,二來,將其子留在朝廷,以為人質。此外,鳴山與斷稼山俱受朝廷招安,自然要兩軍罷戰。然也不可讓他們就這般閒著,當以朝廷旨意,令他們北上與苗軍作戰。如今苗軍占據巴蜀,又連下我華夏淥、螺二州,朝廷官兵俱在長河南岸駐守,以防蠻軍南下,對苗軍無力抵抗。令鳴山、斷稼兩軍與苗軍作戰,則可牽制苗軍實力,同時也可看他們是否真心歸降,若是真心歸降,日後論其功勳,封官拜將,亦無不可。」

    宋弘道:「愛卿之言,正合朕意!」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7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