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30頁

    裴度天賦並不甚高,但確實跟隨裴該多年,是多少是能夠摸到一些大都督的脈搏的。郭默殺戎人青壯,他並不多勸,直到郭思道要向婦孺舉起屠刀,這才趕緊扯住——因為他知道,那是裴該的心理底線,萬萬不可突破。

    裴該自命並無婦人之仁,他更欣賞孔子的話,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那麼何以為「直」呢?你操械反我,我必殺之,若只求自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誠如郭默所言,戎婦普遍比晉婦要剽悍,也有一定抄傢伙幹仗的能力,但光有能力不算為罪吧?即便遊牧民族,也很少有編婦人為軍,出征搶掠之事,絕大多數情況下,婦人只有在保護自己親眷和財產的時候,才會被迫端起武器來。

    則殺老戎猶有可說——全民皆兵嘛,老戎確實也有可能上陣——殺婦孺就屬十惡不赦了,裴該的這條底線是絕對不可觸碰的。

    裴家軍法中並沒有不可殺降、殺俘一說,因為其實裴該也曾多次殺過,只是數量很少罷了。因應具體情況,或者是為震懾敵膽,或者是方便圈押俘虜,有時候亦不得不作此暴行,所以不可能明確劃線,一律嚴禁。那麼既然如此,在還沒有深入調查之前,就不能說郭默觸犯了軍法啊。

    除非郭默真的殺戮了婦孺,那才罪無可赦——因為軍法嚴禁殺害平民,不管晉戎,而婦孺理論上是不能算作軍事人員的。  

    所以他也只能暫時按壓住胸中怒火,改為諄諄教導郭默了——

    「且卿一路行來,不許戎部請降,則其必然操戈,豈非先將兵械交於彼手,再以此論罪,故意坑陷麼?且殺其卒而滅其族,猶可震懾他戎,若連老弱皆戮,其誰還敢降者?西州如何底定?社稷如何得復?」

    後世網絡上有很多殺光某族的叫囂,這種極端種族主義言論,向為裴該所不齒。固然,即便中華民族也不是純以仁德化被萬方——那只是美好的理想而已——的,偌大疆域,也不是充話費送的,對於別族的血腥屠戮,史不絕書。但存在的未必合理,即便合理也不合乎道德,不合乎道德的事物必留絕大隱患。

    從來種族屠殺就絕不可能使一個國家富強,與此相反,是一個國家富強之後,才有種族屠殺的資本,且同時,對於一個富強的國家而言,種族屠殺反倒是最失敗的擴張手段。某些笨伯或者說懶蟲,完全不會分析社會現狀,不屑於研究複雜多變的民族問題和階級問題,只是啟動他們平滑如鏡的大腦迴路,揪住未必真實的表面現狀,然後想用簡簡單單一個「屠」字就解決全部問題——搞政治怎可能那麼輕鬆愜意?

    即以今時今日而論,倘若種族屠殺真能加速中國重新統一,進而富強的步伐,那麼裴該寧可抹殺良心,遭到萬世唾罵,也會嘗試採取這一政策。但那根本是不切實際的妄想,雍、秦兩州胡戎有數十上百萬之多,你怎麼可能殺得過來?需要花多少時間、代價才可能殺絕?對方難道就束手任由你殺不成麼?你屠彭胡一支,則他族驚懼之下,是從此偏過脖子來任由你砍,還是乾脆起而一搏?  

    「苟晞、王彌等殺戮百姓,所過殘破,於今安在啊?豈晉殺不盡,而胡可殺盡麼?我不欲使卿為白起、項藉,身死而名墮,卿其能知我苦心否?」

    郭默聽裴該口氣有所鬆動,倒也見好就收,不再狡辯,只是連連頷首請罪,說自從大都督遣使頒令以來,我就沒再妄動屠刀了……

    可是他殺的就已經不少啦,事後清點,三縣戎人,泰半屠戮,竟不下三萬之眾!裴該緊著攔阻,才剩下萬餘青壯,以及大群的婦孺而已。

    而且經過彭夫護這麼一鬧,都盧已成空城,晉人也基本流散,於是裴該無奈之下,只得毀棄都盧城,將剩餘晉人也全都遷居到烏氏去。

    對於所俘戎人,多數押往扶風國,與晉人混居屯墾,其中戎婦適齡者,皆配晉人——倒有一半兒都被前軍將士瓜分了——小戎擇十歲以下孤兒,送長安入孤兒營。

    對於郭默,裴該先是訓斥,繼而勸誡一番,暫不嚴懲,記其大過一次——並將此事通告諸將,引以為戒。郭默逃過一劫,深感裴度勸諫之恩……

    第四十九章 螳螂捕蟬

    裴該和郭默、裴湛等人商議,沿邊築堡,以御戎擾,從西山到朝那,近四百里地,二十里一堡,總計十九座,各駐弓手百名——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起碼需要花費半年時光。  

    一切安排既定,他便離開烏氏,繼續東行,於路巡查,經臨涇、西山、梅邑、泥陽,而至馮翊郡的頻陽縣。此時劉虎已被陶侃擊退,陶士行正駐軍在北方的粟邑,聞訊匆匆趕來謁見。裴該對陶侃就要客氣多了,親執其手,對面而坐,詳細探問與劉虎見仗的經過。

    陶侃稟報導:「鐵弗部武器雖不精良,其眾卻極驍勇,加上路狹山險,多次見陣,我皆難以排布大軍,只能以相等兵力,作正面搏殺……」

    陶侃論水戰能力,乃是當世第一流的,步兵陸戰,也可以算是准一流,加上久駐馮翊,對於山川地勢摸得很透,因此才能料敵機先,把劉虎給死死堵住。但即便如此,除了最後一仗利用地形之便,突出奇兵,殺得劉虎大敗,被迫退出馮翊外,雙方戰損比都很接近——由此可見鐵弗善戰之名不虛了。

    陶侃說了:「大司馬自留台長安,即將諸營合為三軍,大肆擴充,新卒雖然多為關中子弟,天性剽悍,奈何整訓時間尚且不足,難當強敵。然而,即便是當年北伐時之銳旅,欲正面摧破劉虎,恐怕亦非易事啊。如此強兵,若真的黨附劉曜,必為心腹大患——還請大司馬細審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3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