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40頁

    祖逖向來尊敬這位兄長,與祖約不同——祖約對這個異母兄長,則是厭多過愛,畏多過敬——他認為論起兵戎爭鋒,自己或有一日之長,若是臨朝執政,統籌諸事,還是祖納的能耐更大一些。因而聽得祖納所言有理,便即起身附和。

    至於梁芬、荀崧等人,主要覺得我等才剛排斥了祖約,而使祖納代之,祖士言初到,總不好馬上給他個下馬威吧?多少得賣他一點兒面子,示以尊重,以免把他再趕到祖約一頭兒去——倘若把祖納逼成了祖約第二,那咱們辛苦周折,究竟為的何來啊?

    反正只是外交而已,小問題嘛,不贏房子不贏地的,就暫時從了祖納,又打什麼不緊?

    因此裝模作樣分辯了幾句,也便後退一步,從了祖納所言。洛陽朝廷就此對於劉粲和李驤的來信,全都置若罔聞,絕不表態,只是厚待來使,送其歸去而已。

    隨即王敦和周訪也各有奏上,互相攻訐,群臣全都右周訪而左王敦——具體情況雖然尚未調研,難明曲直,但周士達才剛拿下漢中啊,立下如此大功,就算有點兒小過錯,也可以含糊不計了吧;反倒是王處仲,先不能急救巴東,復不能攻陷蜀地,僅僅跟巴氐見了一仗,雖雲大捷(當然是扯謊了),卻不得寸土,那你又有什麼臉面彈劾周訪呢?

    祖逖說應當下詔切責王敦,卻被荀組、梁芬等人所阻,認為王處仲方縱橫江上,保障南方,在朝廷尚且無力南顧的時候,實在不宜過於逼迫。再者說了,既命丹陽王總江南軍事,那處罰王敦也得先跟司馬睿打個招呼吧。  

    最終決議,重賞周訪,加封尋陽縣侯,拜為征西將軍,允其二子萌蔭,麾下有功將兵,皆有升賞。至於王敦,暫且不理。

    第三十七章 興亡續絕

    當日退朝之後,荀崧暗中找到梁芬,問他:「司徒公,朝廷於內外諸事,只是不答不理,長久下去,恐怕威望難振啊,如何是好?」梁芬笑一笑,莫測高深地回覆說:「但關中穩固,朝廷威望自高,何所傷也?」

    至於關中方面,裴該先接到了熊惕之和梁懃的上奏,二人自然也是相互攻訐,各言彼非。但長安政權與洛陽政權終究不同,情報工作做得相對要好,則對於武都氐亂,裴該幾乎同時得著了裴詵的詳細匯報,誰是是非,一目了然。

    但他先不搭理此事,卻急與屬吏們商議,問道:「熊悌之既退,復傳王處仲也攻巴東不克,返歸江陵,則周士達孤軍而深懸敵境,情勢大為不利,如何是好啊?」陶侃捻著鬍鬚,緩緩說道:「若止孤軍深入,尚且無礙,以士達之能,自可勒兵緩退,必不為敵所趁。然而……恐怕王處仲將趁機謀奪襄陽,若襄陽失,士達後路斷絕,進退無據,便兇險了……」

    裴該一撇嘴:「王處仲、世將兄弟,多半會為此下作無恥之事!」頓了一頓,又說那咱們也沒辦法啊,終究相隔甚遠,咱們既不能再發兵自武都南下,策應周訪,也不可能遣將到荊州去,協助陶瞻守備襄陽城……  

    裴嶷卻道:「即便王處仲兄弟奪取襄陽,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進兵與周士達相攻,唯恐彼等斷絕糧秣供應,而使周軍自亂……可命成方南下供輸軍糧,使周士達多維持幾日,方便籌謀對策。」

    「成方」就是裴軫,時為上洛郡守。上洛是司州最西南部的一個郡,南接魏興,那就可以嘗試把府庫中的存糧,多多少少給周訪送一點兒去應急——「即便杯水車薪,起碼能使周士達感德於明公。」

    可是誰成想裴詵好不容易搜集起來的三千斛糧草才剛進入魏興郡內,就傳來消息,周訪已克漢中。消息傳到長安,陶侃不禁慨嘆道:「士達詐死破敵,奇謀妙計,自能名垂青史,我所不及也。」

    裴該笑著安慰他說:「陶君,何必妄自菲薄,豈不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麼?周士達用計懸危,乃為王氏兄弟所逼,不得已而死中求活,何足為法。」

    隨即就跟陶侃、裴嶷商量,說既然周訪已得漢中,那武都方面的外患就基本解除了,再加上仇池氐幾乎盡滅,則不必要再屯紮一營兵馬在郡內——「我意將熊悌之召回長安,別署郡尉,於當地料民為輔兵,鎮守諸縣,君等以為如何啊?」

    裴嶷搖頭道:「先不必召還熊悌之,而應行文斥責梁懃,命其來長安謝罪。」  

    裴該微蹙雙眉,問道:「叔父之意是……」

    裴嶷笑道:「若梁懃不肯來,正好使熊悌之揮師進剿,除去宕昌之隱患;若其肯來,乃可留於長安,或者置之別郡別縣,斷絕其族與宕昌羌人的聯繫。到時別命武都縣長,可以徐徐解決宕昌問題。」

    不管怎麼說,梁懃在宕昌也屬於半割據勢力,不定什麼時候這堆柴草就會燃起火頭來的,不可不防。在裴嶷等人看來,即便梁氏占據武都一縣,也不為禍,但問題他麾下還有那麼多羌人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晉人世豪尚可容忍,至於氐羌酋大,那得著機會就得給剷除嘍。

    裴該頷首,隨即又問:「武都縣內方經屠戮,氐雖滅,羌心亦未必穩固,倘若梁懃應命前來,則命誰繼任縣長為好呢?彼處晉戎雜處,當用明晰情勢之人,方可保安。」

    裴嶷建議說:「熊悌之所薦張節理,京兆人士,因胡亂而流亡武都,久在郡內,或者可用。」

    裴該想了一會兒,實在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只得點頭道:「如此,可命其先歸長安,待我見了,確實可用,再實命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4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