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45頁

    最終還是王舒出主意,說:「羲之方冠,昔裴文約在建康時,每問羲之,似乎獨重此孺子——不如遣羲之北上,如何啊?」

    裴該為什麼會那麼瞧得起當時還是個小孩子的王羲之,沒人能想得明白——或許是緬懷其父王曠?可沒聽說裴嵩、裴該兄弟跟王曠有什麼特別的交情啊。

    王舒一出此言,王悅也想起來了,忙說:「自從衛氏北歸,羲之每常念之,欲往相訪,不如便以此為辭?」

    王家一門,精擅書法,其中王導、王敦、王廙,那都是當世有名的書法家——也包括王羲之的先考王曠。所以王羲之可以說是骨血里就有喜歡書法的遺傳因子,但他對於本家的書法卻並不感冒,反倒獨尊魏時大家鍾繇。因此當聽說衛氏南徙之後,王導特意懇請衛夫人到家中來,教導這個天分頗高的小侄子。

    ——衛氏也是書法傳家,衛夫人的從祖衛覬就曾經師承鍾繇,所以衛氏所傳,是鍾氏書法,衛夫人則還在閨閣之中,其才名便已哄傳中夏了。

    但是教了沒幾年,中原既復,李矩、衛展等便北投裴該去了,衛夫人自然也要跟著老公登程,不可能獨自一人留在建康。王羲之驟失良師,遭逢疑難再也無人可問——其實可以問本家叔輩,但他卻不樂意——就多次向王悅等人透露過想法,說我一旦成年,必要北向關中,去訪衛師。  

    恰好,王羲之在本年三月份,年滿十五,正式舉行了冠禮。

    周禮雖雲男子二十而冠,但事實上歷朝歷代,守期甚至延後的情況非常罕見,大多數都會提前行禮。唐儒賈公彥注《儀禮》即云:「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與諸侯同,十二而冠。」後世還有傳說,周文王十二而冠,十三歲生伯邑考,周成王十五而冠……當然啦,是真是假,無從考證。

    而魏晉之際,貴族男子則普遍十五到十八歲行冠禮。王羲之的生父王曠早歿於中原,然後跟隨叔伯輩南渡不久,他娘也過世了,只得依王導而居。王曠這一支,與王導、王敦同出於王覽,其父王正生育三子,王曠為長,次王廙,幼王彬。王廙、王彬,皆依王敦,在荊襄之間任職,所以王羲之在建康,可以說孤零零一個。王導雖然保愛之,終究我不是他嫡親的伯父啊……

    由此便建議王羲之早冠,好挑起家族重擔,並且擔負延續子嗣的責任,方不負於王曠在天之靈也。

    即於三月間為其行冠禮,並起表字,喚作「逸少」。

    因而今日王舒、王悅就想起了王羲之來,建議說,可以讓羲之以求學為名,到關中去啊。裴該既然貌似挺喜愛逸少那小子的,或許願意相見,而即便不見,李茂約見為行台警部掾,通過他也能跟裴該重新搭上關係。王羲之是小輩,又剛成年,那他的臉能算是臉嗎?就算去貼裴該的冷屁股,也無關緊要,起碼不會影響到我王家的聲譽吧。  

    王導沉吟少頃,最終首肯了此事。但他不合一轉眼便通告了庾亮,庾亮當即提出來:入關訪師學習書法,這是好事啊,我兄弟庾翼也當同行……

    庾元規素性自傲,即便他也懊悔當初不該太過用力扯裴該的後腿,但事已至此,我是絕不會主動向對方低頭的——話說裴該你咋不來徵召我庾氏子弟呢?你就真這麼恨我?

    然而當不住他幾個兄弟——庾冰、庾懌、庾條——整天跟家中抱怨,說都是阿兄你惡了裴該,導致被貶,連累我等也難得出頭之日。庾亮無可奈何,鎮日神傷——關鍵他想不明白,裴該那小子,還有祖逖那老粗,怎麼就竟然能成功了呢?

    非止王、庾,當世很多人全都想不明白,其緣由麼——能力不足、眼界太窄,更無統馭兵馬、決勝疆場之志是一方面,更主要的,人人都視中原為畏途,根本就不敢去披荊斬棘,捨死忘生地奮鬥,那難道成功會從天上主動掉下來不成麼?

    所以聽王導透露了要派王羲之到關中去的想法,庾亮略一思索,便即提議:讓我兄弟庾翼也跟著一起去吧。

    第二十五章 縱橫之道,起於周衰

    庾翼乃是庾亮的幼弟,年方十三,但其在書法上的天賦和悟性,卻是連身為書法大家的幾位兄長——庾亮、庾冰、庾懌全都深感詫異和欣慰的。  

    後世傳說,庾翼的書名曾一度在王羲之之上,遂有「家雞野鶩之誚」——我的子侄怎麼都去學逸少書法了?分明不愛家雞愛野鴨嘛。後經較量,方才心服,認為王羲之為「伯英(張芝)再生」。

    由此庾亮便趁著機會,急匆匆返家,與兄弟們商議,旋即給年僅十三歲的庾翼行了冠禮,起字「稚恭」,要他跟隨王羲之一同到關中去訪衛夫人。

    庾翼不明白,就說:「諸兄書法,皆有可觀,弟尚未學全,又何必去學別家?」庾亮氣性大,不肯明言,倒是庾冰不在乎,直言道:「訪師學書為假,欲稚恭往謁大司馬,為我庾氏預留退步是真……」

    庾翼苦著臉說:「弟尚年幼,實不會做此等事。」庾冰說你不會沒關係啊,你只要跟著王羲之到長安去,到時候他怎麼辦,你就也怎麼辦,即便不能討得大司馬的歡心,也算預先表明態度,方便咱們接下來的籌謀、安排。

    就此挑選了數十名僕役、部曲相伴,用一艘大船,載著兩名少年登程。計劃是先溯江而上,去武昌拜訪王敦,然後在夏口轉入沔水,直放襄陽;過襄陽後就必須棄舟登陸了,從陸路先往洛陽,再去長安。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4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