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57頁

    按照裴該的吩咐,衛循先跑去查看衙門和府庫,結果一瞧,空蕩蕩的,不但門可羅雀,而且掃不出一文錢、一粒米糧來。想想也是,官吏既然全都落跑了,百姓們才不會那麼老實,不動府庫呢,沒把衙門拆盡當成劈柴燒,就已經算是很敬畏王法啦。於是衛因之便領著人到處去拍富戶的門,通報刺史和太守率軍經過,要求樂捐軍糧。

    名為「樂」捐,自然沒人真能樂得起來,富戶們一開始還砌詞推諉,說我們也都餓著肚子呢,哪兒有糧食資供軍需呢?衛循當即拍案瞪眼,呵斥道:「汝等面無菜色,身著綾羅,而雲無糧,誰會相信?!」

    裴該之所以派衛循去,一是這小子嘴皮利索,比較能說,二是相貌粗豪,就不似個好說話的主兒,再加上旁邊兒還有甄隨那般凶丑之徒,故此一番威逼之後,富戶們也只得湊了五百斛糧、三十匹絹,交給這一行惡客了事。

    因為衛循說了啊,使君與太守帶著五千精兵經過,汝等若是曉事,獻出糧秣來勞軍,那就不進城來啦,否則定要血洗此城!富戶們自然也有耳目,探聽到邗溝西岸確實駐紮著一支軍隊,並非虛言恐嚇……算了,還是破財免災吧。什麼使君、太守,這朝廷官軍跟盜賊匪寇也沒什麼區別嘛!

    第二十三章 幾封信

    裴該、祖逖一行浩浩蕩蕩進入淮陰城,是在這一年的六月上旬。  

    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所以淮陰城顧名思義,就是坐落在淮水南岸的城池。此縣古已有之,據說肇建於戰國時代,秦時歸屬泗水郡——韓信的淮陰侯,封地就在此處——漢、魏時則先後隸屬於東海、下邳、臨淮等郡國,直到晉武帝太康三年,才歸屬廣陵郡,並將郡治設在此處。廣陵八縣,在淮南有輿縣、廣陵、海陵、高郵、射陽、鹽瀆,以及臨淮,在淮北還有一個淮浦縣——裴該等人暫且不打算渡去北岸治理。

    既是廣陵郡治,又瀕臨淮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故而祖逖曾留部曲高樂等人在淮陰城內,聯絡同道,並且打探周邊消息。一行人就此順利地進了城,先修繕衙署和府庫——不過城裡只有郡衙、縣衙,卻並沒有州衙,祖逖想把郡衙讓給裴該,卻被裴該婉拒了,反正暫時也沒人堪當淮陰令之職,那就我委屈委屈,一州之長入居縣署吧。

    召集城內富戶議事,並且打問縣內情況。這一問可了不得,敢情淮陰大縣,戶口原本為一郡之首,可是等到天下大亂,長吏皆棄守而去,就徹底變成了法外的罪惡淵藪,百姓流離,盜賊四起。不過最近一年多的時間倒還勉強算太平了一點兒,因為各鄉地主都建築了塢堡固守,把零星盜匪也都剿得差不多了——當然啦,大股的對付不了,只可勉強自守。

    一縣之中,竟有塢堡十一家,大的可出丁壯一兩千,小的也有五六百。一連好些天,裴該和祖逖都忙得腳不沾地:祖士稚主要是鞏固城防,並且安排營地,開始親自操練那新募的兩千流民兵;至於裴文約,他有兩件事要做,一是行文給各鄉塢主,要他們到縣城來會商防務,二是安排那些流民的家眷去屯墾。  

    地方早就已經選好了,就在邗溝以東,與射陽縣交界的地方。那裡地勢低洼,容易積水,老實說並不算什麼良田沃土,但好在向來農民不多,荒地連片,可以直接收歸政府所有——裴該終究初來乍到,力量和精力都很有限,還不可能直接跟地主們起激烈衝突啊。

    積水不要緊,可以開渠泄水、砌壟防澇嘛,雖然做工的多是些老弱婦孺,好在不趕時間——已經快要秋收了,頂多也就種點兒短期可以成熟的菜蔬,想種糧食只能等明春——只要能在霜凍前把田地拾掇出來就成。

    當然啦,其中也摻雜了少量的壯勞力——這片地域內區區十數家自耕農,裴該老實不客氣也全都給逮起來,貶為軍戶了。

    這件事情,主要交給媯昇來辦,因為三名幕僚之中,就他們家產業最富,在烏程縣內擁有上百頃田地,而且媯伯潛也不是坐鎮中樞的大家長,他實際督過農戶、收過租子,欺過男也霸過女啊,照道理說應該有點兒農業工程的管理能力吧。

    縣事則都交付給別駕卞壼,由衛循和周鑄輔佐之,相信以卞望之的本事,區區一縣,應該可以安頓得妥妥噹噹吧——他又正好才剛實際管理過一個縣。裴該稍微清閒下來——就等著那些塢堡主登城了——當晚就鋪開紙,提起筆,他還有好幾封信件必須要寫。  

    第一封信開篇:「東海王太妃姑母大人……」既然自己已然在淮陰安頓下來,自然要寫封信向裴氏通報個平安啦。他本來想把這一路上所見到的民生凋敝、盜賊縱橫的情況,添油加醋,往不堪里再多寫三分,以便將來阻撓杜家送女北上,可是再一琢磨,真要是把時局描繪得太過艱難,裴氏不會擔心自己嗎?算了,還是簡而言之吧,順便通告一聲,你妹夫卞壼已然到了我的幕中。

    第二封信則是:「王公閣下鈞鑒……」寫給王導。他得經常性地和琅琊王氏聯絡,表示願托腹心,裴王兩家可以和衷共濟。當然啦,隨著自己勢力的逐漸穩固,甚至有所膨脹,王導等人肯定會心生疑忌的,到時候必然設謀掣肘,真是躲也躲不過……不過最好能把撕破臉的日期儘量延後,留給自己足夠的準備時間。

    第三封信——「郗公閣下鈞鑒……」收信人為郗鑒郗道徽。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5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