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陶侃點點頭:「曾任武岡令、江夏太守,但在任都未及一年。」
「好,」裴該點點頭,「那我便將下邳國託付給陶君了,期以三年,陶君不但要使百姓得溫飽、知禮儀,還須訓練一支強兵出來,以便守備徐方,甚至於北進中原——可能辦得到麼?」
陶侃輕輕嘆一口氣:「我勉力為之吧。」
裴該又問熊遠:「熊相如何,從前可曾理過民事麼?」
熊孝文回答說:「曾為豫章主簿、功曹,後領武昌太守,但未能到任。」
裴該嘴角一撇,微微而笑:「那我便拭目以待,熊相如何使彭城百姓知曉禮儀了。」
……
東海王妃裴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裴該留在江東的情報頭子——雖然不大稱職——她利用自己尊貴的身份,自然可以接觸到建康城上流社會的每一分子,不管是北傖還是南貉。不過裴氏日常接觸最多的,自然是各家貴族婦人,所以她傳遞給裴該的情報,很多牽扯到內帷之事,張家長、李家短的,說實話價值不高。
沒辦法,終究沒有受過正規訓練——話說這年月也沒有什麼情報科目——區區一深閨婦人,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就已經很了不起啦。
但只要裴該明確指定了所要探查的內容,裴氏所能給出的訊息還都挺詳細的。比方說這次,短短半個月之後,回信便即送抵淮陰,信中明確開列出熊遠的履歷——不過止及於三代,因為這位熊孝文,三代之前連士人都還不是呢……
倒真是家雀跳上枝頭變鳳凰的神奇出身,簡直比前漢公孫弘從放豬娃奮鬥到丞相還要精彩,當世大概只有從奴隸到將軍的石勒可與之相提並論。
熊遠的祖父名叫熊翹,原本不過是石崇家中的奴僕而已,但是據說知書達理,還個性廉潔、正直——真不知道石家怎麼會出了這麼一號奴才——結果某次被潘岳見到了,非常驚奇嘆賞,勸說石崇把他釋放為平民。熊翹就此返回南昌老家,終究是大戶人家出來的,那腰杆兒肯定比鄉下土地主要硬啊,也不知道怎麼一來,竟然得以躋身於士人的行列。
等到孫子熊遠長大成人,因為在家鄉名望比較高,就被縣中召為功曹。熊遠一開始還不想去,縣令命人強迫給他穿上深衣,戴上巾幘,還押著他給自己磕頭,這才揪他出了山。然後僅僅任職十多天,熊遠就被推薦到了郡中,擔任文學掾——由此可見,這人的文采應該是不錯的。
然而熊遠還是不肯去,說:「辭大不辭小也。」還不如讓我留在縣裡呢。郡守考察了一番,覺得這人挺有本事,竟然舉他為孝廉。
數年後,郡守奉命前往西陲去討伐氐羌,要求熊遠跟隨,熊遠說我不懂打仗,不肯從命,但是一直把郡守送到隴右才回來。其後新任郡守夏靜又辟他做功曹,等到夏靜去職,熊遠又一直把他送回老家會稽,方才返鄉——看起來倒是個挺重情義的人哪。不過也說不定只是表面功夫做得好,為了養望而已。
從此熊遠就一路高升,做過州主簿、別駕,還被舉為秀才。華秩做江州刺史的時候,甚至署他為武昌太守、寧遠將軍,就此邁入了高官的行列。可是華軼後來被討平了呀,據說砍下他腦袋的,就是裴該所熟悉的那位衛展衛道舒——書法家衛夫人的兄長、美男子衛玠的堂兄——熊遠不知道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竟然逃過一劫,沒受牽連。
然後就在此前不久,司馬睿就任左丞相,下旨徵召熊遠入幕,做了主簿。裴該有一點沒有猜對,熊孝文還真不是噴了什么姓王的姓庾的當權者,而是當面噴了司馬睿,所以才被趕到了江北來的……
隨信還附上了熊遠噴司馬睿的奏章,也不知道裴氏是怎麼搞到手的。裴該展開來一讀,我靠,果然是個文采斐然的大噴子哪!
原來不久之前,有消息傳到江東,說劉曜在燒毀了洛陽之後,還派兵發掘晉武帝司馬炎的陵墓。司馬睿聞訊自然痛哭流涕,熊遠卻上疏說,消息未必確實,您現在哭個屁啊?您應該暫署一位河南尹,派他去中州調查此事,倘若消息確實,到時候再哭不遲。倘若就這幾句話也就罷了,熊遠接下來卻說:
「即宜命將至洛,修復園陵,討除逆類。昔宋殺無畏,莊王奮袂而起,衣冠相追於道,軍成宋城之下。況此酷辱之大恥,臣子奔馳之日!夫修園陵,至孝也;討逆叛,至順也;救社稷,至義也;恤遺黎,至仁也。若修此四道,則天下響應,無思不服矣。昔項羽殺義帝以為罪,漢祖哭之以為義,劉項存亡,在此一舉。群賊豺狼,弱於往日;惡逆之甚,重於丘山。大晉受命,未改於上;兆庶謳吟,思德於下。今順天下之心,命貔貅之士,鳴檄前驅,大軍後至,威風赫然,聲振朔野,則上副西土義士之情,下允海內延頸之望矣。」
大概意思是:應該立刻派兵北伐,修復園陵,剿滅逆賊。修復園陵可以彰顯孝道,剿滅逆賊可以順應天意,救護社稷是大義之舉,撫恤百姓是仁德之事。您只要做成了這四條,自然天下響應,無不服從——還請趕緊發兵吧,不要冷了中原軍民之心!
司馬睿當即回復,空口白話誰不會說,如今荊、湘兩州動亂未息,我哪兒有兵北伐啊?庾亮趁機建言,說熊主簿既然那麼想北伐,不如就派他去江北任職得了……
裴該手捧著裴氏親筆抄錄的熊孝文的奏疏,反覆讀了三遍,感覺此人真有一枝生花妙筆啊,你瞧這對仗運用得可有多嫻熟,文意層層迭進,當真氣勢恢弘。只是有點兒可惜,這噴得還不夠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