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00頁

    淮泗塢堡規模頗大,常居民眾在五百戶左右,各家都有一定的浮財和存糧,僅僅靠著一千縣卒花費一晚上的時間,肯定是搜掠不乾淨的。但甄隨縱火燒塢後,即便有漏網的財貨,也肯定都被掩埋在廢墟之下了,還怎麼可能輕易就被刨出來?

    劉夜堂橫了甄隨一眼,然後繼續向裴該稟報:「……也或許只是朝食。倘若敵騎果有掩襲縣城之意,則必在午前渡淮,約午、未之間抵達蔣集崗。」

    裴該點一點頭,隨即又問:「我軍如今不過八百之眾,據傳胡騎在兩千上下,卿可有勝算麼?」

    劉夜堂笑一笑:「祖太守臨行前,曾請使君一旦遇敵,當先至蔣集崗列陣,以挫其鋒芒,正是看中了此處的地利之便……」以甄隨為首,如今軍中都習慣稱呼裴該為「都督」,但劉夜堂終究與他們不同,是掛著正經的一州守從事頭銜的,所以背後叫「都督」,當面仍稱裴該為「使君」。他隨即伸手一指:「使君請看——」

    作為淮泗、蔣集二鄉分界的淮水段,有將近五十里長,春日裡多處流緩且淺,騎馬可以涉渡,淮陰方面只在淮泗鄉最東側建造了一座沿岸燧堡,所以是很難封鎖得住的。而且這段淮水的寬度往往只有六七十步,弓箭手可以輕鬆地從北岸射至南岸,因此也不可能靠幾條小小的巡船游弋,便阻止胡騎南渡。正是基於以上這些理由,祖逖才建議布兵蔣集崗,而不是憑水列陣。  

    從淮水南岸到蔣集崗,大概三里路程,都是坦途,想在這一區域以步對騎,那是自尋死路。但是到了蔣集崗就不同了,一側是高阜,一側是密林,道路從中曲折穿過,並不便於騎兵的縱橫馳騁。

    據劉夜堂所說,他將以長矛兵加拒馬結陣防守,弓箭兵在後策應,因為地形狹窄,敵軍同時最多只能百餘騎沖陣,是絕對可以抵擋得住的。倘若對方過於魯莽,而己方也撞上大運,說不定還可能收穫極大的殺傷。

    「胡人但熟騎射,只要限制了彼等的速度,不難破也——且騎弓不能及遠,亦不如我方的步弓。至於羯賊,倒是也能步戰,但只要進退得法,亦難破我前陣。我所懼者,唯鮮卑長槊騎兵耳……」

    裴該瞥了劉夜堂一眼,心說你還真是什麼民族全都打過交道嗎?當下抬起竹杖來朝南方一指:「若彼等繞路襲我之後,奈何?」

    劉夜堂笑道:「使君但放寬心,此亦不必慮……」

    蔣集崗南面直接破釜塘,即便有高明的嚮導指引,騎兵從湖泊、沼澤之間曲折穿行過來,想要兜抄蔣集崗的後路,也得先走上將近百里的路程——那就起碼得走一整天啦。劉夜堂說我早就安排下人潛伏在破釜塘一帶,不管敵方是全軍繞路而行,還是分兵兜抄,咱們都能夠提前得到訊息。到時候大不了放棄蔣集崗陣地,退守淮陰縣城罷了,不至於會有什麼危險。  

    大軍行動,一天究竟可以走多遠呢?一般人常速行進,大概是每小時五到六公里的樣子,以白晝八個小時來計算,就能走四十五公里左右,放在晉代大概是一百里。然而大軍列隊而行,必須保持一定的陣形,還要拖帶大批輜重物資,速度就必須要打上大大的折扣。再者說了,你總還得留出休息、吃飯、便溺和紮營的時間來啊——軍隊隨時都可能遭受襲擊,士兵必須保持一定的體力,不可能長走不歇,否則一旦遇警,大傢伙兒腿都軟了,沖都沖不動了,那不是必敗無疑嗎?

    拿破崙時代的法軍是歐洲著名的擅長快速行軍的部隊,一般行軍速度大概是日行二十公里,但必須考慮到那年月重武器比較多,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行軍的速度——法軍可是以擅使大炮而聞名的。冷兵器時代的軍隊,很少有帶著大量攻城器械行軍的,一般都是殺至城下,再臨時伐木打造,所以行軍速度可以相對快一點兒,一天撐死也不過走上三十公里,也就相當於六七十晉里而已。

    當然啦,若碰上輜重過多,或者組織力低下,要麼象王衍那樣乘輦行軍,還走走歇歇的軍隊,一天能走三十晉里都頂天了。

    因此還必須考慮道路狀況,以及將領的統馭能力。曹魏名將夏侯淵專擅長途奔襲,當時軍中有歌謠說:「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也就是說日行在一百五十里以上——即便有誇張,有水分,所部在關西大平原上,應該也勉強能夠達到日行百里的速度。只是這路將領及其統馭的軍隊,歷朝歷代都鳳毛麟角,否則夏侯妙才也不會獨享大名了。  

    倘若是純騎兵的部隊,甚至一人二馬甚至多馬,可以換乘,行軍速度當然會相對快一些,但一般也很難達到日行百里。這是因為戰馬其實比士卒更為嬌貴,即便保持緩馳狀態,也不可能持久,否則必然掉膘,那等到臨陣的時候,就難以發揮出威力來了。

    故此劉夜堂才預判,倘若胡軍繞路而行,今日之內,肯定是到不了蔣集崗南面的,大不了我軍趁夜而遁,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被敵人咬住尾巴的。再者說了,破釜塘周邊土地鬆軟,沼澤連片,騎兵走起來只有比步兵更慢,恐怕他們再加明日一整個白天,都未必能夠趕得到。

    這也是支屈六率領騎兵部隊追趕一群老百姓,連追那麼多天都僅僅在尾巴上啃著了幾口的緣由所在——不管怎麼說,徐州也屬敵境,他是不敢放膽疾馳的。他又不是曹操在長坂,「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肯定也有所誇張),那是急著要拿下劉備,可以不計損耗,就這樣諸葛亮還說「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呢。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0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