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478頁

    哦,原本還有個王澄王平子,勉強湊合,可惜被我給沉了江了……

    乃准鄭澹之言,命其佐王應而守柴桑。沈充復進言,以恐華軍巢湖水師出濡須口,請實蕪湖之防——「望明公授臣樓船兩艘,蒙沖、鬥艦三四十,臣為明公守蕪湖,若華舟出濡須水而東,請為明公阻之十日,以待明公將大軍來,夾擊摧破之。

    「華人慾與我爭雄於江上,必造舟師,或出三巴,或出巢湖。其主力必渡江直指建康,有鄧伯山守備石頭,明公復破其巢湖舟師,東下橫江,則必不能渡,強渡則斃。若復有舟船出三巴而向荊襄,則唯令兄處弘(王含)牽絆之,明公待平東寇後復西,亦不難取勝也。」

    王敦點頭道:「士居所言有理,實乃萬全之策——即與卿舟船,往鎮蕪湖,務必堅守,以待我來。」

    ……

    江南方面的人事調動,很快便傳入了洛陽——王貢雖然死了,他那一整套諜報網絡並未因此廢置——恰逢陶侃奉詔歸來,裴該便與之商議、品評。

    裴該首先就笑著說:「江南其無人乎?王處仲雖罷王世將,亦多用自家親眷。」

    陶侃搖搖頭,說:「甘季思(甘卓)、應懷遠(應詹)、鄧伯山,乃至沈士居,皆可寄方面之任,其才雖不能與我朝諸將相比類,憑險操舟而守,亦未必下人,奈何王氏唯信其親,豈肯授權柄於他人啊?」  

    想當初自己和周訪就是遭到王敦的排擠,才被趕到北邊兒來的,實為因禍得福——陶侃心說我若還在江東,估計最高不過如甘卓一般,去給王含、王應之流貨色打下手罷了。

    裴該又問陶侃:「王處仲既命實建平之守,西舟難以遽下——尚須於三巴造船否?」終究建康空虛,咱們的主攻目標肯定放在東線,西線是否有增援,貌似並不重要了吧。

    陶侃回答說:「仍須於三巴造船,一則可牽制荊州兵馬,不使東援,二則——建平至秭歸,峽窄流湍,易下難上,我若以大舟船東向,豈是容易遏阻的?即取建康,司馬睿俯首,倘若荊、江兩州不定,王處仲亦必不肯降,恐怕戰事遷延不決。」

    裴該三問:「今使卿往巢湖,統領水師,未知對敵王處仲,可有勝算麼?」

    陶侃聞言猶豫了一下,方才緩緩回答道:「臣當先往,覘其形勢,再奏陛下……」看其表情,貌似並沒太大的信心。

    第六十二章 勢如破竹

    靖德五年冬,經過一年半時間的苦心準備,華帝裴該終於下令征伐江南。

    總計兵分四路:東路以陸和為主將,謝風、劉遐為副將,率天武、神武、羽林三軍,出廣陵,謀渡而直指建康;中路陸衍、姚弋仲,率天策、定遠二軍,出襄城而南下襄陽;西路甄隨、周撫率虎賁軍乘船出三巴;此外以陶侃為平南大都督,統領巢湖水師(平江軍)和神策軍。  

    基本的戰略規劃,是先用東路軍吸引武昌、柴桑方面的晉軍沿江東援,巢湖水師則出濡須口以阻其去路;趁此機會,中路軍謀奪荊州北部地區,先下襄陽,復取江陵,一旦江陵克陷,即可呼應西路軍,兩軍會合後水陸並進,攻擊防衛空虛的武昌城。

    只要能夠拿下武昌,則晉軍主力喪失了在中游的大本營,必然崩潰;即便此前東路軍不能順利渡江,至此再渡,所受的阻力也將會降至最低吧,則獲勝可期也。

    所以此次戰役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巢湖水師能否順利阻擋武昌水軍的東援,二是中路軍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盡奪荊州的江北之地。

    包括巢湖水師,也即平江軍在內,此次一共動用了八個正規軍,齊裝滿員,總兵力在十三萬左右。當然啦,相應的還必須調用沿途輔兵、戍卒,及臨時徵用民伕,理論上都應該算進去,則將近二十萬眾——對外宣稱三十萬。

    這跟當年晉滅吳時,出動的數量差不多——倘若史料記載的水分不是太大的話。當時東吳以約二十三萬水陸兵馬來迎,如今建康政權則出不到那麼多——根據戰前調查,南軍連戍卒、力役,統算起來也不到二十萬,其中能夠及時參與沿江戰事的,最多五分之三。

    不過江南的舟船數量卻占絕對優勢,武昌方面有樓船十數,其餘大小戰艦不下千餘;柴桑半之,蕪湖則是樓船二,大小戰艦百餘;此外江陵至襄陽之間,亦時有百艦巡弋。  

    華朝方面,巢湖水師不過在陶侃的督造下,新建成了樓船七艘,並前三艘,正好十條,其餘大小艦船五百餘;甄隨在三巴,遵照王濬的故例,造成連舫三艘,其餘大小艦船二百餘。樞部計算水面上的總戰鬥力,華軍尚不足晉人的四成。

    所以許柳仍舊建議以三年為期,再延後一段時間發兵為好。只是延後也有延後的壞處,一則老將甘卓在建平沿岸設壘,江上橫索,雖然因為物資缺乏,導致工程的進度很慢,但若再給他一年半載,怎麼著也該完成了,則甄隨東下,阻力將會極大;其次以巢湖的狀況,也不可能塞得下並長期維持上千條戰艦。

    且濡須水道終究狹窄,則一旦被敵軍堵塞了濡須口,你有再多的船隻也沒啥意義啊。

    為此裴該特意派遣楊清去往巢湖,聽取陶侃的意見,陶士行乃云:「臣準備萬全,今冬便可動兵,不可延挨。」楊清歸報裴該,裴該才就此下定了決心。

    終究要與南人在長江上以舟楫一較短長,這你不聽陶侃的意見,難道一輩子在北方打仗的許柳或者郭默,給出的見解能夠更正確嗎?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47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