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74頁

    比方說,河南的蕭氏、褚氏,陳郡的袁氏,潁川的鐘氏,譙郡的夏侯氏、桓氏,河內的張氏、山氏,南陽的許氏,陳留的阮氏,汝南的和氏,太原的王氏,等等。

    其中裴該最關注的是譙郡龍亢桓和太原晉陽王。龍亢桓氏原本聲名不顯,其祖雖為東漢大儒桓榮,世為兩千石,但曹魏後期卻出了個大司農桓范,因為黨同曹爽而被司馬懿所殺。其子桓楷本為濟北相,也被免官,桓楷子桓顥雖仍出仕,卻僅僅止步於公府掾和郎中而已。桓顥子桓彝因此「孤貧」,從州主簿起家,後隨齊王司馬冏起兵靖難,得署騎都尉,但旋即司馬冏被殺,他也就灰溜溜地滾回老家去了。

    龍亢本支衰微,銍縣的分家倒逐漸顯貴起來——如前所述,桓宣受司馬睿所派,北投祖逖,得到祖士稚的信用,得任東平內史。

    再說桓彝,「永嘉」難起,他便攜眷南渡,去投靠老朋友庾亮和曾經賞識過自己的周顗,被署為逡遒令。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將從這個職位重新起步,最終做到宣城內史,為蘇峻部將韓晃所攻殺。裴該之所以對此人感興趣,當然不是重其家世、聲名,甚至也不是敬重他不屈殉國,而是——桓彝生了一個好兒子。

    桓彝生有五子,其長子便是繼王、謝而執東晉之政,大名鼎鼎的權臣桓溫桓元子!  

    當然啦,這年月桓溫尚在襁褓之中,而他的命數,也因為老爹的北還決定,將會被徹底改變。

    桓彝所就任的逡遒縣,屬於淮南郡,本在江北,站在建康政權的立場上來看,仿佛是被拋至凶途的棄子,他因此頗為不滿,多次致意老友庾亮,給自己挪個地方。可惜官還沒能換成,庾元規卻先被刁協、劉隗陷害下獄了。桓彝聞訊大驚,生怕自己受到牽累,乾脆,我棄官回鄉算啦——反正如今譙郡是祖逖的根據地,瞧上去已然徹底安定了下來。

    隨即桓彝就和從兄弟桓宣書信往來,經過桓宣介紹,祖逖命之為滎陽密縣令——祖士稚不用署,基本上他提出來的人選,裴該就沒有不同意的,而裴該同意了,朝廷的詔命自然旦夕便下。

    裴該第二個關注的,乃是太原晉陽的王氏。晉陽王與龍亢桓不同,家名煊赫,更在琅琊王氏之上——其實琅琊王也算是太原王的分支——西晉初年一連出了兩位開國公爵,即京陵公王渾和博陵公王沈。那位已經掉了腦袋的大司馬王浚,就是王沈之子——都不算庶子,而是私生子,只因為沒有活著的兄弟了,故此王沈死後,他才得以襲爵,就此邁上了坦蕩仕途。

    博陵公家本是太原王氏的主支,如今王浚和他倆兒子——王胄、王裔——都被石勒所殺,主支斷絕,按理來說,就該是京陵公家接手了。「永嘉之亂」中,太原王氏三分,一支跟著王浚去了幽州,一支跟隨王承南渡,還有一支則向東方逃躥,去向不明。  

    王承是王渾弟王湛之子,被後世稱為「東晉初年第一名士」,名望更在王導、周顗等人之上,他如今在司馬睿幕府中擔任從事中郎。裴該本來是有招攬其用意的——因為太原王可是個大家族,雖然兩公爵家子嗣不繁,旁支可多了去了,據說相當數量都在劉琨幕中,若得王承,將來對於自己聯絡劉越石,夾擊平陽,益處甚大哪。

    不過自從得了祖逖的來信,他便打消了這一念頭,在劉隗面前也並未提起王承來。實話說,「第一名士」又算什麼玩意兒了?對於國家民族真能發揮多少正面作用嗎?若只求拉攏太原王,自有比王承更合適的人選在。

    太原王氏於南北朝、隋、唐時期重新顯貴,全面制壓琅琊王,靠的不是南渡的王承這支,而是留在北方,出仕北魏為并州刺史的王光和做度支尚書、護烏丸校尉的王冏父子。王光、王冏,何支何流,不甚清楚,裴該估摸著,應該是祖逖信中所寫那兩個人的後裔吧。

    這兩個人,一名王卓,字文宣,一名王聿,字茂宣,雖然都為庶出,卻是王渾的親孫子,王濟之子。其中王卓擔任過給事中,襲祖、父之爵為京陵郡公,王聿襲嫡母常山公主爵,封敏陽侯。「永嘉之亂」,二人逃出洛陽,東徙無蹤,這會兒卻又突然間冒了出來,並且得到了祖逖的身份確認。

    裴該心說庶子又怎麼了?王浚連庶子都算不上,只是個私生子而已,不也當過太原王氏的大家長麼?一個公爵,一個侯爵,夠多顯赫,王承身上有爵位嗎?屁都沒有,光靠著名聲響亮,拿什麼跟這倆堂侄去爭?  

    他已經跟祖逖打過招呼了,說這倆貨我要,你起碼給我留一個,待等時機到來,我便召其入朝為官,用以聯絡太原王氏。

    裴該就此開始逐步招攬關東士人,以充實長安朝廷,乃先從荀邃、鄧攸為始。

    因為人手不足,朝政千頭萬緒,還必須講究平衡之道,裴該整天忙得是焦頭爛額,亟盼荀邃、鄧攸,以及衛展、李矩等人可以入關協助自己——杜乂他倒沒寄什麼希望,那傢伙身子骨實在太差了,能不能熬到長安都兩說。

    同時他還必須騰出一部分精力來,隨時關注北方的戰事——郭默他們去打焦嵩,結果究竟如何呢?需要不需要自己再分一支兵馬前往援護?

    ……

    且說郭默、北宮純,以及董彪三人率兵離開北地郡,並沒有途經新平栒邑,因為在原本的計劃中,他們主要的目標是焦嵩和彭夫保,應當儘量不與竺恢起衝突——雖命三郡合兵攻打盧水胡,但估計竺恢有三成可能性往助焦嵩,七成可能性按兵不動;至於竺恢會親率主力南援扶風,進占美陽,雖在情理、意料之中,事先卻並不可以作為謀篇布局的依據。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7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