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頁
裴該心說啥意思?胸有事功則於書法上就不可能登頂?幸虧你生在晉代,顏魯公才不會從地下跳起來跟你急啊。
庾翼其人,他前世也是聽說過的——但沒印象那也是一位書法家——曾經領過兵,打過仗,雖然沒怎麼贏……總體而言,於文,庾亮未必如庾冰,於武,庾亮未必如庾翼,季堅、稚恭這倆兄弟合起來,才能、功績在乃兄之上。
於是問李矩:「二子可曾透露,有見我之意哪?」李矩搖頭道:「不曾言欲覲見明公。」裴該就不禁納悶兒了,心說你們倆過江到長安來,究竟所為何事?難道真是來一門心思學書法的?罷了,你們不提,我也不理,咱們就這麼拖著好了。
然後才從警部出來,返回大司馬府邸,裴服就遞上來一大摞的名刺——這些都是想要求見裴該之人,按照過往的經驗,多數是謀鑽營、求倖進之輩。裴該自從確定了考試制度,對於這類貨色泰半是擋駕的——有本事等著重開科舉,大司馬是你們想見就能見的麼?
只是考慮到,一則要維持自己禮賢下士的形象,二則其中難免有史書所載之人,或許不用考試,就知道有本事,那便不宜一概拒之於門外了。況且某些人本身未必有什麼才能,卻有名人的薦書,自也不得不敷衍一二。
所以讓裴服把那些實在不靠譜的全都直接推給郭璞、胡飛等秘書班底,剩下的匯總後再來向裴該稟報。裴該接過來,只見最上面一封寫的是:「會稽餘姚庶民虞喜仲寧。」
第五章 日心說
濟陽外黃的虞姓,也勉強算是世家名門,據稱乃是東漢名將虞詡之後——虞胤即出其族。這會稽餘姚也有虞氏,裴該倒是第一次聽說……不過再一想,東吳名臣虞翻是哪兒人來著?貌似就是會稽吧……
這位虞仲寧既非大姓,又為庶民,理論上是應該擋駕的——不是裴該瞧不起寒門,而是如今的寒門子弟大多水平有限,但數量卻數倍於世家子,倘若都跑來求見,他實在應接不暇啊——不知道為什麼擺在最上面哪?
以問裴服,裴服拱手稟報說:「為其身攜王中郎之書信也。」
裴該一聽,哦,是王子賜推薦的人,那確實不便擋駕,即命召虞喜入堂相見。
時候不大,虞仲寧躬身而入,裴該定睛一瞧,此人三四十歲年紀,穿著雖然蔽舊,卻頗整潔,相貌雖然普通,倒也精神,尤其眸子甚正,一瞧就不似王貢那般奸猾之徒……先就有了幾分好感。於是主動站起身來行禮,然後擺手請其坐下。
裴該就是這脾氣,不管對方身份有多低,只要不是絕對瞧不上眼的,那麼既然肯與之相見,我就得和和氣氣的,不可展露倨傲之態——關鍵前世鼻孔朝天的領導見得太多了,他乃時刻警醒自己,別一不小心也變成那路貨色。
虞喜自別王貢,一路從青州而至關中,一方面為了躲開兗州北部的戰場,所以繞了遠;另方面他也沒有迫切會見裴該的想法,途中幾乎每行三百里,就要停留幾天觀察星象,所以拖拖拉拉的,三日前方才抵達長安。先找地方安頓好了,便持名刺和王貢手書,來拜裴該。
等到入了堂一瞧,大司馬竟然主動站起身來,向自己行禮,倒嚇了虞喜一大跳。他雖然曾被舉為賢良,還被徵召為博士,但因為不肯赴任,至今仍為布衣庶民,就從來沒啥當官兒的當面執禮如此之恭過。諸葛恢為會稽郡守,強召其擔任功曹,那也是派人登門,間接下的命令;虞仲寧有時候也在想,倘若諸葛道明親駕草廬來辟,自己還會不會一口回絕他呢?我這人心腸終究很軟啊……
誰想到了長安大司馬府上,王貢的書信還沒遞上去,大司馬就能起身相迎——難道曾經聽說過我的名字嗎?然我本無遠名,又好天文而久棄經典,大司馬北人也,聽說過我的可能性本就很低,因為聞名遂導致態度有所不同,那就更不靠譜了。
趕緊跪拜,施以大禮,然後側身坐下,這才就袖中抽出王貢的書信來,雙手呈遞上去。裴熊恰在裴該身邊,就充了侍從之任,接過書信,轉交給裴該。裴該展開來一目十行,不禁暗驚。
王貢信上把虞喜誇得跟朵花兒似的,說此人雖然醉心於觀星,而不喜俗務,卻於天下大勢,每多真知灼見,就連我也經常要向他請教,受益良多。他希望裴該可以錄用虞喜,必能有所補益;但同時也說了,虞喜無宦意,倘若堅決不允,明公可以請他在關中觀星為辭,儘量挽留,作為布衣之交。
王貢只是隨口一提,並沒有重點說明虞喜觀星的喜好,及其成就——因為他自己也不懂啊——裴該見了,卻不禁略有所思。於是卷上書信,抬起頭來,朝虞喜笑笑,問他:「仲寧自青州千里而至長安,為王子賜傳書,辛苦了。」
虞喜回答說:「吾好觀星,乃望遍行天下,觀各處星空之微差,此行雖行千里而所獲頗豐,不敢言辛苦二字。」他這是特意說明,我不是為了見你而來的,即便為王貢送信,也屬順手之舉,我一門心思都在天象上,實在無益於治國安邦,你可千萬別起意錄用我——估計王貢信上,就是向你推薦我來著,你可別信。
裴該便問:「子賜信中雲,仲寧通經典,曾釋《毛詩略》,注《孝經》,更為《志林》三十篇,不知何故而釋儒經,轉觀天象啊?」你是純粹的愛好呢,還是真打算鑽研天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