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頁
段明義正在大呼酣斗,身旁士卒紛紛或中箭,或被矛而倒,逐漸地就把他徹底暴露了出來。郭榮趁機策馬馳前,一矛便向段明義心窩捅來。段明義揮矛抵擋,卻慢了一步——一則騎矛長大,不便步用,二則他渾身是箭,又奔跑上百步,激戰多時,體力早就接近衰竭了——敵矛正中其胸,並且順利地透甲而入。
段明義大叫一聲,棄了己矛,探出雙手來,將敵矛狠狠攥住。以郭榮之勇,竟然連拔兩拔,都拔不出來,只能矛尖上穿著敵將,順著坐騎奔馳之勢,逼得段明義步步後退。隨即郭榮棄了長矛,就腰下抽出刀來,平斬而過,割斷了段明義的咽喉。
段明義大睜雙眼,眼中卻無驚懼、絕望,反倒微露喜色,他就這樣雙手牢牢攥者郭榮的騎矛,朝前一俯,喉部碧血如同瀑布般垂下。但因為有騎矛駐地支撐,竟然死而不倒。
郭榮馳馬而過,眼角瞥見段明義的表情,不禁詫異——他都死了,還高興個啥呢?撥轉馬頭,便欲招呼部曲割取敵將首級,並且撿回自家的騎矛,誰想才一抬眼,忽見在己陣之後,遠方地平線上,煙塵大起……
這煙塵在起之前,先遠遠地點燃狼煙,以通報堯祠知道。是以才有小校指點,王澤愕然,幾乎為張貉所殺……王澤愕然的是,這又是哪兒來的援兵啊?難道說是平陽城裡發兵繞到南方,渡過汾水,再來接應堯祠的麼?你們有必要跑那麼遠嗎?
或許因為氣候問題,這狼煙並不明顯,所傳遞的信息也很貧乏,見者不多,比方說蒙頭衝鋒的段明義就沒見著。然而段明義在胸口中矛,即將咽氣之前,卻隱約見到遠方煙塵大起,似乎還是我晉家旗號,故此面上忽現笑容。只是他當真迴光返照,視力見長呢,還是出現了幻覺,那就沒人知道了……
然而晉援確實抵達了,完全出乎王澤等人的意料之外。
原本王澤出征前,裴該就對他說過,因為糧秣不足,暫時能夠動用的增援,只有你這一萬步卒,希望你可以配合劉央等將,堅守平陽城,直待秋收。然而王澤既去,裴該卻總是心神不定,數日後返回長安城——因為傳報,虛除部並未東來,估計是去侵擾安定郡了——就召郭默、楊清商議,咱們還有沒有力量再派發一支增援去平陽啊?
恰在此時,裴嶷來報,說已經派人跟周訪商量妥了,他將急貸一萬五千斛糧草到關中來,以應急需,而至於涼州方面,雖然因為路遠而尚無消息傳來,估計張寔不會打咱們的回票。楊清也報,說末將連續籌劃大半個月,分段輸運糧草,又再節省下了數千近萬斛糧,可以支撐更多的增援。
於是裴該便遣北宮純率「涼州大馬」三千北上,增援平陽——主要是加強平陽城的機動力量,徒自籠城固守,終非長久之策。北宮純自渭汭渡過黃河,匆匆北上,恰好在莫懷忠離開絳邑後不久,進入了臨汾城,當即聽說王澤被圍堯祠,糧秣難入之事。
北宮純二話不說,便即渡過汾水,前往絳邑,然後歇馬一宿,率部出城,直奔堯祠而來。他生恐王澤即將糧盡,士氣渙散,守不住堯祠,於是只在途中點了一次狼煙聯絡,便即縱馬急馳。
原計劃靠近堯祠十里處暫歇,再遣哨探查看前線形勢,以定行止,誰想到迎面就撞見了郭榮所部羯兵。「涼州大馬」馳騁慣了的,既然不及收勢,乾脆就一直朝前撞,郭榮指揮後軍才剛轉過身來,陣勢尚未完全,就被北宮純直透而入。
此後的戰鬥,就基本上沒有什麼懸念了,三千羯兵遭到晉軍的前後夾擊,瞬間崩潰,郭榮僅得身免。隨即北宮純與王澤順利會師,再戰張貉。
石虎恰在此時,率領數千羯騎殺來,這才救下了張貉。然而羯軍騎兵的精銳都受郭太統領,被留在了汾西,石虎此刻所部,多是些雜胡游騎,戰鬥力有限,如何是名揚天下的「涼州大馬」的對手啊?若非北宮純遠來,又連續作戰,馬力既疲,人也勞乏,恐怕石虎本人亦不能倖免……
王澤欲待退返絳邑,北宮純卻不肯,脅迫王澤掉轉頭來,進逼趙壘——因為他名位在王澤之上,自然可以搶奪全軍的指揮權。此時張熊等才剛突破堯祠,殺進南壘,結果南壘中又火起……慌亂之下,北宮純和王澤順利清除了趙軍布設在南壘外的數座營盤,繼而冒火突入南壘。張熊聽聞石虎已敗,只得放棄南壘,退歸堯祠。
與此同時,陳安已然率部大破郭權,暫舍牛羊不理,而直下高梁。高梁原本只是一片廢墟罷了,郭權才剛稍稍建起些土壘,他所部既寡又弱,自然難當陳安的鋒芒——陳將軍困守平陽城已久,渾身氣力無從發泄,就此一殺就停不下手了。晉騎進入高梁之後,便即縱火,將存放在此處的上萬斛糧谷和數萬擔草料,一火焚之,然後掉轉過頭,直奔汾河岸邊,去燒浮橋。
石虎才剛退返大營,便即連聞噩耗,無奈之下,只得召還張熊、王華等部,一起去保浮橋。然而兵馬散亂,倉促間難以集結,更不可能保證其戰鬥力,再加上汾西郭太所部一破,陳川龜縮回西平城中,劉央當即發兵半數,也直向浮橋而來。
汾水上一場大戰,一直殺到紅日西墮,最終浮橋被燒盡,羯兵戰死和投水而死的甚伙,石虎被迫退返大營,而北宮純、王澤趁機復奪堯祠,甚至於北壘。
……
石虎退返本營,計點損失,幾乎上萬。他又羞又氣,當即戟指郭榮、郭權——郭太尚在汾西未歸,生死不明——厲聲喝罵道:「都是汝等兄弟誤我!前不能阻晉援,後不能守高梁,東不能拒浮橋,西復中賊圈套!今日喪敗,汝兄弟難辭其疚!」下令將二郭綁縛出去,斬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