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頁
晉軍中重步兵的數量不多,更少集群使用,主要在於這年月的兵器製作工藝較低,除非重要將領,根本不值得浪費太好裝備去增強防護力——投入、產出完全不成正比嘛。尤其重鎧步兵太過消耗體力,移動速度也慢,就跟後世日本的所謂「騎鐵」一般,都屬於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兒。
但這當然不是說重步兵徹底無用,只是可以任其逞威的場合比較稀少罷了。此前路松多率具裝騎兵衝擊石生所率趙軍,一戰奏功,直迫敵壘之後,路松多、「光頭申」等人尚覺不過癮,乃不請示劉央,主動下馬步戰,甚至於嘗試登壘而上。劉央也由此受到啟發——可以讓甲騎下馬,去爬山試試?
關鍵是,具裝甲騎的訓練度很高,人皆選用長大、魁梧之輩,日夕磨鍊,即便沒有重鎧在身,在戰場上都能夠輕鬆地以一當十。並且組織力也強,驅策戰馬,尚能整齊劃一地排牆而進,遑論下馬結成步陣呢?
倘若不是這些具裝甲騎,而換了其他晉兵,即便是軍中精銳,並且授予大盾、重甲,想要在不預先經過多日訓練的前提下,結成嚴密而牢固的方陣,也屬痴人說夢。
更主要的,劉央突然間想開了。他原本不敢輕易動用具裝甲騎,因為知道那是大都督的心頭肉,生怕耗損較大,會遭到大都督的訓斥,更可能是口中不言,心中暗恨。然而此前容許路松多卸甲而改為輕騎兵,用以捕殺郭太,就已經折損了二十多名甲騎和兩倍數量的好馬啦,反正都已經糟踐過了,先例一開,心理防線自然垮塌。
——人都是這樣,好比有一重寶,唯恐損毀,不願與人,但只要實在卻不過情面被借出過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再有人來借,就會好說話多了……
劉央心說,此部乃大都督直屬,臨時撥隸我麾下,我若不用,將來不知道還會落到誰人手中……倘若是由甄隨來統帶,他可沒我這麼惜物,說不定會往死里整……與其將來便宜了那蠻子,還不如我先好好使上幾回吧!
於是命路松多列成步陣,在營中稍稍演練,翌晨乃先騎馬而出——為的是節省體力——待抵近山前時,再下馬結陣,真的有如一隻巨龜一般,轟隆隆地徐徐爬向敵壘。山上、堡壘間亂箭齊發,卻皆不能穿透大盾,偶爾有從縫隙中漏入的,甲騎的重鎧足以遮護。倘若在這種情況下還能身負重創,也就只能慨嘆此人烏雲罩頂,運數太蹇了。
看看接近山路,堡上羯兵慌了,乃在張熊的指揮下,開始向下拋擲木石。但是因為堡壘終非城壁,其上空間有限,巨木自然是不能用的,士卒手擲石塊威力有限,也皆不能洞穿甲騎舉過頭頂的大盾——也幸虧這些甲騎都是膂力強勁之輩,換了普通晉兵,估計難扛。
重鎧加大盾,又沒有戰馬協助負載,對於甲騎的體力負擔是相當大的,山道若陡一些,必然難攀。好在山南其實並不甚陡,山路經過多年來人踩馬踏,也頗為硬實,基本上平坦,龜形陣速度雖慢,卻一步一步,幾乎毫無阻滯的,漸漸逼近兩側堡壘。
劉央在陣後親自擂鼓,用鼓點來指揮甲騎挺進,隨即見到堡上羯兵開始慌亂起來,並且注意力全都被這不足兩百人的甲騎及扈從——山道寬度有限,自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把四百甲騎全都撒出去擺陣——所吸引,便命姚弋仲率輕兵踵跡而前,更以弓箭朝堡上拋射,嘗試壓制趙兵。
張熊眼看著這隻「大烏龜」貌似絲毫無損地步步迫近,急命士卒挺長矛攢刺。當時的騎矛多為一丈八尺左右,故有「丈八蛇矛」之稱(蛇矛本指矛細而長,有若長蛇,還真不象後世所認為的那樣,要把矛頭鍛得跟金蛇劍似的),約等於後世的四米五。步兵用矛則最長有達到兩丈的,但基本上不可能超過後世的五米——矛若三過人身,必不堪用。只是這般長矛,於步兵中也只是用來結陣以抵禦騎兵衝鋒,真正普遍裝備,且能夠靈活捅刺的,往往還不如騎矛為長。
而且步兵矛普遍刃短而鈍,不能跟騎矛,尤其是裴該仿自鮮卑的「槊」相提並論,因此羯兵以長矛攢刺龜形陣,雖易中的,卻往往不能穿透木盾,至於尋隙而入,估計非矛術高手不能為。而且即便真刺透了,裡面人還有重甲哪……
外側甲騎即以騎矛還擊,雖然因為有堡壁的遮護,不易中敵,但仗著矛長且銳,一旦刺中,必然洞胸穿腹而死。
此時龜形陣已然接近了堡壘,而堡壘並不甚高——尤其當初晉人占據時即未完工,更未蓋頂,其實只是一圈土圍子罷了——羯兵勢必不能再以弓箭拋射。因此劉央於陣後鼓聲一變,原本遮頂的木盾便即翻轉了過來,露出裡面的執弩扈從,一頓羽矢朝斜上方直射而出。
一邊刺、一邊射、一邊繼續挺進,列陣在前以堵塞山道的羯兵根本難以阻遏,紛紛後退。隨即排於內側的那些短兵甲騎,便即棄盾殺出,突入堡中,或闊劍,或長刀,或鐵頭殳棒,所到處血肉橫飛,無不披靡。
龜形陣實在是走得太慢了,到了這個時候,姚弋仲率領數千步兵也已經跟到了身後……
第五十三章 介休幼虎
晉軍第三日攻打山前堡壘,卯末興兵,未至巳時,羯軍便即全線崩潰——本來士氣就不高,再加上面對「龜形陣」幾無下手處——半數跪地請降,半數跟隨著張熊落荒而逃。姚弋仲見狀,急忙喝令甲騎左右散開,退入堡中,他自己率領步兵從後猛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