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頁
馮寵繼續解勸道:「想是我軍來疾,大司馬尚未得著消息罷了。」隨即建議說:「不如大將軍以裹創為辭,先歸營歇息,以待大司馬來,則不為受辱了。」
馮寵本是乞活將李頭的部下,李頭為陳川所害後,逃依祖逖,並且懇請祖逖為其故主報仇。不過那個時候,祖逖勢力尚且小弱,還需要陳午等部乞活的支持——起碼是別來跟我搗亂——故此只能安撫馮寵,請他多等些時日。其後馮寵初見裴該,聽說裴使君(當時裴該尚為徐州刺史)的兄長也是為陳川所害,就直前抹淚,懇請道:「若將來使君得陳川,欲殺他復仇,請交於末將行刑!」
本來他也沒抱什麼希望,可誰成想,數年之後,關西軍真的在太原郡內擒獲了已然投羯的陳川,裴該二話不說,即命押往洛陽,去交於馮寵處置。馮寵投桃報李,即將陳川縛至裴嵩衣冠冢前——因為李頭連衣冠冢都沒有——支解其屍。
馮寵為此而深德裴該,當時就面朝西方拜倒,說:「大司馬信守舊諾,能使末將得報故主之仇,末將銘感五內,將來若有用得到末將之時,雖百死而必不辭!」
所以眼瞧著裴、祖兩軍有可能起衝突,導致馮寵是鎮日愁眉不展,茶飯不思——大將軍於我有知遇之恩,自不能背,而大司馬亦為我故主復仇……若從大將軍而敵大司馬,我豈非背誓之人麼?而若轉投大司馬與大將軍相爭,又成不忠之士。要不要乾脆找個機會我落跑得了,從此閒雲野鶴,去做個隱士咧?
故此他才一力勸說祖逖、祖濟等人,不想兩軍遽起刀兵。
當下祖逖聽得馮寵之言,不禁頷首:「卿言有理。」守城的小兵嘛,哪怕天子到此,若違軍令而開城,多半也是死罪——起碼我軍中是這麼規定的——那我又何必跟幾個小兵置氣呢?若能就此入城,自然是好,但若要靠殺進城去……這後果可很難預料啊。
然而正如祖濟所言,我若是巴巴地跟這兒等著裴該,那姿態未免放得太低了,即便自身不感屈辱,其後相見,恐怕也難以再提振氣勢。再者說了,若裴該故意拖延,不來相見,我進也不是,退又不甘,則心必亂,心亂則必為裴氏所趁……
想不到馮寵平素瞧著挺粗魯的,臨事之際,倒有急智。正好我胳膊上的傷勢還沒好透,那麼以此為藉口歸營裹創,不為無禮,裴該也很難挑出我的錯來。
便欲留祖濟於城前繼續恭候,自歸營壘,馮寵卻連著拍胸脯,說迎接大司馬之事,請大將軍交付於末將可也——他擔心祖濟這暴脾氣,倘若等得時間長了不耐煩,再起火併之心,那自己先前的謀劃就都全付流水啦。還是我跟這兒等著好了,我有足夠的耐心。
不久之後,便即迎得裴該,乃急遣人去通知祖逖。祖逖聽說裴該止率百騎來,心中略微踏實一些,便待換衣出迎,許柳卻說:「既在軍中,豈可不以軍中禮儀相迎啊?要使大司馬知我軍不曾懈怠也。」祖逖覺得此言有理,這才不換甲冑,而率諸將吏去迎裴該入營。
裴該當面諷刺道:「即至洛陽城下,卿等亦不肯卸甲,足見為國奮戰之心,須臾不忘啊。」祖逖多少覺得有些慚愧,只得隨口敷衍幾句。隨即將裴該迎入大帳,分賓主落座,裴該便問:「祖君來何疾也?」
祖逖回答道:「因奉天子之詔,不敢不急歸……」隨即反問道:「大司馬之來甚速,亦出逖之預料。」
裴該苦笑道:「我自也不得不急來。」他面向祖逖,其實話是說給全體在座將吏們聽的:「家兄於都中遇害,朝廷但敷衍而不能明查真相,緝捕兇手,我因此而被迫率軍歸洛……」
於是就從裴丕進入洛陽城開始說起,把事件的前後經過,尤其是諸尚書如何舉止失措、敷衍塞責等事,備悉道出。裴該的口才,自非在座諸人可比——即便同為士人出身的許柳和張敞——並且他並沒有平鋪直敘地陳述前事,卻不時加入對情勢的分析,以及自家心中感慨,逐步將祖逖以下諸人的觀感,引導向了自已預設的方向。
大體上,聽完裴該的描述,眾人會得到如下印象:
一,荀氏欲奪中軍兵權久矣,因而趁著祖渙出京的機會,謀掌五校。彼等素輕外臣、武將,寧可把兵權暫時交給一個閹宦,也不肯落到祖渙或者裴丕的手上。在這點上,其實裴、祖的立場是相同的,所敵對者,唯有以荀氏為首的朝臣而已。
當然啦,荀邃一度將殷嶠排擠出京,也可以作為這種說法的註腳。
二,閹宦是代表了皇家,也就是說,荀氏想要利用皇室的權威來打壓我們這些外臣。本來無論是祖渙先掌五校,即便離京,可以留下一兩員將領協助其後入京的裴丕護守都邑,還是裴丕入城後即得掌宿衛,都能夠維持洛陽的安泰,使祖逖可無後顧之憂地在滎陽御羯。荀氏卻偏偏罔顧大局,要在這個節骨眼上搞事情,其心……可誅啊!
三,倘若荀氏雖起惡意,仍有本事掌控洛陽局勢,還則罷了,偏偏就在他們眼皮底下,發生了裴丕遇刺的惡性事件。裴丕作為右衛將軍,暫掌五校以統合內外宿衛,本是合理、合情、合法的舉動,明達卻堅不肯交權,甚至於列陣相峙。直到裴丕遇害,前後超過半個時辰,尚書省竟無一人前來解斗——此中深意,大可玩味。
四,裴丕既遇刺,諸尚書卻要拖到中午時分,方才委員前往五校營坐鎮,展開調查(其實是和濟膽怯所致);另遣人(裴該特意不點祖納之名)入宮去捕明達,卻只抱出來一枚首級,以及遺書——不是供狀!此事大為可疑啊。且尚書竟將裴丕之遇害,推諉到羯賊奸細頭上,而羯賊若有奸細潛入五校,大可趁宿衛時冒犯天子,又何必殺裴丕呢?根本是高山擂鼓——不通不通又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