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頁
裴嶷請問道:「然則所部兵馬如何安置?」
「見在何處?」
「城東豆田壁。」
梁芬說那還是繼續屯紮在豆田壁吧,讓裴該率百名從人,先期入京晉謁天子,然後再商量如何安置的問題——「且聞其後尚有步卒來合,皆暫屯豆田壁可也。」
裴嶷倒沒想到梁芬這麼好說話,他原本設想的種種應對之策,完全派不上用場。於是只好快馬加鞭出城,去通知和催促裴該。裴該見到裴嶷歸來,就問他:「索、梁二公可有防我之意乎?可有害我之意乎?」
裴嶷說經過我的觀察,以及與梁芬的交談,覺得他們暫時不會起什麼壞心思。我部只有兩千騎兵,即便他們吃下去,也派不上太大用場;而且若想設謀吞併,就應該放兵馬進城啊,如今仍使暫屯城外,只請使君您帶百名隨從進長安晉謁天子,應該沒有歹意。
裴該皺著眉頭,猶猶豫豫地說道:「昔日該在宛城……」
言下之意,當初我輕入宛城,就差點兒被第五猗給謀害了啊——順便瞥一眼站在旁兒的王貢——如今還敢不慎重點兒嗎?他有些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了。
王貢笑道:「明公不必擔憂。貢昔在宛城設謀,本為離間明公與第五,第五猗庸懦妄人,杜曾流賊之性,乃聽我計,今長安城內皆公卿也,彼等豈不怕罵名乎?」當日第五猗想挾持你,你根本料想不到吧?因為這事兒本來就荒誕,出乎常理,所以除非長安城裡還有一個我王子賜的分身,否則絕不可能加以複製。
「且長安方侷促,兵弱而糧乏,急欲得援,若彼等敢害明公,則恐再無一兵一卒願入關中勤王也。索公等即不慮天子,難道不慮自身性命乎?在貢看來,即或有疑忌、提防明公之心,亦不敢輕露,而必禮遇明公也。」
裴該不擔心梁芬,只擔心索綝。索巨秀權力欲太重,專橫跋扈,又不善於團結同僚——竟能把麴允都逼得傾向司馬保,也真是醉了——肯定不易相處。但若僅僅如此還則罷了,最擔心索綝認定自己是個威脅,到時候或挾持,或謀害,自己一步踏入陷阱,那就欲哭無淚了。然而王貢所言也有道理,索綝即便不算智者,應該也不傻,自己都半截入水了,還打算把岸上遞手援救的人也扯落水中,這種事兒他應該干不出來吧?
尚在沉吟,就聽裴嶷說道:「使君既至長安,豈有不入之理?若不信我,我便當辭去;若無意恢復社稷,也可就此退兵,折返徐州。」
裴該聞言,不禁笑一笑,說:「叔父言重了,我安有不信叔父之理啊?只是籌思,南陽王既斷隴道,長安糧秣不足,則我便率軍來援,無糧又能有何作為?」
裴嶷說關於此事嘛,我倒是有些想法,要與文約仔細計議一番……
第八章 大兵營
因為明天一早便要覲見天子,故此裴該在與裴嶷商議過後,連夜進城,連裴嶷等文吏,帶親信部曲,正好一百人,卻並未使甄隨、北宮純協行,而命二人好生照管營地。
長安城高峻雄偉,但亦多有殘損痕跡,很多部分的修補尚算牢固,卻根本來不及考慮美觀問題。入城之後,游目四顧,果如裴嶷先前所言,如今的長安就不是一座都邑啊,只是一座大軍營罷了……
永嘉五年六月,劉曜、王彌、石勒、呼延晏等攻陷洛陽;胡軍趁勝直進,八月,劉粲、趙染亦克長安,俘殺晉南陽王司馬模。要到這一年的臘月間,賈疋、索綝、梁綜、閻鼎等始擁戴司馬鄴於雍,稱皇太子,旋攻長安,翌年四月收復之。當時守備長安的是劉曜,見勢不利,遂盡遷城內士民八萬餘口而北遁平陽去了。
根據後世史書記載,當司馬鄴繼統之時——「天下崩離,長安城中戶不盈百,牆宇頹毀,蒿棘成林。朝廷無車馬章服,唯桑版署號而已。眾唯一旅,公私有車四乘,器械多闕,運饋不繼……」
雖然長安光復後,流散四野的百姓陸續歸來,但將近四年過去了,據說也僅僅聚集了不到兩千戶而已——沒辦法,大頭都被劉曜給擄走了啊——不及全盛時的十分之一。如今城內最多的反倒都是兵卒,包括禁軍和各方勤王兵馬,不過精銳大多被麴允帶出去抵禦劉曜了,留存的絕大多數都是老弱……根據梁肅從前所說,只有千餘涼州騎兵,尚堪一戰,那是因為其將素與麴允不和,而寧可投效索綝之故。
終究索巨秀是敦煌人,算半拉涼州老鄉,而麴氏只是秦州土著罷了——雖說百年之前,秦涼本不分家……
裴該邊走邊看,忍不住湊近裴嶷一些,壓低聲音說道:「若麴大將軍果有異心,返身入城,即可拘捕索公,奪其權柄……」裴嶷點點頭,然後回答道:「聞索公素敬梁公,而麴公不及也,是恐即得長安,若無梁公之助,亦將難以鎮定吧。」
裴該微微而笑:「彼等武夫,自有此慮……」言下之意,我就不必擔心啦。
裴嶷提醒他:「梁公為先帝(懷帝司馬熾)之舅,久在朝中,其勢亦不可小覷,恐無人能代其位。」別胡思亂想啊,你暫時還不能動梁芬。
裴該頷首道:「隨口一說罷了,我焉有此意啊……且待先與索、梁二公懇談後,再做打算。」
其實他心裡是很想幹掉索綝的,因為那廝實在是個爛貨。僅僅攬權擅政也就算了,若能抗戰到底,即便能力不足,亦當同情。好比說宋代的張浚,志大才疏,富平之戰敗得難看無比,後來又處置不當,逼反劉光世部,但裴該對他還是保持著相當敬意的——因為其人堅持主戰,從不言和啊。再比如宋末的文天祥,其實無論作戰還是理政,能力也都平平,但屢挫屢戰,最終殉國而死,一首《正氣歌》流芳萬古,乃為世代忠臣之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