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31頁

    廖仲愷辭去了財政次長一職。追隨著孫中山走了。雖然孫中山出國考察的內幕真相被掩蓋起來,但同盟會依然落入了低谷。

    出乎意料的是,政府並未對同盟會籍的官員大開殺戒。總統宋教仁公開宣稱要建立一個黨派的幕僚。只要跟他有一樣的思想、抱負、都可以加入。他的政治魅力,就在他的熱情,熱情就是希望的洋溢。一個活潑有力,精誠團結,雷厲風行的團隊開始逐漸成形。

    “我的政見就是公平與公義。所以我嘗試著不逼人到絕境;我的原則是:當反對的人出現時,我就要與他們作戰,當我們已經站到正義的一方時,我就立刻休兵。權力的獲得不是得勝,是奉獻。我們的國家。所要凝聚的,不是某一個政黨的力量。不是某一種階層人士的支持。而是全國人民深處的良知、熱情與堅強的意志。願這凝聚燃起一股復興之火,提升國家的實力和地位。我在這裡祈求,所有誠實、愛國、有前瞻性眼光的人,到我這裡來。成為我的顧問,成為我的支持。”他在記者招待會上真誠地表態,並讓記者自由布。

    在政治史上,他是開總統與媒體記者面對面對答先例的人。他這樣做的目的,不在討好媒體,而在使用媒體,使政府前瞻性的看法,能夠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傳給社會大眾。

    

    宋教仁確實非常適合搞政治,他的熱情象火一樣烤人,動作象風一樣快。他用實際行動感染著每一個人。用真誠的態度爭取著每一個人的支持,用廢寢忘食的工作實現著自己的理想。

    第十三章 值得借鑑的中國革命

    “小年口月。冬日凜冽的寒風似平是戳破舊世界的無數他肘命成功,共和國政府成立,人們開始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便適應了這種比滿清統治時寬鬆得多的生活環境。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意無意地憧憬著未來,規刮著新生活。

    幾位商人打扮的人,悄然來到天津,他們下榻在法租界佛照樓。他們說話時操漢語,儘管舉止略顯拘謹,但外觀上並未了起誰的懷疑。其中一位,顯然是這一行人的主心骨,他老成持重、堅毅剛強,卻顯得有些憂心仲仲。儘管戴著眼鏡,但仍可感覺到他的目光是焦灼的。表情是不安的。

    位於紫竹林碼頭附近的佛照樓是天津著名客棧,它坐北向南,三間門面,長長的院子,磚木結構二層轉圈樓房,院中有封閉式帶天窗的罩棚,有二十多間客房。晚清家吳研人在《恨海》中,稱其為廣東人所開。十分寬大,凡是富商顯宦。路過天津,都向那裡投止。廣東人過津歇宿自不消說,這座至少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老建築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咖年,寄居在塘沽舅父家的才女呂碧城,為赴津求新學,在未攜旅資和行裝的情況下憤然出走。幸遇天津佛照樓旅館女主人。這位好心的主婦憐其身世,將其留居佛照樓中。大公報館創辦人英斂之偶見其求助信後,大為嘆賞,親赴佛照樓訪賢,誠邀其做報館編輯,使之從此安頓。一時傳為佳話。

    可見,佛照樓的熱情好客是有傳統的。謙恭的掌柜把戴眼鏡的客人當做失意的買賣人了,在與客人攀談中,自然免不了對“世事”的一番品評和對他的好言寬慰。

    “人哪。怎麼都是活著。平頭百姓粗茶淡飯,皇帝太后山珍海味,不知客人去逛過紫禁城沒有?”掌柜的熱心地勸解道:“我當時正好在北京,趕新鮮,去看過熱鬧的,這輩子進過皇宮,看過龍椅,真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 萬

    “紫禁城裡好看嗎?”申狂饒有興趣地問道。

    。好看,真好看掌柜的嘔嘔嘴,說道:“每個地方還都有解說的,讓你聽得明白,看得詳細。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皇帝和太后用膳的排場,光膳房就有八個院落,一百零間房子,一百多個再師侍侯。一頓飯要上一百多道珍饋美饌,糕點水果糖食乾果一百多種。如此奢侈浪費。簡直讓人睜不開眼睛。”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申格慨嘆道: “所以這大清亡了

    “對,該亡,庚子年間就該亡了掌柜的附和道: “早亡,老百姓早得好

    “哦。掌柜的倒是說說,老酗蘭都得什麼好了?”申格笑著問道。 “您是外地人,不知這天津原來的情況掌柜的拿過茶壺。給申格倒上杯茶水,說道:“天津土棍之多,甲於各省,有等市井無賴遊民,同居伙食,稱為鍋伙,自謂混混兒,又名混星子。皆恐不畏死之徒。把持行市,擾害商民。結黨成群,打架群毆。有句話說得好:匪易平,天津混混兒難辦。”

    “那現在如何了?”申格聽得很有意思。便急著問道。

    “讓政府給滅了唄!”掌柜的嘿嘿一笑。說道:“那叫一個快,一個狠,一夜之間,什麼獨眼龍、草上飛、小刀子、大黑塔、強嘎子那可都是響噹噹的混星子,被抓被斃,沒逃了幾個。他們的手下還想著折騰折騰,拿著棍棒、刀叉去砸巡警局。嘿嘿,政府早派了人等著他們,那是什麼人,儘是些從戰場上下來換上巡警衣服的大兵,打他們,跟玩兒似的。機關槍一響,混混兒們血冉橫飛,四散奔逃。緊接著,巡警一場大掃蕩,將鍋伙盡數拔了,混混兒抓的抓,逃的逃。再也成不了氣候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3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