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7頁

    弟弟的成功經歷給了陳其美很大的刺激和啟,這如何能讓人心理平衡。於是,陳其美要求弟弟給予資助並於19o6年赴日,後進入東斌學校學習軍事。

    東斌學校是不能和振武學校相提並論的,因為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必須要由清廷官派,而當時來想學習軍事的人太多,於是聰明的日本人辦了不少野雞學校來招徠中國人,以騙取他們的學費,東斌學校便是其中一所。

    在這樣的學校,當然學不到什麼東西,好在像陳其美這種情況的人多得很,當時東京已有幾千名中國留學生,除了少部分能進入正規的學校學習外,其他的大多以混日子為業(在日本呆了幾年而不會日語的留學生大有人在)。在革命思潮的影響下,陳其美很快加入了同盟會,並結識了汪精衛、胡漢民等人。

    與這些老資格的同盟會領導人相比,陳其美參加革命的時間要晚得多,資歷也淺得多,但陳其美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年齡較大,社會經驗豐富,多年的歷練使得他在革命活動中極為的精明強幹,由此很快躋身領導人之中,並受到孫中山的重視。

    陳其美在日本混了一段時間後於19o8年返回上海,開始從事革命活動。最初,他主要潛伏在漢口、上海等地報社中從事宣傳,但工作並不顯著。直到後來,因為偶然的機緣,陳其美因為其弟曾任駐滬新軍統帶陳其采的關係,與上海知名的黑幫老大“范高頭”搭上線,這才打開局面,並一躍成為蜚聲滬上的革命黨人。  

    陳其美這個人,一向膽大心黑,做事果斷,當時有“四捷”之稱(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加上他本人也確實豪俠仗義,好交朋友,因而進入青幫後如魚得水,很快便結識了幫中上上下下的頭目。為了方便革命,陳本人不久後便加入了青幫,而且還把一些青幫頭目拉入了革命黨的陣營,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反清”嘛。因此,青幫中的大小會眾數千人也就成為了陳其美用來依靠的革命力量。

    “李平書這個赤佬,不肯和我們合作,沒有商團,我們照樣干,以後再給他點顏色看。”楊虎啪地將茶杯墩在桌子上,氣惱地說道。

    “對,憑青幫幾千號兄弟,咱們也能光復上海,底定東南。”應夔丞也瞪起了眼睛,惡狠狠地說道。

    陳其美擺了擺手,示意手下這群江湖好漢安靜,他沉思了半晌,抬頭說道:“咱們人雖多,但武器太少,若是能將製造局拿下,裡面可是有幾千條槍啊!”

    “製造局的水泥圍牆有二人多高,四面都有角樓,樓上架著馬克沁重機槍,沒有火炮,攻打起來,恐怕不容易呀!”陳其美的結拜兄弟蔣志清在日本學過些軍事,比這群江湖人物看得細緻,說得也很有道理。  

    “是啊,硬攻不易。”陳其美摸著下巴,思索著說道:“製造局總辦張士珩與我倒還有些交情,而且此人膽小,如果我去說降與他,大事或可成。”

    “英士兄,你為上海同盟會主腦,切不可輕身冒險。”蔣志清皺著眉頭勸說道。

    陳其美嘆了口氣,擺手道:“不必說了,復興會風頭太勁,若再瞻前顧後,則同盟會再也立足之地矣。況且我已電告孫先生,光復上海唾手可得,誰曾想李平書竟不肯合作,現在也只能深入虎穴,以求一逞了。”

    蔣志清無奈地點了點頭,說道:“說降亦要有武力作保障,我們帶領青幫兄弟隨你一起去,為英士兄保駕助威。”

    ……………………

    第二十七章 再度發力

    有線電報中斷,無線電報又傳不了那麼遠,派去上海的信使已經出,肖志華還是很不放心,夜已經深了,卻還在思索著可能產生的變局。

    

    對於陳其美這個人,他很厭惡,雖然蔣介石上台之後,神化了孫中山,在黨史中也拔高了陳其美,但陳其美的斑斑劣跡,還是掩蓋不住的。加入青幫,**宿柳,這些都可以原諒。唯獨陳其美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令人齒寒。

    看看他做的好事吧,策劃刺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槍殺攻克南京有功的民軍參謀長陶駿葆、炸死同為青幫中的大佬、時任揚州都督的徐寶山,還試圖謀刺曾在攻打製造局時救過他性命的李燮和。這樣一個被民眾稱為“楊梅都督”的齷齪人物,竟然是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被其稱為“革命功之臣”。

    革命是什麼?是暗殺,是傾軋,是爭權奪利,是不擇手段,是狂拉手下,良莠不分,是擾民害民,戰亂紛繁嗎?為什麼總要借著冠冕堂皇的理由,幹些齷齪甚至賣國的勾當,來玷污革命這個神聖的字眼。

    肖志華漸漸動了殺心,他拿過紙筆,開始編寫計劃,一個徹底剷除社會毒瘤的計劃。本來,他是想以後慢慢解決這件事情的,但現在,他決定提前行動了。或許,這將擔上戕害革命同志的惡名,但象陳其美領導的這樣的“革命同志”,他一點也不認可。

    ………………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歷史蹣跚著又走過一年,191o年向人們展示出新的一頁。

    一月二日,廣東革命軍西路軍在水師配合下,攻克梧州、柳州,逼近南寧。北路軍占領韶關,兵壓湘、贛兩省。東路軍不戰而下潮州,伺機攻閩。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