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7頁

    “宋先生,過譽了。”肖志華擺著手謙虛道:“對於教育小孩子,我可沒什麼經驗,隨便聊聊而已,令媛可都十分聰明伶俐。”

    “這一點也不過分。”宋耀如突然深深地嘆了口氣,說道:“那本小冊子我準備先印三千本,可笑啊,天天喊學習歐美,卻只看到歐美的皮毛,對歐美的社會、政治制度和民情根本沒有深入的了解。對要學習的對象膚皮潦草,對要改造的目標也不甚了了,還高呼革命,革命,真是可笑。”

    “革命沒有錯,只是現在過於理想化、簡單化了。”肖志華解釋道:“我也只是東抄西湊,希望國人真正睜開眼睛看世界,真正靜下心來思考救國之路,而不是光憑著一股熱血去蠻幹。要知道,高尚的目標並不代表就有美好的結果。”

    “太對了,跟你談話總讓人有頓悟之感,更是一個增長見識的捷徑。”宋耀如略有遺憾地嘆了口氣,“若不是知道你會是大忙人,我真想讓孩子們拜你為師。”

    呵呵,肖志華也只好抱歉地笑了笑,被宋耀如拉回小客廳,商量出書事宜。  

    “志華,要不要把注釋刪掉,這個托克維爾,太陌生了,我看倒不如你的名字在國人中有影響力。”宋耀如拿著:“而且,我看可以把關於英國光榮革命的篇章去掉,這是否會被某些保守勢力所利用。”

    托克維爾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學家,前期熱心於政治,後來對政治日益失望,從政治舞台上逐漸淡出,並逐漸認識到自己“擅長思想勝於行動”。他的擅長思想,是一種真正的擅長,一方面,他具有社會科學家所應有的冷靜、理性、客觀;同時,他又葆有著人文學者的那種熱情、理想與信念。他將二者很好的融合為了自身的學術氣質,這種氣質恰恰是中國許多只能執其一端的學人所缺乏的——或沉迷於工具理論而不問出路何在,或為宣揚個人理念而盲目事實。

    肖志華認為他的政治理論對中國的政治建設具有很好的借鑑作用,於是,精選了其著作《論美國的民主》、《舊制度與大革命》等的重要論述,編成了這本介紹美國的民主狀況、法國大革命、英國光榮革命三大篇章的小冊子,言簡意賅,深入透徹。他希望由此在國人面前真正展現西方國家的政體模式產生的根本原因、社會基礎和人文歷史地理等因素,讓國人從膚淺的喊口號學習,展到對本國強盛道路的更深層次的思考。  

    “宋先生,你沒有通讀本書,才有這種擔心。”肖志華解釋道:“本書我大量翻譯引用了托克維爾的著作,將列強中最有代表性的美國、英國、法國的政體作了深入的介紹和闡述。說明了國情不同,歷史文化不同,國家展之路是不能照抄照搬的,而且社會如何和政體也並沒有直接必然的關係。我要讓那些以為中國只要君主立憲了或者民主共和了,或者議會制了,便萬事大吉的人知道,這種想法絕對是錯誤的。”

    宋耀如探詢道:“那等我通讀過後,咱們再作商量如何?明天,明天我就可以給你答覆。”

    “好的,我也不在乎這一天兩天。宋先生請細讀,希望不要因此給您惹上麻煩。”肖志華點頭答應道。

    “絕對不會,而且我也不怕這個。”宋耀如笑著擠了擠眼睛,說道:“我印的違禁品可比這厲害多了。”

    “這我完全相信。”肖志華笑道:“如果能再辦個報紙就好了,輿論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那天你對蘇報讚譽有加,我就覺得有些怪異。”宋耀如說道:“看來你是早有打算,蘇報只不過是適逢其時。”  

    “也不盡然。”肖志華輕輕搖了搖頭,解釋道:“我略有些耳聞,蘇報還算是個敢秉筆直言的好報。”

    小修改

    主角的學歷由原來的生物醫學、臨床醫學、法學改為生物化學、經濟學、法學,這樣後續情節更容易展。

    第十五章 創世紀的藥物

    1896年6月,《蘇報》誕生於上海英租界。創辦人胡璋是個畫家,他用自己日籍夫人的名義註冊,掛著日商的牌子,投身於十里洋場的報業競爭潮流中。開始,胡璋企圖用小道消息、黃色新聞來吸引讀者,可惜此種風格的小報在上海多如牛毛,《蘇報》也逐漸淪入了“營業不利、難以為繼”的境地,最後胡璋不得不將它賣給了因罷官而閒居滬上、想靠清議救國的陳范。

    陳范曾任江西鉛山縣令,因為對地方教案“處理不當”而被免官。他親眼目睹了清朝官場的黑暗、戊戌變法的失敗,因此非常希望通過辦報來呼籲國民救國圖強。因此新版《蘇報》一經推出,就以其“針砭時弊、力主改革”的辦刊風格贏得了知識界的青睞。

    “蘇報的辦報風格近期確實有很大變化。”宋耀如思索著說道:“志華的意思是想重新起爐灶,還是收購蘇報?”

    “我還沒想好。”肖志華緩緩說道:“從美國定購的醫療實驗器械近日就要到上海了,這樣我將會很忙碌,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儘量抽時間寫些東西,就先投到蘇報好了。”其實他對蘇報的認識不過是源於歷史上有名的蘇報案,那件讓滿清政府第一次折戟*的大事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