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08頁

    “安徽同盟會胡萬泰等人前日曾派人送來密函,想請贛省革命軍赴皖支援光復安慶。我看以此名義出兵,又有內應,倒也合適。”劉揆一建議道。

    “可以,只是有些便宜了同盟會。或者是安徽咨議局那幫老滑頭,不知他們誰能上得上風。”肖志華摸著下巴思索起來。

    ……………………

    中國在**的清王朝統治下,山河破碎,國力孱弱,帝國主義虎視鷹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許多熱血青年和仁人志士,都懷著急迫的心情,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而此時的清朝就象一根被蛀蟲爬滿的行將傾倒的大樹,正如報刊上所言:“私親遍植於要津,人才半成於賄賂,故日言整紀綱而小人愈肆,日言飭官而幸門益開,日言養民而祗增苛擾之煩,日言察吏而轉啟貪橫之習,日言治軍而剋扣之弊轉甚綠營,日言理財而揮霍之風公侵國帑。”

    所謂的晚清新政,不可否認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更多的是成為各級官員大肆尋租肥己的好機會。特別是歷史上有名的“慶記”公司,買官賣鬻,明碼標價,信譽卓著。復興會就曾花費巨金,將海南基地周邊的縣官、縣丞盡皆換成了自己人,使得基地能順利展。這樣的朝廷,積弱難返,雖然還在做著垂死掙扎,但離轟然倒塌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北京,醇親王府被籠罩在一片昏黃之中,天就要黑了。

    從前海到後海足足走了半個時辰,攝政王載灃肚子裡是一團一團的亂麻。優柔寡斷、好逸畏事應該是他的本性,糊裡糊塗地當了攝政王,卻一點也不暢快。越希望天下太平卻越有事,小事能糊開就糊開過去,可這革命黨造反卻是天大的事啊!

    書房寶善堂的燈亮著,載灃在屋子裡一圈一圈地轉,轉兩圈,停一下,皺皺眉,又轉。抬頭看著牆上的自書對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不禁長長嘆了口氣,繼續拉磨,直到管事太監請他用膳。

    載灃剛剛在思謙堂草草吃了幾口上供式的飯菜,回事太監就來報:“內閣總理大臣、軍機大臣奕匡、協理大臣那桐求見,已在寶善堂等候。”

    載灃停下筷子,本來就心煩意亂,食欲不振,經此一擾,更加不想吃了,他搖了搖頭,扔下筷子,說了句:“不吃了!”起身就走。

    走進寶善堂,載灃一肚子火也不好作,來者畢竟是自己的叔叔輩,又是朝庭重臣元老,只好客氣地讓座奉茶。

    寒喧幾句,奕匡進入正題:“英國公使朱爾典今日找我,言南方之亂非袁世凱不能平定,我以為,蔭昌雖為北洋武備學堂總辦,北洋軍內有諸多學生,但蔭昌並未帶兵打過仗,此戰事關大清存亡之大局,還請攝政王三思。”  

    載灃沉默著不說話,心裡恨意叢生,恨自己當初為何手軟,留下袁世凱一條狗命,如今反要引狼入室。

    第三十七章 袁世凱的迷局

    寶善堂里陷入了一片沉寂。

    見載灃久久不說話,奕匡接著說道:“北洋軍為袁世凱一手操練,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均握有重權,又唯袁馬是瞻,他人恐難指揮。”

    載灃看了看那桐,說道:“那王爺,你說呢?”

    那桐將腰挺直了說:“我以為總理大臣所言極是,袁宮保從鎮守朝鮮到小站練兵再到剿滅長毛,其功不可沒、其用兵之道非蔭昌所比,派袁宮保南下剿辦,必是穩操勝券,老夫願以全家性命擔保。”

    載灃冷笑一聲說道:“袁世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們難道不知,復招袁世凱平亂,授予軍權,打敗了又能拿他如何,倘若打勝了,那大清國恐怕就要姓袁了。”

    那桐說道:“大勢已經如此,不用袁宮保則革命亂黨得勢,大清朝不保夕,用袁宮保,或可安寧。再者,袁宮保忠心朝廷,是要做曾胡左李一樣的名臣的。”  

    哼,哼,載灃不斷冷笑,咬牙切齒,目露凶光,直盯著奕匡,沉聲問道:“最近民間流傳之謠,你可聽說?”

    奕匡愣了一下,搖頭不屑道:“民間亂傳,豈能當真。再者,很可能是亂黨故意造謠,必是心中懼怕袁宮保。”

    載灃重重一拍桌子,大聲說道:“蔭昌不是你推薦的嗎?大軍剛剛南下,你怎麼知道就要敗?左一個袁世凱又一個袁宮保,難道大清國的人都死光了嗎?你,軍機大臣,為什麼不帶兵征戰?你,協理大臣,你全家性命重要,還是大清國重要?”

    奕匡和那桐從沒見這位膽小溫順的攝政王有如此神態,不由心裡毛,面面相覷,奕匡站起身,手指載灃說道:“你是攝政王,大清國就你一個人說了算?告辭!”

    載灃感到一陣痛快,幹了這個倒霉的攝政王以後,逆來順受,這火憋大了,今天總算是出了一口氣。他衝著奕匡和那桐的背影重重向地上啐了一口,罵道:“兩隻給袁世凱餵飽的老狗!”,罵完他感到肚子有點餓了,又大喊一聲:“傳膳!”

    次日早朝,內閣總理大臣、軍機大臣奕匡稱病告假,協理大臣那桐上折,告老辭職。朝廷連下數旨:加封袁世凱為一等侯爵,協理大臣,即刻進京。又分別晉段祺瑞和馮國璋三等男爵,並派滿族親貴良弼接替蔭昌之職,攜重金入鄂督師進擊亂黨。同時,清廷已經懂得用緩和加欺騙的手段來代替血腥鎮壓的手段是比較高明的,又下上諭給各省督撫轉諭軍民:“從亂者不咎既往,倘搜獲名冊,亦當立予銷毀。”,夢想用軟功來緩和革命力量的膨脹。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0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