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98頁

    與歷史上不同,無論是總督府亦或是北洋公司,數以萬計的雇員將會成立數千家墾殖公司,一但總督府同意自由放墾,這些公司將會“墾盡東北可墾之地”,李光澤當初的擔心絕不是全無原因的。

    想到當初李光澤的擔心,唐浩然便隨反問一聲。

    “既然墾殖公司可以租地予移民,那政府為何不能租地予移民?”

    提及將土地租予移民時,唐浩然的腦海中立即浮現出後世的寶島實施的“公地放領”,其核心心不正是以貸款方式,把政府掌握的公有地,賣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從而扶持了大量的自耕農。

    “大人所言極是!”

    不待徐之林反對,加騰敬一連忙恭維道。

    “公司可以將土地租予移民謀利,政府亦可將耕地放予移民,從而通過收取地租的方式獲利……”

    曾任地方稅務官員的加藤敬一恭維時亦不忘記他提出這一建議的出發點——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如此一來政府可于田賦外獲得額外地租,而兩者相加則意味著,土地所出50%以上,將盡入政府,以東北墾殖億萬畝為計,數年後,政府每年可得田賦、地租將高達數萬萬元,屆時大人推行任何富國強兵之策,皆可得充裕之資金。”  

    增加財政收入,對於任何政府而言,這都是無法拒絕的誘惑,尤其是對於欲辦大事的總督府而言更是如此,這甚至是加藤之所以自信的根源。提及數萬萬元財政收入時,他的內心甚至不禁嫉妒起來,曾經地地方稅務官員的經歷,使得他深知財力之困一直是日本發展的瓶頸,而相比之下,只需推行田賦改革,中國即可獲得億萬巨稅,如何不令人羨慕,縱是儘是荒野的東三省,亦能憑藉土地獲得巨稅。

    “而若任民墾殖,非但將令土地悉數集中於公司地主,亦將令巨額稅金外流!”

    引出一句“巨稅流失”的加騰又繼續加重著自己的籌碼。

    “大人,再就是移民的安置,任民墾殖將造成移民四散而居,墾殖、定居全無計劃,政府何以掌握人口田賦?何以規劃建設?因為,以屬下看來,在政府進行某地的墾殖時,應當以退役軍人作為核心,建立移民點,以在鄉軍人為核心屯墾點,可以是數十戶,亦可是百戶,在鄉軍人可作為村長,從而令三省地區所有新建村落,皆為政府掌控,同時在鄉軍人,亦可利用農閒,對移民加以訓練,令其掌握軍事技能,進而彌補東北軍在兵力上的不足,一但有事,亦即可加以徵召。”

    這可不就是永駐東北的武裝移民建議或者說是一個翻版的“農墾兵團”,平時為農,戰時為兵,甚至相比於稅收方面的增加,這才是真正吸引唐浩然的原因所在,正當唐浩然出言贊同時,卻聽到徐之林在一旁反問道。  

    “退役軍人?加藤科長,東北軍的兵力原本就有不足,現在無論是警察部亦或是鐵路,還有現在的農墾團,都需要退役官兵,那有那麼多兵往屯墾點送?難不成要馬放南山?”

    徐之林提到現實問題讓加騰先是一愣,就在其思索著如何回答時,耳中卻傳來了大人的話聲。

    “馬放南山不用,鑄劍為犁尚欠時機,不過有入役就要有退役,向退役官兵授田,未償不是個好辦法!”

    確實是一個好辦法,非但能解決官兵安置的問題,而且還能解決人口問題。

    “如此以來,我們就可用幾種方式解決招攬內地人口,公司可以繼續招工,政府亦可以組織墾戶,至於軍隊嘛,也可以繼續於內地各省徵召新兵,每年幾萬新軍,再加上其家人可就是十幾萬人,而且這些人可都是青壯,於鄉間亦組織墾戶,作為移民墾戶的核心,這個辦法好!”

    何止是好,甚至從根本上解決了政府對移民墾戶的控制,畢竟這些人即便是退役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預備役,他們甚至可以於鄉間訓練民團,而且……突然,唐浩然意識到另一個可能,既然決定向士兵授田,那豈不就意味著士兵退役後,可以得到更為豐厚的回報,如此一來,又豈還需要厚餉養兵?  

    “我看……”

    話聲稍微一頓,唐浩然看著眾人笑著說道。

    “我看可以把這當成徵召義務兵,建立徵兵制的機會嘛!”

    第18章 軍田

    “……建立徵兵制,實施義務兵,我看是一個可以嘗試的辦法,現在兵役改革勢在必行,亦不得不行!”

    在每周例行的東北軍事會議上,唐浩然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徵召義務兵,建立徵兵制!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建立徵兵制的意義。而對大人提及的義務兵,商德全、孔令塘等人無不是一陣驚訝,對於義務兵這個名詞,他們並不陌生,或多或少的總聽講武堂的德國教官提及過,但對於中國,至少這個時代的中國而言,卻是極為陌生的,甚至有些不切實際的。

    “然帥!”

    這一聲稱謂卻是現今東北軍中對唐浩然的稱呼,截然不同於官場中的大人,不過現在這稱呼於府中才剛剛興起。

    “這從古至今當兵的都有糧子之稱,糧子、糧子,吃糧的漢子,當兵吃糧,早已是天經地義之事,這義務兵所得僅只有個人衣食以及極少之津貼,若實施義務兵制恐難徵募新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9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